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58584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131 大小:8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总论1.1 项目基本情况1.1.1 项目名称:李渡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1.1.2 项目业主: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1.1.3 建设性质:新建1.1.4 法定代表人:幸兴1.1.5 建设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玉屏居委、太乙居委1.1.6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是为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配套建设的道路管网、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总面积340ha,其中工业净用地181.93ha;建设园区道路(18m32m)总长21.3km,配套完善基地内部市政管网(给排水、燃气、电力电信管道或管沟)总长58.4km;场

2、地平整土石方(含道路开挖)762.02万立方米;防护绿地26.44ha。1.1.7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为63468.5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6776.98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6812.07万元(含征地拆迁费25500.00万元),预备费2679.45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7200.00万元。1.1.8 资金来源:项目业主自筹13468.50万元,商请银行贷款50000.00万元。1.1.9 建设工期:2年。1.2 项目业主简介本项目业主为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人民币。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是涪陵区政府为了安置三峡移民搬迁企

3、业和对外招商引资,加强涪陵经济及城市的发展,经重庆市涪陵区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公司由重庆市涪陵投资集团公司和重庆市涪陵涪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而成,根据涪府函2002395号文,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李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园区管理等工作”。公司现在按职能设有四部一室:即规划部、建设部、招商服务部、财务管理部和办公室。重庆市涪陵投资集团公司成立于1997年2月,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是重庆市涪陵区政府授权行使投资主体职能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现有员工3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9人。公司内设证券经营部、投资管理部、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办公室,

4、下属控股子公司4个,包括重庆市涪陵涪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御泉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重庆财达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由涪陵投资集团公司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班子成员具有多年的招商引资和投资管理工作经验及骄人的经营业绩,整体素质较高。1.3 主要编制依据1、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3、李渡工业园区总体概念规划;4、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6、项目业主委托重庆市投资咨询公司编制本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的工程咨询合同;7、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4 主要研究内容可

5、研报告对涪陵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确定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投资融资、经济社会效益、项目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测算,作全方位的技术经济论证,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5 研究结论为加快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入涪陵,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涪陵区政府决定实施涪陵李渡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涪陵尽快融入重庆主城“一小时”经济圈,促进城市化建设,促进和带动涪陵区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符合国家农产品加工“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引导合理集聚,提升

6、产业层次”的指导思路;基地选址定于涪陵李渡工业园区,片区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是目前涪陵区重点打造工业经济增长点,项目实施符合园区规划及涪陵区政府对李渡工业园的定位。涪陵区作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本区及周边区县农副产品丰富,具有开展大规模农副产品加工的资源优势;我国农副产品加工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入推进,城市人口的增加,居民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目前拟进入加工基地进行生产的企业已达十多家,基地发展前景看好。实施本项目,配套完善道路及市政管网工程,对建设场地进行综合统一整治,为入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创造良好条件。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以市政工程为主,技术单纯,易于项目推

7、进实施。项目总投资约6.35亿元,主要通过业主自筹、银行贷款解决;通过测算,项目收入能够较有保证地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基地后将向社会新增23万个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效益突出。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实施的可行性较好。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一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总面积ha340.00二工业净用地面积ha181.93三道路规模km21.3四管网km58.4包括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五土地整治万m3762.02含道路工程土石方工程其中:填方万m3350.96挖方万m3411.06六防护

8、绿地ha26.44七项目投资 总投资万元63468.50其中:道路工程万元15742.88管网工程万元3013.74场地整治工程万元7491.56防护绿地万元528.80征地拆迁万元25500.0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312.07不含土地拆迁安置补偿预备费用万元2679.45建设期利息万元7200.00七资金筹措业主自筹万元13468.50银行贷款万元50000.00八财务指标1总成本万元78404.082平均成本万元/亩15.373财政性补贴总收入万元104221.054总利润万元25816.965全部投资回报率%19.176年平均投资利润率%4.077全部投资回收期年6.288财务内部收

9、益率(全部投资)%10.419财务净现值(全部投资)万元19639.9510自有资金投资回收期年6.6211财务内部收益率(自有资金)%12.6912财务净现值(自有资金)万元5193.3913贷款偿还期年8.0014贷款偿还比1.42131重 庆 市 投 资 咨 询 公 司2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2.1.1 “十五”期间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涪陵地处重庆的东大门,是重庆主城区连结渝东南二十多个县市的经济走廊,是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重庆新兴的工业基地和区域性经济中心。全区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辖17个镇、22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1个管委会、1个

10、开发区。全区人口111万人。十五期间,涪陵区胜利完成了既定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区域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坚持科学发展,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拼搏进取,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2%,2006年突破150亿元大关,达到153.9亿元,同比增长13.4%,绝对额在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保持首位,增速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年均递增15.7%,2006年完成8.24亿元,增长21.5%,实现了收支平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1.2亿元,基础设施有效夯实。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12.550.537.0演变为10.352.836.9,发展更加协调。工业经济

11、再上台阶。坚持工业强区,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年均递增21.3%,2006年实现151.2亿元,实现利税21.3亿元,其中利润6.9亿元,分别增长13.6%、16.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6.6%,为直辖以来最好水平。10户企业年产值超过5亿元,其中有5户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工业投资26.8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2年的18.0%提高到46.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坚持农业稳区,着力实施“双十百万”特色农业工程、“135”乡镇企业重点发展工程和“321”劳务开发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坚实步伐。农业总产值年

12、均增长7%,粮食总产量保持在44万吨左右。2006年,青菜头种植面积达46.9万亩,产茧7.4万担,出栏生猪83.7万头,苎麻基地达4.2万亩,蔬菜、果品、水产、中药材等产业发展迅速,特色农业骨架初步成型。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坚持交通先行,保持较高投资强度,全力改善交通条件。滨江路、李渡环城西路一期、涪蒿路、洗墨路、城区主干道柔性路面改造等工程相继建成,火车站站前大道、李渡长江大桥、石板沟长江大桥、乌江二桥、东西干道、李渡南北快速通道等工程加快推进。实施了涪武路、涪水路改造和涪丰北线、蔺两路建设等工程,渝怀铁路建成通车,涪陵汽车客运中心投入运营,渝巴路涪陵段、涪丰南线路面改造、铁公水联营作业区、

13、黄旗集装箱作业区加快建设,涪陵港客运中心顺利开工,内外通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把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摆在优先地位,坚持为民办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累计新增就业人员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28元,年均递增1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54元,年均递增9.2%,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1.2 “十一五”时期发展机遇、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1、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是涪陵区全面开启“新创业”征程的“黄金发展时期”。总体上讲,机遇空前,挑

14、战空前,前景光明,任务繁重。从机遇来看:一是国家正式批准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规划的出台,迎来了直辖十年之后又一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重庆的导航定向更加具体明确,重庆新一轮大发展已蓄势待发,这必将助推涪陵的新创业。二是国家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的扶持性优惠政策。三是涪陵是唯一同时享有三峡库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三大优势之利的地区,库区的政策,主城的布局,将给涪陵提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区第三次党代会已发出“新创业”的号召,全区上上下下谋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创业激情竞相迸发,加之近年来一批重大项目的累积效应开始显现,涪陵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2、发展目标一个建成,六个翻番和三个提高。一个建成,即把涪陵建成50万以上人口、工业优势突出的大城市,保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排头兵”地位。六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达到30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达到4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16.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累计完成4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达到100亿元;实际利用内外资年均增长20%,累计达到110亿元,均实现翻番目标。三个提高,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