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提问一、案例陈述前不久,我听了一节语文课,上课的是一位只有三年教龄的年轻教师那次上的是法国作家都德的名篇《最后一课》他给学生分析完课文之后,准备布置几个练习题,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课文里面有错误当时,这位老师没太在意,就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这个学生接着说:“课文里面分明地写着‘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这说明小弗朗茨上了两节课,与题目‘最后一课’是矛盾的这位老师有些措手不及:“这是经典篇目,能有错吗?有错的话,课本上早就改了 显然,这位老师含糊其辞的回答并没有使学生知道答案,而他的表情却严重压制了学生质疑求是的探索精神,深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知道,学生这种大胆质疑、勤思好问的学习品质是多么的可贵呀!二、教学反思现在我们的教师,的确有些人不欢迎学生提问,不敢坦然面对学生提问(尤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究其原因,一是怕学生提问,节外生枝,耽搁时间,打乱教学计划,完不成教学任务;二是担心自己学识不够,经不起学生“问”,回答不出有失师者尊严其实,老师不应该“禁问”,更不必“怕问”的 早在唐代,韩愈就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求学,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惑,回答学生的问题以解惑,则是老师的职责与任务。
课堂教学,不仅要解决学生一般、共性的问题,还应该解决他们特殊的、个性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都应该认真对待,予以正确的解答或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解开疑惑,打开思路,举一反三,学有所得学生的提问如果偏离了教学,影响了教学,也应该积极引导、启发,而不要简单的加以否定,更不能牵强附会找个不成理由的理由来搪塞否则,教师不就成了“混饭吃”的“南郭先生”了吗?至于“师道尊严”的顾虑,则大可不必知识无边,学海无涯,教师也非圣贤课堂上,教师一时答不了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是不必脸红的,也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会因此看不起自己只要教师以谦逊的态度、好学的精神、求是的作风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是完全能被学生理解并能赢得学生敬重的提问,是学生“思维的路标”,也可以说是教师“教学的航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心中的困惑,结合学生的提问讲解,可以使课讲得更贴切、更深刻、更有针对性同时,学生的提问,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是对教师教学的鞭策和促进如果学生所提的问题是课本中应当回答的,教师由于备课不足而回答不出,逼着自己去查资料,去钻研,去请教他人,学识是可以渐渐丰富起来的做教师的,知识不可不厚积,钻研不可不深入,否则就不能深入浅出地为学生释疑解惑。
如果“禁问”或“避问”,只会使自己停留在经不起问的水平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不能回避、禁止学生提问,相反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提问而且,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要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更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质疑一篇文章,一个章节,一句话,看似无疑,但如能从多角度提出几个问题问问,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