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体系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可编辑范本】.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6624710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体系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可编辑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两个体系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可编辑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两个体系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可编辑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两个体系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可编辑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两个体系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可编辑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个体系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可编辑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体系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可编辑范本】.docx(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X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XXX-XXX-01XXXX有限公司【XX】第XX号 XXXXXX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编制:XX批准:XXX审核:XXXXXXXX有限公司201年12月1日目录1。目的1。依据3。总要求4。组建团队2。职责26.工作程序及要求37。风险告知98。建设成果与效果09。文件管理1110。持续改进111。考核与奖惩1112附件12附件A 危险源分类标准12附件B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C)2附件C 风险点(较大危险因素)安全警示告知牌(样式)2附件D岗位安全风险警示告知牌(样本)2附件E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1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目的为落实省政府

2、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规定了本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各项要求的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在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现“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要求,达到改善安全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措施和规定。 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

3、4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5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T 1386120)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B/T 243532009)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B 2791-2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 06)制药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Q/ 4255)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B37)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试行)(鲁安监发200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8218).要求建立“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基础,以风险分级管控为重点,以落实安全责任为核心”的长效机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按照“领导负责、全员参与、由下而上、职责明确、分级实施、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防

4、范各类事故的发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当覆盖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与实施的全过程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考核,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成立机构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体系建设和运行领导机构,实施成员为本企业全体员工,领导机构包含所有部室,领导机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财务资源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本企业全体员工全面参与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措施及评价的制定等活动,确保风险识别、评价及管控措施的制定涉及企业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风险识别全面,定位准确,评价得当。5

5、。职责5.1企业负责人成立体系建设推动领导委员会和各专业工作组,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部署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5。2各部室车间负责人是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实施过程的区域主要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督管理。53部室及生产车间负责本区域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并及时更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54各专业工作组在部室车间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参与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价,全过程的参与到风险体系建设

6、中。6。工作程序及要求.1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开展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效果验证、实现持续改进、规范文件管理等八个关键控制环节。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对每一个风险点覆盖或包括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在划分作业岗位、作业活动或区域基础上,再按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四个方面进行危险源逐一识别;然后按照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安全训教育以及应急处置措施等五个逻辑层次逐一考虑,制定实施风险管控措施。.2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要求风险分级管控的关键步骤包

7、括: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开展风险评价与分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风险分级管控等。对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方法、步骤及要求,有组织地有序开展.。.1排查风险点企业应组织专门力量对风险点进行排查,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风险点排查的对象包括部位、设施、场所、区域等的伴随可能导致事故风险的物理实体、作业环境或空间。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包括所在位置、风险点名称、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6.2。2 危险源辨识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

8、影响.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经验判断法;现场询问和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表;作业危害分析法;直接观察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类比分析法等。企业应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辨识方法。本企业采取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L)进行辨识。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并将其汇总.在识别危险源时,要从四个方面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里面,人的因素是“核心”,首先要分析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违章操作、违章、不遵守有关规定等),其次是物的因素(设备、安全联锁、安全防

9、护设施、涉及安全的工艺、技术参数等),再分析管理因素,最后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定置定位等)。安全检查表法(SCL):为了系统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6.2。风险评价6.2。3。1危险源风险评价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危险指数法、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检查表分析方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等。其中,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

10、险性评价法(LEC)、风险矩阵评价法(LS)等简易的风险评价方法是企业常用的方法。.2.3。2风险评价准则企业在选择适当的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完成辨识后,应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的风险分析判断准则,以便于准确的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并认定风险等级。制定依据:(1)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影响。本制度提供的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等级判定准则仅作为参考,其取值标准为常规数值。企业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标准值,以期风险分析判定更加准确。2

11、。.3风险等级判定企业应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本企业采用风险矩阵(LS)法进行风险评价.企业按照上述方法,在组织完成风险评价后,应当将分析内容或数据(取值)分别在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和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相应的栏目中补充描述,分别依据:RLS公式,完成R值的计算,将计算取值分别填入记录。再根据计算结果判定风险等级,填入记录“风险等级栏目。.3。4重大风险确定原则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

12、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人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6。2。4。1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对确定的重大风险,应单独形成清单,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培训教育、应急处置措施四个方面制定.例如:工程控制包括:消除或减弱危害-消除是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用自动输送机替代沉井系统,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等。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如在转动轴或链条处增设安全防护罩等。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罩以降低噪声等;移开或

13、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管理(行政)控制包括:(1)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3)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4)警报和警示信号;(5)安全互助体系;(6)风险转移(共担).个体防护包括:(1)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2)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个体防护措施;(3)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佩戴防护用品;(4)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培训教育:(1)企业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分层级分阶段进行培训

14、学习;()企业确定好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方案,以区域划分进行组织培训学习;(3)各单位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培训纳入各自的培训计划里面,按计划进行风险分级管控培训;应急控制包括:(1)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2)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6。4.其他风险的控制措施的选择凡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或整改才能控制的风险,企业应在符合成本-安全有效性原则的情况下,制定控制措施。2。4.3选择控制措施的基本原则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在公司现有资源条件下,可以实施的措施;安全性,采取的措施可以消除或降低风险至可接受范围,且不会带来新的风险;可靠性,能持续有效的对风险进行控制;-重点突出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 评审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