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与地形识别说课稿.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658686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高线与地形识别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等高线与地形识别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等高线与地形识别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等高线与地形识别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等高线与地形识别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高线与地形识别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高线与地形识别说课稿.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高线与地形识别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要想了解一条河流,你必须走到它的源头。”今天我们来分析教材,就是为了寻找最本源的问题:不是怎么教,而是怎么学的问题。相信我们对教材的每一次解读都注定是一次美丽的跨越。 我今天解说的是大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识别,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一、课标要求1、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识别等高线图上的山峰、山谷、山脊等。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4、能绘制地形剖面图,并运用地形图分析实际问题二、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图上

2、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从而使学生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其它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地图上识别五种地形。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进行知识的建

3、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地面高度的计算,理解等高线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难点: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判读。(四)编者意图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个专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新课标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为了使教学相得益彰,我们在了解教材的同时,还要了解学情,下面我开始说学情。三、学情分析这节课在七年级地理中比较难,难在哪里?学生除在小学数学中学习过垂直概念外没有任何基础,难在学生缺乏空间立体的概念

4、,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将立体的转化为平面表示,还要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即是将平面的转化为立体的,要做到看图识地形,图在眼里,心中有“图”,这对初一学生而言的确很难。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情,接下来开始说教学方法,谈谈教师应“怎样教”,学生应“怎样学”。四、教学方法(一)说教法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兴趣;2、多运用景观图增加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针对学生缺乏空间立体概念运用视频教学,从而突破难点;4、用类比的方法以及学生通过合作绘制地图增加体验。归纳起来教学方法就是创设情景法、直观演示法、

5、比较法、总结归纳法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二)说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引发动机。初一学生对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热情高,思维活跃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针对这一特点运用合作探究法、动手操作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一学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并能自学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一特点运用读图分析法。五、教学策略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在教学策略中如何进行教法和学法指导的。新课导入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6、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等高线与地形识别”情景创设 最近,近郊旅游升温,小A同学准备随家人去涪陵北山坪游玩。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涪陵地形图。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设计理念: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哪五关呢?学习过程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电脑出示动画:地面高度的测量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小结: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独学)设计意图:视频播放增加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出海拔和相对高度重点突破:把教室的地面比作海

7、平面,同桌两个对学比较身高,说出各自的海拔及相对高度。(对学)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第二关:绘制等高线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独学)动画: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设计理念:展示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和原理,让学生形象感知等高线的定义和等高距学生交流感悟心得(群学)承转: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又该怎样进行判读呢?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 坡度陡缓设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说说原因。(独学)提问: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加以解

8、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引导归纳)设计理念:带着疑问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承接:那么等高线密集到一定程度,重合会是什么样呢?引出陡崖,进而引出其它的地表形态。(二)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动手操作(1)用橡皮泥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2)进行切割画出等高线图。(群学)设计理念:练习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结协作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精讲点拨:用电脑出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关图进行分析对比。形象展示:用拳头演示(加深印象)难点重突破1、 形象展示使学生快乐轻松记忆五种地表形态2、 山谷和山脊的记

9、忆运用“大谷”和“小脊”(小鸡),化难为易。承接:通过第三关我们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了,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过第四关。第四关:分层设色地形图设疑:用电脑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怎么读呢?图片展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形并区分它们的特征。然后再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对比高度表从颜色上区分五种基本地形。(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温馨提示: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五关: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读图观察:出示地形剖面图(电脑出示),让学生观察地形起伏状况。设问:地形剖面图反映地形起伏一目了然,它是怎么绘制出来的?电脑出示动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学生

10、仔细观察,感悟画法)师生互动:绘制地形剖面图归纳总结(三步法)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过五关斩六将”学会了地形图的判读,在学习和生活中为了大家更好的运用地形图,我给大家了总结了一段歌谣: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向小突出是山脊,向大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我已经基本弄懂了等高线地形图,要出发去爬山了。板书设计地形图的判读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1.海拔2.相对高度第二关:绘制等高线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坡缓;等高线密集坡陡。(二)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第四关:分层设色地形图第五关: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结束语地理就是生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好地理,生活永远是一个大课堂!让我们引领学生在地理的殿堂里畅游,去尽情感受地理的魅力吧!以上是我对等高线及地形识别的浅显认识,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