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积计算.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59502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面积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角形面积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角形面积计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角形面积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面积计算.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 加入时间: 2007-6-11 大庙小学:周节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幅画,泼墨如注,惜墨如金;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首诗,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所有这些都在向我们传达同一个理念,那就是:教学是一门艺术。下面我就结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设想谈谈我对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解与把握。我对本课作了如下设计:(一、我对教材的分析。二、教法学法分析。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板书设计)。一、我对教材的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6973页,它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

2、的,其公式推导的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因此本节课进一步运用转化思想来探究等积变形是十分重要的,对后面继续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圆的面积计算以及圆柱的体积计算都有重要帮助。现代数学教学要求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应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对数学的认识思考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目标的落实,强调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感受、经历与探索,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

3、受“转化”的数学思想。(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同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难点是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二、教法学法分析。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知识储备,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发

4、现规律,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是本节课教与学的有效良策。在学生自主探索上泼墨如注;当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障碍,教师的有效指导要懂得惜墨如金,多一分,则毁了一张艺术品味很高的图画;少一分,图画的艺术性则大打折扣。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本课时,我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情感得到发展。三、教学过程设计。为了实现上述要求,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参与兴趣(二)引导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三)反馈调节应用,激发创新意识(四)全课总结,反思体验(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参与

5、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一种数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从而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一新知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引导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美国科学家总结出“Hands on”这一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出“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根据这一教育思想,本环节分转化、观察比较、推导三步进行。第一、转化。让学生拿出学具里的三组三角形纸板,在小组里操作,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已学过的

6、图形,完成三角形的转化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方式,让学生讨论发现,每组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呢?伴随多媒体课件演示,由学生自己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所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学生找出这个关系后,我先让学生独立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再进行小组协作交流,说出推导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起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本环节的设计,在学生生动而丰富的操作中,运用“转化”的思想,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不仅仅是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数学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学习方式的需要,这一环节不仅沟通了图形与图形间的内

7、存联系,而且还使学生学会了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以及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反馈调节应用,激发创新意识。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走进课堂。这组题都是直接应用公式解题,目的是全体学生都能用公式进行解答,使班上各种水平的学生都获得发展。第二个层次,超越课堂。目的使班上水平较高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三个层次,生活课堂。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使学生养成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的良好态度。(四)全课总结,反思体验。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进行回忆、归纳,促进学生对知识、方法的全面掌握,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四、板书设计总之,整节课的设计,我比较注重让学生用“旧”的方法获取“新”的知识用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方法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梯形面积计算的访求,所以说这样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是有帮助的,学生只有清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对知识本身有正确、持久的认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自主地开展探索性学习,获得到更多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