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地理易错题目及原因分析.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62564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高考地理易错题目及原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例谈高考地理易错题目及原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例谈高考地理易错题目及原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例谈高考地理易错题目及原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谈高考地理易错题目及原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高考地理易错题目及原因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谈高考地理易错题目及原因分析以2012年江苏卷为例新高考命题要求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力求通过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使其能用地理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年是江苏省高考地理自主命题的第八年。在命题过程中依然以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宗旨,重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命题既充分体现了继承往年的经典,又不失创新,具有较强的选拔性。笔者希望通过对2012年江苏卷易错点的剖析,对广大考生更科学有效地备战来年地理高考有所帮助。一、2012年高考江苏卷易错点及原因分析1、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不强原题:图1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78题。 8.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图1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试题解析过程:该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湖泊水体的面积主要取决于湖泊的蓄水量,而蓄水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长江流域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而每年5月中下旬气温的年际变化不大,因而蒸发量变化不大。鄱阳湖与长江干流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在自然状态下,鄱阳湖的出湖水量与长江

3、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不大。因此根据上面公式可知蓄水量的大小和变化最主要的是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和变化,所以答案为A。但考生对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这种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不到位,是其导致其失分的主要原因。2、审题不清,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原题:图2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图2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 B. C. D. 试题解析过程:该题是对地质构造的判读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一般来说,考生审完题目后首先会想到有关于地质构造的知识点:背斜、向斜定义、岩层的新老关系以及倒置地形的地貌特

4、征等。结合图形发现岩层的新老关系并没有给出,因此,根据背斜、向斜定义及其倒置地形后的地貌特征可大致判断出、属于背斜谷的地方。但是考生发现这与实际给的答案并不符合要求,在往下就有种无从下笔的感觉,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审题不清,没有抓住题干中所给的关键词语。高考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言简意赅,没有废话的,题干信息中多数文字用来强调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所以我们应该紧抓“距离地面”这一关键词语。从图上可以看出1深度约为0m,因此岩层对应的点应该在上,2的深度约为100m,因此岩层的点应该在其海拔高度约350m这一垂直距离位置,而3的深度约为0m,所以对应的点也在上。同理依次类推可以得到

5、一条反映真实岩层的地貌曲线(见图3),这样我们就能够直接观察到是由向斜发育成的谷地,与题干要求不符,因此答案为D。图33、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把握不准确原题:图4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23 24题。23.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4.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图4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6、 试题解析过程:23 24为多选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划分、读图能力、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把握及其基本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对23题A选项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一共有四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据图例显示重庆市位于增加人数中0这一行列,因此A选项为错误选项。同样根据东、中、西部分界线的划分我们也可以直接看出中部省级行政区中除湖北省和安徽省人口是0,其余都在0以上,所以C也是错误答案。所以正确答案应该为B、C。相对来说此题难度不大,并且中国政区图也是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重点训练过的知识点,但普遍问题是大多数考生在初中阶段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加之在高中又不注重对地理事物整体空

7、间位置的把握,从而成为他们失分的主要原因。24题也是比较基础的题目,选项中A、C错误比较明显,答案应该为B、D。但笔者对D选项中的“都”字存有疑问。4、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不到位原题: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图5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 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图5 (4)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 (5)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8、 。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4分) 试题解析过程:45小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的掌握。(4)题中可以看出P所在的大陆为澳大利亚,根据洋流的性质可以知道澳大利亚东部受暖流的影响形成的是森林的景观,西部受寒流的影响形成的是荒漠的景观,其地理景观从东向西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因此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分。但是我们把它回归到基本的定义上可以知道地域分异规律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及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因此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还应该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的影响

9、因素是热量。(5)小题中强调所处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因此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其有利的条件包括:气候适宜;草场广阔;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等方面。但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记混的情况,甚至出现区位特征和区位条件记混的现象,这应该是导致失分的最主要的原因。二、应对高考地理易错题目的几点建议1、回归课本,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基础知识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离开了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高考题大部分都是以新情景为载体的创新题目,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虽灵活多变,但还是课本中的知识和原理。为此,我们应

10、该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全面落实学科基础知识,并注重对主干知识多层次和多角度的理解,从而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特别是在后期的复习中,要重视教材,能够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归纳、总结,以提升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构建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2、紧扣教学大纲,提升综合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科在考试大纲中有10项能力要求,几乎在历年试题中均有体现,且层次逐年提高。如地理计算能力、地图能力、地理概念与原理的运用能力、地理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 、学科知识的联系综合能力、地理变式图像的判读能力、典型环境问题的说明分析评价能力、对热点问题与地区区域的分析能力、审题与解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因此,我们在

11、完善基础知识体系的同时,又要注重对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建。如在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基础上,能弄清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等。3、强化对各类地理图表判读的训练,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中也注重以图作为地理知识、地理信息的载体,考查学生读图、判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读图的训练,建立图表意识。首先将课本上的基础图表读懂,摸清规律,让学生将基本地理事物的分布通过“心理地图”加以识记,并读懂地理图像所包含的信息。再则,要敢于训练一些新颖的图表题,如判读地图,变化地图等

12、能力,进一步训练学生“读图、用图、析图、”的技能。4、关注社会热点,注重地理知识在现实问题中的运用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挖掘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体现地理课程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已成为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和趋势,也体现了学习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因此,在最后复习阶段,要关注时事地理,把握高考热点。借助于社会热点、焦点事件设置问题情境,以地理视野和角度看待这些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地理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提高审题意识,运用地理语言实现规范答题高考地理学科突出考查学生通过检索信息、应用信息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而准确审题是我们答对题目的基础和关键。一般来说,高考中所给的材料都是有用的,在分析问题时,要将知识原理同题目所给材料相结合,切记避免不看材料,直接“默写”课本知识,或者记忆中某某题的答案。另外,在答题的过程中能尽量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避免语言过于生活化,问题的答案尽量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