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发抗震救灾.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6618958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部发抗震救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卫生部发抗震救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卫生部发抗震救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卫生部发抗震救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卫生部发抗震救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部发抗震救灾.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生部发抗震救灾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2008-05-16 23:33:32) 一、干预前的准备对灾区情况的了解,包括道路、天气和受灾情况的了解,以及对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的了解是保证心理救援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准备工作。1确定干预地点2确定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3制定危机干预实施方案4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5联络、了解所要干预社区、各家医院、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6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7可能的话到达之后对当地精神科医护人员进行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二、行动计划的制定(一)危机干预的

2、目的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理健康。(二)原则1. 与整体救援活动整合在一起进行,及时调整心理救援的重点,配合整个救灾工作的进行;2. 以社会稳定为前提工作,不给整体救援工作增加负担,减少次级伤害;3. 综合应用干预技术,个体化的针对目前问题提供帮助。4. 保护接受干预者的隐私,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5. 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中的一部分,并不万能。(三)方法评估、干预、教育、宣传相结合,提供灾难心理救援服务;尽量进行灾难社会心理监测和预报,为救援组织者提供处理紧急群体心理事件的预警及解决方法;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干预支持

3、网络。(四)确定目标人群及数量本次地震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人群。目前的重点干预目标从第一级人群开始,一般性干预宣传广泛覆盖五级人群。第一级人群:为直接卷入地震灾难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以及地震灾难幸存者。该人群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第三级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后援)、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第四级人群:受灾地区以外

4、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对灾难的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第五级人群: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五)时间表根据目标人群和干预队成员人数,排出工作日程表。(六)确定干预技术ABC 法: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C、认知调整,晤谈技术(CISD)+眼动脱敏信息再加工技术(EMDR)1首先要取得受伤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3对访谈者提供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知识的宣教、解释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使他们理解目前的处境,理解他人的感情,建立自信,提高对生理和心理

5、应激的应付能力;4根据不同个体对事件的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如:积极处理急性应激反应,开展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等,以改善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必要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5除常规应用以上技术进行心理干预外,引入规范的程式化心理干预方法-眼动脱敏信息再加工技术(EMDR);6调动和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社区等)的作用,鼓励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隔离。(七)干预技术要点1心理急救(1)接触和参与目标: 倾听与理解。应答幸存者,或者以非强迫性的、富于同情心的、助人的方式开始与幸存者接触。(2)安全确认目标:

6、 增进当前的和今后的安全感,提供实际的和情绪的放松。(3)稳定情绪目标: 使在情绪上被压垮或定向力失调的幸存者得到心理平静、恢复定向。愤怒处理技术、哀伤干预技术。(4)释疑解惑目标:识别出立即需要给予关切和解释的问题,立即给予可能的解释和确认。(5)实际协助目标: 提供实际的帮助给幸存者,比如询问目前实际生活中还有什么困难,协助幸存者调整和接受因地震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以处理现实的需要和关切。解决问题技术。(6)联系支持目标: 帮助幸存者与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的帮助资源等等建立短暂的或长期的联系。(7)提供信息目标: 提供关于应激反应的信息、关于正确应付来

7、减少苦恼和促进适应性功能的信息。(8)联系其它服务部门目标: 帮助幸存者联系目前需要的或者即将需要的那些可得到的服务。甄别处理。2心理晤谈通过系统的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个别或者集体进行,自愿参加。对于病房的轻症地震病人,或医护人员、救援人员,可以按不同的人群分组进行集体晤谈。心理晤谈的目标: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体验。集体晤谈时限:灾难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是理想的帮助时间,6周后效果甚微。正规集体晤谈,通常由合格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实施,指导者必需对小组帮助有广泛了解,指导者必需对应激反应综合征

8、有广泛了解,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不进行集体晤谈。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集体晤谈。晤谈过程:正规分6期,非常场合操作时可以把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合并进行。第一期介绍期:指导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集体晤谈,的规则,仔细解释保密问题。第二期事实期:请参加者描述地震事件发生过程中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询问参加者在这些严重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所嗅和所为;每一参加者都必需发言,然后参加者会感到整个事件由此而真相大白。第三期感受期:询问有关感受的问题:事件发生时您有何感受?您目前有何感受?以前您有过类似感受吗?第四期症状期:请参加者描述自己的应激反应综合征症状,如失眠、食欲不

9、振、脑子不停地闪出事件的影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退,易发脾气,易受惊吓等;询问地震事件过程中参加者有何不寻常的体验,目前有何不寻常体验?事件发生后,生活有何改变?请参加者讨论其体验对家庭、工作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和改变?第五期辅导期:介绍正常的反应;提供准确的信息,讲解事件、应激反应模式;应激反应的常态化;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付方式;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提醒可能的并存问题(如饮酒);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自我识别症状。第六期恢复期:拾遗收尾;总结晤谈过程;回答问题;供保证;讨论行动计划;重申共同反应;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可利用的资源;主持人总结。

10、整个过程需2小时左右完成全部过程。严重事件后数周或数月内进行随访。晤谈注意事项:(1)对那些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或以消极方式看待晤谈的人,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添加负面影响;(2)鉴于晤谈与特定的文化性建议相一致,有时文化仪式可以替代晤谈;(3)对于急性悲伤的人,如家中亲人去世者,并不适宜参加集体晤谈。因为时机不好,如果参与晤谈,受到高度创伤者可能为同一会谈中的其它人带来更具灾难性的创伤。(4) WHO不支持只在受害者中单次实施。(5)受害者晤谈结束后,干预团队要组织队员进行团队晤谈,缓解干预人员的压力。(6)不要强迫叙述灾难细节。3松弛技术除了那些分离反应明显者,对所有被干预者教会一种放松技术:呼吸

11、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三、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一)专家组应该迅速给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建议1如果有些医院伤员及家属过于集中,会给救援工作和善后处理带来一些隐患,建议尽量将其分散救治;2对于死者家属的安置要尽可能分散,持续有人陪伴,提供支持帮助;防止他们在一起出现情绪爆发,以免善后处理被动。3对死伤者及其家属的信息通报要公开、透明、真实、及时,以免引起激动情绪,给救援工作带来继发性困难。4在对伤员及家属进行心理救援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对参与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加以重视,组织他们参加由工作组提供的集体心理辅导。5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利用媒体的资源,向受灾民众宣传心理危机和精神健康知识,宣传应对灾难的有效

12、方法,动员当地政府人员、援救人员、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接受工作组的培训,让他们参与心理援助活动。6定期召开信息发布会,将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已做的工作,让公众了解,注意发布前把必须传达的信息做好整理,回答记者的问题要尽可能精确和完整,,尽可能保证属实,如果没有信息或信息不可靠,要如实回答;积极主动,引导舆论导向。7建议指挥部能够进一步协调各部门关系,以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提出后,应该尽量和当地政府沟通,以取得重视并采纳,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落实。(二)工作流程1联系救援指挥部、各家医院,确定地震灾难伤员住院分布情况,以及进入现场救援的医护人员情况。2拟定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内

13、容、宣传手册、心理危机评估工具,并紧急印刷。3召集人员夜间举行技术培训以便统一思想和技术路线,内容包括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流程、评估方法等。4紧急调用当地精神卫生中心的人员和设备等。5分组到各家医院,社区,访谈地震灾难伤员、相关医护人员,发放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宣传资料。6应用评估工具,对访谈人员逐个进行心理筛查,重点人群评估、危机动力分析。7根据评估结果,对出现有心理应激反应的人员当场进行初步的心理干预。8在每一家医院均向医院领导提出有关病人的指导性诊疗和处理意见、工作人员与病人沟通处理技巧、工作人员自身心理保健技术。9对每一个筛选出有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人员进行随访,强化心理干预和必要的心理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心理评估。10对社区干部、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了集体讲座、个体辅导、集体晤谈等干预处理。发现现场救援的医护人员普遍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主要的表现为,创伤地震灾难场景的闪回,情绪不稳定、焦虑,食欲差、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11每天晚上工作组人员召开会议,总结当天工作,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对干预人员开展督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