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663491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熊孔小学 薛梅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祖国未来的发展,牢牢记住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了解祖国的历史,展望祖国的未来。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发展的希望,光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从小让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情感,将来才能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关键词:爱国主义 历史 小学生 教师 影响深远一、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1、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成绩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大部分是很好的,通过对学生升国旗、奏国歌仪式时的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的行为观察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能做好,大部分学生能跟着一起唱国歌,知道国歌的

2、全名是义勇军进行曲。2、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在课后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国歌的全名,部分学生唱不全国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连我国有哪四大发明都不知道。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振奋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对国歌的遗忘,无论如何都是教育的一种缺失。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是爱国的,对自己的祖国是有感情的,但这种感情不持久,就像喜欢某种玩具,今天喜欢,明天就不喜欢了。还有受现代社会因素的影响,家长传输给孩子不恰当的观念,总是把国外描述得很好,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比中国的好,是学生自己的祖国失望,从而影响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有,由于受到现在一些抗战剧的影响以及历史知识的缺乏,对侵略战争错误认识,

3、相信电视剧里一些比较夸张的剧情,认为中国当时抗战能够胜利是非常轻松的,也使得学生对中外关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二、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1)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型,社会对个人的文化要求与个人的文化素养之间产生差距。现代社会是全球经济的世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产生较大的冲击,尤其是青少年本身就容易被新鲜、刺激的事物所吸引,民族文化在许多青少年的心中被逐渐被淡化,越来越多的人心里只看到物质的东西,更有少数人产生了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思想。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则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精神文明建设让位于物质文明建

4、设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开始广泛存在。这些复杂因素的国际多元化主流价值取向对传统的主流价值观造成了强大冲击,助长了小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极端的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滋生。(2)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我国的主流教育为应是教育,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学业水平的高低,导致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国家近期虽出台了许多关于高考改革的政策,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应试教育的本质并没有变,学生依然是为了考而学,而不是为了“学”而学,高考的指挥棒并没有变,考场就是战场。高考、中考、中学、小学一片“硝烟”。自然而然的使得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学校只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德育,尤其是

5、爱国主义教育。(3)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但由于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教师对此往往认识不够,在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简单的灌输讲授的方式,很难使学生对祖国的历史产生亲近感,对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崇高形象和光辉事迹产生爱戴与崇敬之情。更有甚者,很多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只追求形式,对于学生是否产生爱国主义情怀根本不关注。三、如何有效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首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对小学生品德行为提出的规范的具体要求,要求小学生从

6、小做一个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的小公民。告诉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一种爱国的体现,让学生知道,作为一名小学生怎样去爱自己的国家,对于升旗仪式上的行为更应该严格要求,是学生每次参加仪式都能够对自己的国家产生自豪感。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进行,可以组织一系列少先队活动,比如开展“英雄人物故事会”“国家地理学习”“爱国主义行为辩论”的主题班会,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活动之中,使少年儿童逐步树立爱国主义思想。2、针对学科特点,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材中。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小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最具体、最实际的爱国行为。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

7、国的未来,学生的学习并非只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将来能够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我们在学科教学同时要引导学生的爱国行为,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精神和爱国行动,树立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读书”的爱国志向,并使这一志向转化为努力学习各门科学知识的实际行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成绩,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3、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着重创造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随时随处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感染、熏陶。学校可在学

8、生经常活动的地方张贴领袖、先烈及其事迹、爱国主义名言警句及民族文化特色,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的品质。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作为祖国的下一代,肩上背负着振兴中华,让祖国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艰巨任务。小学生今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将来能够建设好我们的祖国,发展我们的经济,使我们的国家不用受世界其他国家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上的威胁,如果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使学生产生爱国主义情怀,那么,无论学习多少的知识,将来能够有多大的成就,也不能算是为国家培养的人才。所以,我们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心中

9、有国家,有民族的同时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能够为祖国撑起一片碧蓝的天空。进行bai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du基本内容。要在帮zhi助学生了解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dao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客观的分析我国近代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奋图强的精神。 生活在开放改革的年代,处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生活空间全方位的特点,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必须确立以学校为主阵地,社会是大课堂,开通各种教育渠道,全方位加以落实。 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学生中

10、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坚持日常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并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日常教育,保证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首先学习日常行为规范,规范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五爱”教育,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具体化,引导学生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必须充分

11、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和国旗下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的落实,以及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形成高雅、具有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教育。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安置张贴学生作文书法比赛作品的展览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同时还必须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校外教育因素,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协调,共同完成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使命。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使校内教育不断向校外延伸。开展“青年志愿者”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使学生在实践中确实得到锻炼。 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配合固然重要,还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在因素起作用。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通过有效的灌输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达到与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