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66184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年来,德江县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成立了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加强了环保干部 队伍建设,为全县环保工作的深入健康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二是县委、 政府实施了以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为主要抓手的生态修复工程,全县森林 覆盖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有了一定好转。三是包括生态建 设在内的环境保护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各项生态保护得到了初步的贯 彻执行,企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四是环境 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干部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根本提高,“有污染找环保”已成 为城镇居民的共识和行动,

2、客观上推动了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德江县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环境问题的漠视和对生态环境的全局性的破坏,加上习惯性 思维对我们行动的制约,我县的环境形势不容忽视。突出表现在森林覆盖率低, 水生态系统失调,土地资源缩减,荒漠化速度加快,溪沟河水枯竭,生物多样性 锐减,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管理不严等方面。这些问题都是环环相扣,互为因果 的,只要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几个方面。比如说,森林资源有涵养 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是,由于我县城镇 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削减与自然森林和人工造林的发展速 度失衡,造成了部分乡镇水土流

3、失严重,石漠化程度高,森林的各种生态功能难 以满足发展需要。目前,我县森林覆盖率已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 3 个百分点。再 比如说,我们在感受城市扩容和建设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噪声污染、 油烟污染、粉尘污染、水环境污染、气候恶化等人与自然、社会发展的不和谐。 二、加强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是末端治理,这种治理方式难以从根本上缓 解环境压力。一方面投资大、费用高,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企业缺乏积极 性,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末端治理往往使污染物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如废气治理产生废水、废水治理产生污泥、固体废物治理产生废气等,不能从根 本上消除

4、污染。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强化生态 理念、树立生态精神、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就我县而言,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生态立县意识,拓宽发展思路。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谈 跨越式发展。什么是跨越式发展,怎样才能实现跨越发展?我的理解是,跨越发 展首先是一种观念和思想上的跨越,是发展模式上的跨越,然后才是物质发展上 的跨越。是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达到预定的目标,过去 一段时间,我们总是认为发展是资本的积累,要积累资本,就必须发展工业,发 展工业就必须牺牲环境。“环境污染” 就成为了资本积累不可逾越

5、的历史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让这种理论不攻自破。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地方实践证明,在 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仍然可以保住我们的青山绿水,换句话说,在不污染环境 的前提下,我们仍然可以获取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这其中,关键是我们如何对 发展问题进行定位,如何对发展模式进行选择。省、地、县分别提出“生态立省”、 “生态立区”、“生态立县”,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这说明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生产 力,优美的自然环境通过保护、开发和利用也可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我们发 展畜牧业、茶产业、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等便是基于这种认识。当然,我们 不排斥发展工业,相反,我们还要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但必须对经济结构 实施

6、战略性调整,从发展内容到领域、从方法到手段、从措施和办法都要有新的 转变,要由过去的主要开发物转变到既开发物又开发人;由过去的主要开发自然 资源转变到既开发自然资源又开发教育、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由过去的以计 划手段和行政行为为主转变到以市场导向和企业行为为主。同时,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降低能耗、节能减排。(二)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真正树立起“保护优先”的思想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 容和紧迫任务,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切实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 恢复的老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生态工作的重要方针即“保护优先”、“好” 字当头,这是对国内外经

7、验教训和生态环境自然规律的科学总结。实践证明,对 生态环境先破坏后恢复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有些破坏严重的区域永远也不能恢 复,只有“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好”字当头,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最佳选 择。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便是以生态建设作为切入点,强化生态理念、树 立生态精神,落脚点首先是要保护。针对我县实践,主要采用人工增加设施、自 然增加植被的方式,对生态脆弱地区实施抢救性保护;严格执行环评和环保“三 同时”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对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大力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对生态环境较好地区实施积极 保护。其次是要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建设,在建

8、设中保护”的方针,采取种植、 抚育、封山、禁令等综合措施,以科学的办法,尊重自然规律,对生态脆弱地区 和生态破坏地区进行建设与恢复。(三)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干部生态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这个基本国策在个别单位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言高手低”。落实不力 的主要原因,关键就是没有一套成熟的考核体系,没有象计划生育、安全生产、 财政税收工作那样,把具体地硬性指标分解到干部政绩考核的目标之中,实行“一 票否决制”。这种现状,违背科学发展方向,也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规律,集中反映了干部管理与事物管理严重脱节的弊病。因此,建议县委、政府 对目前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制度进行改

9、革,改进考核内容与考核办法,尽快研究制 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指标体系,从目标上校正一部分人的短期行为,从观念上校 正一部领导的执政理念,从而限制和惩罚那些只为经济效益而以牺牲可持发展为 代价的行为。(四)建立生态保护的联动机制,切实加强环境管理。从其本质上说,环境管理 主要是管理人类活动的。我国环境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快,已形成了 总体发展规划制度、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 度、城市环境定量考核制度、污染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污染制 度、污染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成为环境管理部门依法行 使管理职能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但这些制度大部分

10、属于污染治理和预防方面的,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建章立制、机制创新工作还不是很完善,职能交叉、管理多 头的问题比较突出。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成立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把相关职能部门调动进来,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上下结合,部门联动、齐 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动用全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把德江建设成“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发展与污 染整治并举,尤其自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 护的决议以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相当重视,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分解 任务,以创建国家环保模

11、范城市、建设生态市为抓手,采取百日环境污染整治行 动等有效工作措施,扎实推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进展情况来看,对照决议要求和生态市建设的基本条 件和指标,还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生态优先的理念尚未真正普及,思想认识不够统一。生产方式未有效改 变,全社会还未很好地转到全过程减少资源消耗和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生产上 来,还存在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状况,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尚未 得到根本解决,对新污染产生的控制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广大市民的生态 环境共建意识还不强,从自身做起、共同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还有待于进一 步提高。二是生态环境现

12、状不容乐观。据环保部门监测数据看,全市河网 20 个站位 2007年9月份的水质监测结果中,五类及劣五类水质达18 个,占90%,无水功 能达标站位,水质与生态市建设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污染治理方面看,城区水 环境质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城河治理的进度不快,虞波江、浒山江上游油 污染等整治工作还未实质性启动;饮用水源地上游村庄和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力 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库水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活 污水直排现象还普遍存在,尤其是农村公厕、户厕改造进展不快,下步工作量还 相当大;区域性、行业性污染问题仍比较突出;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还比较低下, 滥用农药、化肥现象仍然存在,

13、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从生态保护方面看, 乱采滥挖破坏矿山生态环境现象仍有存在;饮用水源地等自然保护区的有些项目 的开发缺少科学论证,与决议提出的在保护的基础上有序开发利用的要求, 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组织力量较为薄弱。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牵涉建设、水利、农业、城管等 20 多个部门及各镇(街道),但由于生态办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办公室设在环保 局,单靠生态办或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办公室去考核、检查、督查,力量比较单薄, 工作往往只是汇总各项目进展情况,检查、监督力度不足,效果不是很好。同时, 环保部门自身力量也不足,基层环保网络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就目前日趋繁 重的环保执法任务而言,基层环境管理

14、还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管理不到位问题 依然存在。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 和自然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进一步统一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思想认识。按照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发展观,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树立生 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理念,严格落实市人大决议,自觉把生 态市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来抓,作为全面创新发 展模式、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来抓,使全市上下形成上下联动、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态势。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共建生态市

15、的良好氛围。要发挥好各 种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生态 环境治理保护的进展情况,及时曝光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要充分发挥 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向社会公布治理保护计划、重大环境建设项目决策、环境质 量状况等信息,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充分发挥环保志愿 者队伍的作用,继续推进基层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要通 过集中培训、先进典型引路、环保违法案件警示等形式,引导经营者增强保护环 境、建设生态的责任意识。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生态办统一牵头、相关部门分工 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良好局面。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生态建

16、设规划。从生态市创建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市 级和各镇(街道)的生态建设规划,使我市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更符合慈溪实 际。在此基础上,着重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使规划真正落到实处,确保生态市 建设顺利进行。四是要进一步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建设生态市的必 要条件。要在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国家环保模 范城市创建成功。当前,要着力抓好城河治理,尽早出台中心城区河道水环境综 合整治工作方案,尽快实施对虞波江等城区重点河道的治理,促进城区河道的环 通;加快引入河道补给水源,推进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抓紧 完善城区截污管网网络,推进支管网的改造和建设,加快教场山污水处理厂三期 扩建工程,加紧出台浒山江及虞波江上游的横河镇轴承园区油污染等区域性污染 治理方案并付诸实施,加强对重污染企业、三产行业等污水排放的监管,逐步消 除城区主要污染源。要加快城中村整治改造的力度,改变城中村脏、乱、差和污 染的环境面貌,切实提升城市品位。五是要进一步加大重污染行业和区域性污染整治力度。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