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一、项目概况 1二、建设单位简介 2三、研究范围 2四、编制依据 3五、指导思想 3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七、研究结论 5八、项目建议 5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6一、发展优质小杂粮产业化条件 6二、项目提出的过程 9第三章 市场分析 12一、天镇小杂粮生产的基本情况 12二、小杂粮价格走势 12三、市场营销 13四、市场风险分析 14五、价格分析 14第四章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15一、生产规模 15二、产品方案 15第五章 生产工艺和设备 17一、生产工艺 17二、工艺流程图 19三、主要设备的配置 20第六章 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 21一、原辅材料 21二、燃料动力 21第七章 工程建设方案 22一、建设地点区位条件 22二、场址现状及基础设施条件分析 23三、总图运输 24四、土建工程 24五、公用工程 26第八章 环境保护 29一、设计依据 29二、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29三、污染物控制措施 30第九章 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与消防 31一、劳动安全与卫生保护 31二、消防 32第十章 节能 34一、编制依据 34二、能耗分析 34三、节能措施 35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37一、组织管理机构 37二、劳动定员与人员培训 37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计划与招标 38一、实施计划 38二、招标 38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2一、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42二、建设投资估算 42三、投资估算表 43四、资金筹措 45第十四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46第十五章 社会效益 51第十六章 结论 52附表:附表1: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2:原材料水电燃料动力费估算表附表3: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附表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附表5:还本付息计划表附表6: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7:销售收入、销售税金与附加估算表附表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件:附件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附件2:组织机构代码证正副本附件3:税务登记证正副本附件4:其它相关证书附件5:土地使用证附件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评审意见书附图:附图1: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年加工2万吨精制黄米面粉扩建项目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农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2万吨精制黄米面粉扩建项目2.建设单位***农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3.项目负责人***4.建设地点项目位于******5.用地面积本项目建设用地面积8亩。
6.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初选车间400平方米、精选车间、500平方米、制粉车间800平方米、包装车间200平方米、原料库1100平方米、成品库1000平方米、包装材料库300平方米、附属产品库500平方米;购置安装配套生产线等设计年加工精制黄米面粉20000吨7.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136.2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497.00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204.90万元;安装工程费10.25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04万元;基本预备费81.61万元;建设期利息13.2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25.29万元8.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136.25万元,其中:自筹536.25万元;银行贷款400万元;申请上级扶持资金200万元9.项目建设工期项目总建设期1年(2011年5月—2012年4月) 二、建设单位简介***农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29日,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经营范围为粮食、蔬菜购销,公司前身为***农副产品储运中心个体户公司位于***城西南1.5公里,天走公路与县级公路于卞路交汇角处公司占地面积14.49亩,总建筑面积251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公司设有办公室、财务室、质检化验室、客房、食堂、澡堂、锅炉房、仓库等。
公司拥有年加工黄米面粉5000吨生产线一条,以及小米、杂豆等加工设备等2010年公司总资产949万元,营业收入139万元,上缴税金15.4万元,利润总额27万元公司建有小杂粮种植基地5000多亩,主要产品有黄米面粉、杂豆、小米等粗粮制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2010年,通过与农民和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建设小杂粮生产基地5000亩,原料充足,资源环境优越带动农户1000多户,户均增收500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人,下岗职工8人,直接增收70多万元,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三、研究范围项目具体研究范围如下:1、项目建设背景;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项目目标及主要内容;4、建设规模的确定;5、工程建设方案;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项目建设的社会意义四、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2)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本)》;(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试行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7)国家现行的行业规定,法律法规,设计标准,技术规范;(8)山西省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定额、标准;(9)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0)建设单位签订的关于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业务委托书。
五、指导思想(1)建筑的主流精神,将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2)注重结合环境的设计,平衡创新地设计与理性地解决问题3)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周边道路绿化合理均衡,人流、物流疏密得当,既便利通行,又无互相干扰4)平面布置,功能分区要明确、布局紧凑、流线合理、满足产品工艺流程需求5)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环保、消防等规定、标准和规范6)项目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配套、兼顾发展的原则7)规划与建筑设计处理好建筑及绿地、树木的关系,注重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并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地方气候条件和景观因素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1建设用地㎡14.492总建筑面积㎡48003动力消耗 (1)年用水量万m³1(2)年用电量万Kwh160(3)年用柴油量万L34总投资:万元1136.25 其中:建设投资 910.96 铺底流动资金 225.29 5正常年营业收入万元8428.57 6正常年总成本费用万元7988.98 7正常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47.79 8正常年利润总额万元388.50 9正常年所得税额万元97.95 10正常年税后利润万元296.33 11正常年营业收入利润率%3.52%12财务评价指标 (1)年均投资利润率%18.77%(2)年均投资利税率%25.02%(3)全部投资税前内部收益率%19.19%(4)全部投资税后内部收益率%11.14%(5)税前财务净现值万元629.75 (6)税后财务净现值万元167.29 (7)税前全部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年5.30(8)税后全部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年6.36 七、研究结论1、本项目属于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本)》中鼓励类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国农副产品行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
2、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和总体布局要求3、本项目建设规模为新增年加工20000精制黄米面粉加工产品项目产品以抽真空包装形式进入市场,市场前景较好,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成熟先进,工程建设方案合理4、本项目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本项目已作了大量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建设无论从选址、服务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上,还是客观需要上,都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八、项目建议1、建议企业抓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尽快落实资金,确保工程项目的按期投产2、企业要注重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确保产品质量3、建议企业加强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减少各项原辅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开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4、建议企业组织力量加强市场信息研究,及时掌握国内小杂粮面粉制品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动向,进一步搞好新品开发,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建立完善以市场和销售指导生产的市场运作体系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一、发展优质小杂粮产业化条件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国家统计不列明细)、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其特点是小、少、杂、特,主要包括荞麦(甜荞和苦荞)、黍子、谷子、高粱、燕麦(莜麦)、青稞、薏苡、籽粒苋、绿豆、小豆、黑豆(大豆)、蚕豆、豌豆等20多种。
随着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杂粮以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山西小杂粮品种资源丰富、产品品质上乘、种植面积大且种类齐全,在国内外享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山西小杂粮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将是发展应世农业的重点,有必要对其生产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为实现这一优势资源的产业化、规模化开发奠定基础 1.1、优势条件分析(一)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西部、长城以南、黄河中游之东,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北方的内陆省份之一地形东北向西南倾斜,东西宽370km,南北长680km境内山峁林立、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000m左右,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较大,光照资源充足,雨量偏少、气候干燥基于不同地域间悬殊的海拔和纬度构成的具有显著差异的不同小气候,自古有“十里不同天”、“一地有四季”的说法,根据小杂粮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耐旱耐瘠,可在高海拔冷凉山地和山旱薄地种植,又能与大宗粮食作物实行间作套种等生育特性,决定了小杂粮在山西农作物种植中的主体地位,也形成了小杂粮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条件二)品种资源丰富山西小杂粮作物种类繁多,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过程中,培育和储备了近百个优质小杂粮名、优、特品种,同时拥有小杂粮资源1.3万份,其中“爬坡糙”谷子(碾米即为沁州黄)、“三尺三”高粱、“三分三”莜麦、“蜜蜂头”苦荞、“盆儿洼”甜荞、“串地龙”绿豆和“大同小绿豆”、“大红袍”小豆、“黑滚圆”黑豆、“双青豆”等均已成为享誉国内外小杂粮优良品种。
三)产品品质上乘,安全性高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形成了小杂粮的品质优势,由于地处作物高蛋白区,山西小杂粮产品品质上乘,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一品种的营养素又同时高于周边省份与全国平均值相比,山西谷类蛋白质高2.5%,脂肪高0.9%,食用纤维高0.2%;豆类蛋白质高1. 2%,食用纤维高0.9%;燕麦、荞麦等作物的硒( Se)元素高3~5倍山西小杂粮的生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