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前沿发展问题》课程内容提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6653240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育前沿发展问题》课程内容提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教育前沿发展问题》课程内容提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育前沿发展问题》课程内容提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育前沿发展问题》课程内容提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安大学2014-2015学年语文教育前沿发展问题课程内容提要第一讲 语文教育:困境与出路一、 世纪之交语文教育大讨论问题缘起:语文教学效率低,效果差,学生语文水平低(少、慢、差、费)经过与内容: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经过了引发、高潮、反思和深化改革四个阶段,涉及问题几乎涵盖语文教育各个方面,主要有教材、教法、考试制度和教师等问题。意义和影响:促使反思和自我否定,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推动语文及教育改革。参读:曹洪顺: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大讨论述评王珍源:新课标时期语文教育论争的发展与反思顾之川: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三十年王随仁:世纪之交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发展历程述评二、 改革: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1.

2、学科性质:工具性+人文性2.课程内涵发展变化:从强调学科知识、教材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复杂的会话;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从强调教材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整合; 从强调显示课程强调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两者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强调校内与校外课程整合。3.课程观变化: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方面:传统教学观是分离对立关系,课程由专家研制,规定学校教什么,怎么教,是专制一方;学校教学是被控制、支配一方;教师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传递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新课程教学观课程与教学是相互促进,共同

3、发展关系,师生不仅是国家课程的执行者,又是校本课程的研发主体。学校教学,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要灵活选择确定课程内容与过程方法“教什么,怎么教”。教与学的关系方面:传统教学观目标:“教教材”,知识搬运。以知识传授,记忆积累为目标、对象,面向全班一刀切;程序:先教后学,教了再学,师负责教,生负责学,重教轻学,教与学分离,学服从教,以教为中心;方法:知识单向传递。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满堂灌,学生学习为适应外需,为外力而学。新课程教学观 用教材教”教学生学会,以三维目标整合发展,养成素质为目标,面向学生个体、小组。先学后教、边学边教;先做后导,做中有导,学中做做中学,教为学服务,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多向

4、传递、多元互动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适应满足内需,激发内动力。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方面:传统教学观: 重结果,轻过程,强调结论性知识讲解、记忆、积累。 新课程教学观:重过程,重体验,突出知能生长,强调学会会学;突出学生亲历事实的反思体悟和个性化智能建构。4.教材的变化:一标多本+必修与选修+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选文的变化:淡化革命题材和政治色彩,内容风格多样化,与时俱进。教参的变化: “教师教学用书”改叫“教学参考书”理念变化:由提供教案模型和习题答案,变为主要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料;作用变化;由从前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模式,变为将文学研究者或文化学者对一篇文章的

5、解读放在“有关资料”里,给教师更大的选择余地;内容框架变化;文本解读尽量避免政治图解。习题设计的变化:突出了探究性与开放性。语文试题的变化:高考试题数量减少;加强了对阅读分析与鉴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知识性内容进一步减少,对应用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增加;作文题题目和文体均为开放性,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三、 涛声依旧!?1.新课改语文课改所得: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转变。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重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收到成效,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推广,发展理念、生命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对学生的语文素养高度重视,对话交往理论在课堂运用较为普遍,人们所期待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6、式已基本落实。学生自主发展的理念得以实施,学生个性化得到空前的尊重,课堂教学较以往更开放、生动、活跃。以发展为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学习要符合汉语言学习规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的语文课程等观念深入人心。2. 新课改语文课改所失:片面强调人文性,人文内涵的过度泛化,语文的工具性有所淡化。基础知识弱化令人担忧,语文训练受到削弱。教师的过度解读,教学资源的过度开发,教学媒体的过度运作,对形式的过度追求,造成了语文课堂的虚胖、浮肿、高耗、低效。语文不姓“语”,教学中形式主义泛滥,课堂充斥非语文活动,语文课沉湎于琐碎、无序甚至有些荒唐的练习之中,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日亏月损,出现非语文、反语文、空语文、伪语文、戏语文等怪现象。3. 语文学习如何保障?4.语文教育之困中国教育之困中国社会之困四、 出路:走向大语文教育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