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6627117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60分)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C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2、(2009济南高二检测)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

2、类 C 温故知新 D 当仁不让师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4、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专制,君权神授 “民贵君轻”“君舟民水”A B C D5、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

3、,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 D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6、左图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塑的孔子泥塑像,上传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原因是孔子被塑成愁眉苦脸、老泪纵横的样子。这说明该泥塑的主题是表达:A网络恶搞孔子,反映了人们的变态心理B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甚至与其精华背道而驰C先进的文明终要取代落后的文明D艺术表达的内涵不是人们所能正确理解的7、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A

4、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8、2009年10月29日下午四时许,温家宝在费县一中高二(8)班听取了文言文张衡传这堂课。他说:讲这篇传记文应该抓住张衡的贡献这个重点。“这个重点”应该是A、 最早的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B、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C、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D、领先1700多年的地动仪9、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 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孟子的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人性本善

5、 授课:XXXC、民贵君轻,要实行“仁政”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10、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11、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的和寂寞的,据世纪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收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儡然若丧家

6、之狗”等。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12、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_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_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_的一页。”与试题要求能一一对应的选项是A刻毒深刻聪明 B深刻聪明刻毒 C刻毒聪明深刻 D深刻刻毒聪明13、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周敦颐)、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请问这位古人是

7、A.李贽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14、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新的精神世界”是指A法家的法治思想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D墨家的非攻思想15、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8、儒术”,实现了大一统A B CD16、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17、严复明确指出:“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

9、就,什八九可断言也。”他在这里论述的是宋代A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B分化事权政策的影响C理学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8、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授课:XXX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19、原明朝大臣,后降清的洪承畴,在“谷雨”那天与人下棋时,对了一副对联的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对弈人对下联为:“两朝领

10、袖他年何以别清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谷雨和清明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重要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清明既是我国传统节令又是国家法定节日清明即指节气也寓指明清两朝和士人的气节下联作者的思想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A. B. C. D. 20、顾炎武亭林文集指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徙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在此,顾炎武明确指出了A、为学著书的重要意义在于事必躬亲之 B、治学的目的是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C、人格不立,便讲一切学问都成废话D、“亡国”与“亡天下”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尝谓三教之大,

11、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智圆材料2:“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大学章句材料3:王阳明:“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

12、,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2)材料2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8分)(3)材料3主要阐述了王阳明的什么观点?(4分)(4)材料1对材料2、3有何影响?(6分)授课:XXX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材料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材料3:“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材料4:“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

13、赏善不遗匹夫。”请回答:(1)材料1、2、3、4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的言论?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3)道家思想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2: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3: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14、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请回答:(1)材料1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6分)(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2说明其“新”在何处?(6分)(3)材料3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8分)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授课:XXX15、CBBDD 610、BCDCA 1115、BABCC 1620、CCBDB21、答案:(1)三教合一。(2)观点:格物致知。目的:“穷理”,朱熹把探究“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标。(3)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4)儒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22、(1)儒家孔子、道家老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2)法家主张人们应按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