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1-细说袅龙.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659253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C1-细说袅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FC1-细说袅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FC1-细说袅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FC1-细说袅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FC1-细说袅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C1-细说袅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C1-细说袅龙.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说袅龙说起来,和“枭龙”还是颇有些缘分的。1988年,笔者第一次见到枭龙前身超-7的想象图。那时候已经是较早期的构型了,还在和美国的蜜月期,图注说明预定的发动机是通用电气的F404-GE-400。转眼16年过去,自己成长的同时也看着超7逐渐演变,气动外形越来越接近第三代战斗机,名称也变成了FC-1,到今天又拥有了自己的正式绰号“枭龙”。转自铁血 http:/ http:/ 利用西方先进的航电设备和雷达来保证超-7具有较好的全天候作战能力这正是歼-7系列一直以来所缺乏的。但当年的公开资料中没有只言片语提及超视距空战能力,考虑到当时国内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以及可能获得的西方技术,即使能够获得发射中

2、距导弹的能力,必然也是代价不菲记得“和平典范”计划吗?当年歼-8II加装美国航电设备是1000万美元一套,和后来超-7对外宣传的总报价相当。 利用西方发动机取代歼-7的涡喷发动机,提高推重比,降低耗油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飞机的机动性和提高续航能力。备选发动机中,除了PW1126外,其它型号对于航迷而言并不陌生:F404已装备F/A-18,PW1120是以色列LAVI原型机的动力装置,RB199-127/128则是从“狂风”战斗机的动力装置改进而来。PW1126则是较老式的涡喷发动机,其技术水平和当时国内发动机工业的水平相当,这也是美国人大力推销这种发动机的主要理由之一更先进的发动机你们造不

3、出来嘛!但背地里的用心则是不希望中国获得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但从技术参数看,只有F404和PW1126的空气流量和歼-7所用的WP-7相当,改进代价最小。而我们实际上更钟情于F404,当年甚至还有给歼-7换装F404的提议。 其它方面的改进并不大,包括对机翼的改进,其实只是改善了大后掠三角翼翼尖气流分离趋势大的固有缺点而已。 实际上,整个改进的核心就是利用当时和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蜜月期,通过换装西方设备来达到大幅提高超-7性能的目的。我们自己在这个改进中,所作的贡献其实并不大。这从另一个方面也折射出成飞乃至整个航空工业的尴尬技术储备不足,改进飞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笔者看来,超-7所用的两侧进气

4、道,几乎可以说是当年最有技术含量的成果了当年虽然没有公开文字提及该机的进气道,但联系到国内对高速性能态度的转变,几乎可以肯定是准备采用从米格-23发展而来的三波系超音速可调进气道。 当然,这种改进设计,飞机的性能提升幅度是相当有限的。这个时期的“军刀II”,真的就是名副其实的超级歼-7。这样的性能,显然无法令巴基斯坦空军满意在换装了昂贵的西方设备之后,性能仍然无法与印度的米格-29抗衡因此很快就被毙掉了。格鲁门方案继1986年成为“和平典范”计划合作方之后,1988年,格鲁门再度获准参与超-7研制计划。转自铁血 http:/ http:/ 从1988年到1989年,格鲁门参与超-7计划的时间并

5、不长。但恰恰是这一时期的合作奠定了超-7的基础。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所认同的超-7正是从格鲁门的方案开始的,而不是之前的军刀II。这个时期的改进措施锁定在飞机的机动性方面。由于格鲁门的加入,超-7开始引入一些第三代战斗机的设计技术和概念,重点强调飞机的大迎角机动性能。也正是由这时候开始,超-7开始摆脱原歼-7系列“旧瓶装新酒”的改进模式。FC-1方案格鲁门退出之后,超-7沉寂了几年。只是在1990年成飞和巴基斯坦先后表示将继续推进超-7计划。随后米高扬设计局悄然进入超-7计划,成为第三个合作方,取代了原来格鲁门的位置。转自铁血 http:/ http:/ FC-1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经过大量风洞

6、试验优选的75度大后掠角宽边条,并向后延伸形成后边条兼作尾撑;双腹鳍位置由原来的后机身下部两侧向外移动到后边条外缘处;带前后缘襟翼并采用复合弯扭的42度后掠梯形翼,平尾、垂尾完全更改,都经过切尖修形,前起、主起的结构形式也全部改变笔者至今仍然记得看到起落架那一瞬间的惊诧;发动机方面,由于和西方关系恶化,转而采用克里莫夫RD-93涡扇发动机(米格29所用RD-33的改进型);航电方面,问题更加严重,国际关系的变化使得原来准备依赖西方航电的FC-1面临极大的变数,并在今后几年间严重影响了FC-1的决策和进度事实上直到今天,FC-1的航电配备仍未明确(至少没有公开);操纵/飞控系统方面,最初FC-1

7、一直宣称为了降低造价,采用机械液压操纵系统,但随着时间推移,FC-1的传统操纵系统升级为电传飞控系统,早期是纵向二余度电传飞控,到01架原型机首飞时已经改进为“纵向全权限四余度电传飞控二余度模拟备份,横航向二余度机械备份有限权限两余度数字式控制增稳”。 从那时起,直到2002年9月冻结技术状态,FC-1的气动外形基本就没有进行大的修改。从整体布局来看,FC-1确实相当重视提高机动性,尤其是大迎角下的机动飞行能力。一方面,其肋部进气道大迎角进气性能良好,为FC-1大迎角飞行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FC-1的宽边条在大迎角下可以拉出极强的涡流,大幅改善机翼大迎角性能,而其后边条/尾撑在大迎角下预计会有一个强烈的低头作用,从而提供良好的大迎角下的恢复能力。飞控系统的急剧改进更是体现了合作方对飞机机动性的高度重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说是气动外形的改进促进了飞控系统的改进,宽边条加剧了大迎角力矩非线性变化,传统操纵系统可能已经无法控制了。转自铁血 http:/ http:/ 2.减小机身横截面积,降低阻力。经过前机身修形后,肋部进气道和机身的组合更加紧凑,有助于降低飞机阻力。 3.有助于减小侧向雷达反射截面积,这一点和F-22的前机身设计相仿。很难了解FC-1在前机身设计时是否有这方面的考虑,但客观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