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拥有数学的思维.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60850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拥有数学的思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学生拥有数学的思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让学生拥有数学的思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让学生拥有数学的思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让学生拥有数学的思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生拥有数学的思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拥有数学的思维.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拥有数学的思维 -浅议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关于学生问题意识的现实状况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取决于四个方面:一是想不想;二是敢不敢;三是有没有;四是能不能。其中“有没有”和“能不能”主要受制于认知因素,即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智力水平;而“想不想”和“敢不敢”则受制于心理因素,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情绪体验及由此产生的学习意愿。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提问动机着手。对策一:加强宣传发动(解决想不想的问题)大家知道,任何事情如果没有用,就用不着花大力气去做。同样,只有当学生明白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才会想问。因此,有必要加强宣传和发动,从而在学生中造成提问的浓厚氛围。比如,科

2、学家对中学生树立了很好的“问”的榜样,让学生认识到爱因斯坦、牛顿、毕昇、李时珍等之所以能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就在于他们能想别人所不能想,问别人所不能问的问题,通过对科学史的教育,认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教师也应该明确指出:能提出好问题的学生与解决问题的学生一样优秀;不会提问的学生决不是一个优秀学生;没有问题的学生往往也不是好学生,通过自己认真思考而提出探索中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科学能力,从而自觉地把培养问题意识作为自觉的学习目标之一,不满足于简单、机械的记忆课本知识。对策二: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解决敢不敢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不敢提问,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没有问题可问吗?那也不尽

3、然。学生天性好奇,心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可就是不敢提出来。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有着许多的心理顾虑,如“我的问题提出来如果是其他同学已经知道的,同学们会不会笑我?”“提出的问题如果不符合老师的意图,老师会批评吗?”等等。如此前后一想,学生的问题就闷在了心里,不敢提出来。而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教育者的不当的教学方法,当儿童提出问题时,我们更多的是听到诸如:“这样的问题别来烦我!”,“你真笨,这种问题也要问”等等。长此以往,儿童的好奇心被压制了下来,提问心理也消失了,代之的是被动听从教育者的说教;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因素。由于一节课只有40分,因此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到了

4、极致,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教学程序十分紧凑,是不能够也不可能安排学生提问的时间,即使有这样的环节,也是蜻蜓点水,一晃而过,没有实际的效用。这样的教学,时间一长,学生也就习惯了,课堂上再也见不到学生的提问了。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敢于发问。1、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造成学生不敢问的最大心理障碍,一是紧张,二是自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消除学生的两大障碍,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营造融洽、轻松、平等、合作的民主平台,以消除学生

5、在学习中、课堂上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以微笑,多站在学生中间讲课,多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多讲一些鼓励性的话,变“师重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下,愉快的心情下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人的思维才会不断被激活,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只有在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才能使学生确立起“我要问”、“我能问”、“我善问”的信念。如教学:“五的乘法口诀”教学时老师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你知道五的哪些乘法口诀?你能先写一写再在小小组里说说看吗?”

6、老师再问:“这样的口诀正确吗,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反问:对不对呀?为什么呀?于是学生十二分热情投入到验证中去,经过讨论、交流后学生想出了许多的办法,有用手指数的,有用钱(5分、5元)累加的,有画五角星的,也有学生根据选班干部时画正字的方法用“正”字(每个字是五笔)进行验证的,甚至有一个学生提出了用除法进行验证由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没有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而不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不认为他们什么也不懂,不是一点一点去教他们,不去消耗他们的问题意识,不去冷却他们的学习热情,不压抑学生学习的欲望。2、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

7、题意识的表现,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有了这样适宜的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台湾师范大学的赵宁博士在美国大学当助教时,给20余名学生教授传播学,起初,面对美国学生狂轰滥炸的提问,他常常不知所措,后来他总结出屡试不爽的三招:第一招,有人提问时,他立刻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8、”。第二招,笑容满面地面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第三招,清清喉咙说:“由于时间有限,我来总结一下。第一,正如A君所讲这般这般第二,正如B君所讲这般这般第三嘛,C君的话我就不重复了”我想赵宁博士此举的用意非常清楚,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承认并接纳他们不同的认知特点、思想观点、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不要因为他们不符合自己预先设定的答案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轻易否定。而当我们遇到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应用鼓励的口气说:“我们一起再请教别人,或翻阅课外书,看谁有本事先弄明白,好不好?”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还保护了学生的

9、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策三: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激发问题意识(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的情境,教师要十分注意在教学中形成一种使学生一知半解、捉摸不透的问题情境,制造悬念,启发思考,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从而使他们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1、设计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前提数学教学的实质是问题教学,精心设计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前提。2、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问题提出的关键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问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巧妙设障布疑,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数学问题的氛围中,能诱发学生自

10、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对策四:采取措施,让学生掌握问“问题”的方法(解决能不能的问题)实践证明,下列关于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1、打破书本主义。古人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让学生专门对教材挑毛病,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促进教材动态生成,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要求。特别是现行的浙教版,从我们的教学实际来看还有很多值得完善和补充的地方,这更要求不仅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新课程的改革。2、互相提问。上课时让“有问题”的学生向“没有问题”的学生提问,迫使他们去找问题。3、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处发现问题,在对照比较中去寻找问题

11、。4、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设计一张提问卡,让学生们填写。提问指南卡 班级: 姓名: 发现问题预习复习时观察到、听到什么:发现哪几个问题或想法:问题或想法告诉同学,倾听一下他们的看法:书写问题想一段时间(和旧知识关系)讨论一下问题写下来画草图倾向性结论或方法思维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在初始阶段,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提问能力的培养有一个从“敢问”到“善问”、“会问”的过程。在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和前提。基本技能的训练即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仔细地备好每堂课。陶行知言:“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学生能质疑,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又起源于问题。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