十四 核舟记1.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66387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 核舟记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十四 核舟记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十四 核舟记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四 核舟记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 核舟记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室铭教师:花俊生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停顿节奏2、了解文章大意及重点实词虚词3、感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大意,把握重点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指导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每个同学的桌子上都贴着一张纸条,上有自己的座右铭,谁来说一下你们的座右铭。(学生发言)那么如何理解“座右铭”?(尤其“铭”的意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铭的文章陋室铭。二、 民主导学1、小组诵读,划分节奏山 / 不在高,有仙 / 则名.水 / 不在深,有龙 / 则灵.斯是 / 陋室,惟吾 / 德馨.苔痕 / 上阶/ 绿

2、,草色 / 入帘 / 青.谈笑 / 有 / 鸿儒,往来 / 无 / 白丁.可以 / 调 / 素琴,阅 / 金经.无 / 丝竹 / 之乱耳,无 / 案牍 / 之劳形.南阳 / 诸葛庐,西蜀 / 子云亭.孔子 / 曰:何陋 / 之有?划分依据: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1)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2)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例(1)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

3、分之间应作停顿例(2)(3)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二、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如:(!)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三、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

4、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例(1)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2)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翻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四、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朗读中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五、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

5、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例(1)意思是“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 ”,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读在一起,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2)的意思是“处在朝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六、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虞山”为山名,“王毅叔远甫”即姓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七、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

6、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如:(1)可/以一战(曹刿论战)(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例(1)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2)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例(3)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八、“也” “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矣。(伤仲永)洋洋乎/与灏气俱(始得西山宴游记)“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乎” 是句中语气词,是要停顿的。九、

7、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1)沉舟/侧畔/千帆/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天门/中断/楚江/开(望天门山)(3)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例(1)(2)两句也可读为“沉舟侧畔/千帆过”、“天门中断/楚江开”。文言诗文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其中的规律也不是十分困难。再则,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

8、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意义是否相对完整,不读破句就可以。2、 小组讨论,了解文章大意及重点实词虚词,有疑问的写到黑板上。在,名,;灵,是,馨,上,调,素琴,丝竹,之,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3、 找出文章主旨句,感悟作者情感在文中的体现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室简陋,环境优雅。判断依据不在外在的物质,而在内在的节操。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往人物谈吐非凡。“白丁”非对下层贫苦人民的瞧不起,而是强调交往之人的品行高雅。C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情趣高雅。素琴,不装饰的琴,借指作者的朴素洁净。丝竹,借指官场来往喧嚣的宴乐;案牍,指官场的枯燥繁琐的公文。作者的才识非凡,完全可以登上高阁,但甘居陋室,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由此可见。带着情感去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内心。三、 检测导结1、背诵全文2、写一篇小短文,对刘禹锡的描写(注重内心情感)四、板书设计陋室铭 刘禹锡 环境 人物 德馨 生活五、教学反思文章简短,可小组合作,从“找”、“解”、“悟”三方面着手,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教师指导,这中间要把朗读融入,以朗读来感悟作者情怀,文章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