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6594540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胡文民.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叠问题教学设计高安七小 :胡文民【教材解读】数学广角是新课程增设的内容,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其实它是属于小学奥数的一个教学内容,但是现在要拿来面对班学生进行教学,无疑在内容上要进行简化,在教学上要进行细化,不然的话就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本册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集合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如,我们学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学理念】数学源于生活,从学生熟

2、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我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这种数学思想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学习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减去重复数,我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更好地解决问题。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利用画图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明白了,重叠后总数的计算和以往有所不同。【教学目标】1、理解重叠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重叠现象中的相关数量。2、经历活动过程,在猜想、验

3、证、思考、交流等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3、在探究生活中的重叠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到数学价值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利用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脑筋急转弯师: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去参观上海世博园,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园了,这是为什么?生答:因为是外婆,妈妈,女儿3个人。师板书:外婆妈妈女儿师小结:妈妈在这里的身份重叠了。她既是妈妈又是女儿。(设计意图:通过“脑筋急转弯”这种学生感兴趣的引入方式,高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1、师:你们有没有去

4、参观过上海世博园?那你们认识这两个馆吗?PPT出示中国馆和台湾馆的图片师:参观这两个馆必须要先预约。同学们看,旅游社又接到了一张团体预约名单。2、PPT出示名单。某校三(六)班团体预约名单去中国馆林洁王江杨 明丁一刘方去台湾馆叶子于 丽林西林洁何 冰杨 明(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上海世博会刚过去不久,且学生都或多有所了解,采用这种学生熟悉或亲身经历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二)引入新课1、引发认知冲突师:去两个馆一共有几人?生看表口算生1:5+6=11(人)师:你们同意吗?生2:不同意。够坐,因为林洁和杨明重复了两次,实际上只有9人。师:你们同意吗?PPT演示林洁和杨明的名字重复

5、了2次。2、揭示课题师:也就是说这两位同学重复报名了两次。这样能直接相加计算吗?生:不能。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数学广角研究生活中像这样的重叠问题。(板书课题:重叠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冲突,引起学生对重叠问题中的计算困惑)三、合作探究,体验过程1、策略分析师: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名单,才发现有2个同学重复了。可你们能一下子就看出是哪两个同学重复了吗?师:那你们能把这张名单重新整理一下,让我们看的更清楚些吗?PPT出示:温馨提示2、动手操作3、探究方法(1)选出几种不同方法的作品展示,说一说设计意图,你是怎么想的?(2)预设作品:去中国馆5人去台湾馆6人王江林洁叶子丁一杨明于丽刘方林西何

6、冰请学生用红笔圈出去中国馆的同学,用蓝笔圈出去台湾馆的同学。师:这样有点不美观,老师在电脑上把它变得更漂亮一点。PPT演示韦恩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重新设计表格等活动,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构建的成就感。)(3)比较感悟师:看到这个图,你有什么发现?生:看到林洁和杨明被圈了两次。表示他们两个馆都去。师:这个图和之前的表格相比,哪个好?好在哪里?生:很清楚。师:哪部分很清楚?生:中间的部分。(3)认识韦恩图师:这种图叫韦恩图。PPT介绍韦恩图。师:其实早在1881年一位英国的逻辑学家就发明了这样的图,于是我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图,叫做韦恩图。师:那么,你能看懂这张图吗?PPT演示各部分,让

7、学生根据涂色区域正确表述各部分的意义。总结:看来有些数量不仅可以用统计表、统计图、线段图表示,还可以用韦恩图表示。4、掌握算法师:根据韦恩图,你能列式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参观了这两个馆吗?(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方法:(1)5+6-2=9(2)3+2+4=9(3)5-2+6=9(4)6-2+5=9(5)(5-2)(6-2)2=9师一一板书。并叫学生说说各算式的意义。5、优化算法(第一种算法)师:你觉得这几种方法哪种比较容易理解,说给同桌听一听。(生同桌互说)(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计算方法,并通过理解其算理,自主优化重叠问题的基本算式)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师:刚才我们借助韦恩图很快就算出参观两个馆

8、的总人数,韦恩图真了不起。1、我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韦恩图,现在就帮动物学家一个忙吧!PPT:把下列动物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教材练习1 P110)(1)一起说说每种动物的名称。(2)生翻到书本P110先填一填(3)集体反馈,强调中间部分表示什么?3、文具店进货的问题(教材练习2 P110)PPT出示师:谁来当当小老板,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天的进货情况。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4、重叠数的多种可能师:我们学了韦恩图,刚好派上用场了。(1)PPT出示:二年级要在6月1日举行跳绳和拍皮球比赛,各班派3人参加跳绳比赛,4人参加拍皮球比赛,一个班可能派几人参加?一个班可能派几个人参加?(2)PPT温馨提示:

9、可以用列式或画图(3)反馈交流,PPT演示。3+4=7(人)3+4-1=6(人)3+4-2=5(人)3+4-3=4(人)发现:重叠数越多,总数越少。五、课堂总结,谈谈收获师:今天我们研究了重叠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吗?生讲。师: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重叠现象,课外可以自己观察、搜集重叠的内容,与同学交流。六、板书设计重叠问题4+6-2=8(人)2+2+4=8(人)4-2+6=8(人)6-2+4=8(人)【教学反思】“重叠”概念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完整形成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1、活动引入,初步体会“重叠”。课一开始,我就出示“脑筋急转弯”,

10、引导学生在“猜测-推断-交流-评价”的过程中,初步感受重叠现象。尤其是他们在用语言描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重叠”现象便完整呈现在他们面前。2、自主探究,在活动中形成概念。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画图活动。让学生产生矛盾,引起冲突,使学生有兴趣的进行讨论、探索、分析。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一步步揭开,并自然而然的建立起重叠的概念。同时,在这一活动中,我除了完成上述任务,更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引领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分析处理-解决问题-检验反思”的完整解决问题过程。3、综合训练,体会集合思想。以课本练习为基础,充分放手,让学生经历画图分析、研究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对刚刚学习的“重叠”概念进行理解与运用4、拓展提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在学生充分把握了“重叠”的含义,学会借助集合图来表示其中的关系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高训练层次:a.文字题直接列式计算b.对例题各种猜测情况的可能性的评价中,通过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充分理解重叠思想,体会集合的意义。在本课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1、关注全体落实不够。由于学生多,调控难度大,再加上课堂内容密度大,所以本课在教学中很难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2、学生间的交流与评价还不够充分。在每个环节,尽管都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展开交流与评价。但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有些交流与评价进行的不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