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课外活动中对盲生自信心的培养.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6577740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盲校课外活动中对盲生自信心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盲校课外活动中对盲生自信心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盲校课外活动中对盲生自信心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盲校课外活动中对盲生自信心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盲校课外活动中对盲生自信心的培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盲校课外活动中对盲生自信心的培养杨 艳 霞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培养目标中指出“要让盲生具有乐观进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以及平等参与的公民意识”。自信心又称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认识和积极的评价,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它对健康的心理和成功的人生有极大影响。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自信心尽管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推动、引导、强化的作用。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不断超越自己,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多强的竞争,自信心都能让人感到轻松平静,最

2、后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而盲生由于视力残疾导致的不自信严重阻碍了盲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要帮助盲生在生活、学习上有所收获,为他们将来能顺利融入社会,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让盲生拥有自信心是关键。一、盲生缺乏自信的表现1、性格偏执、孤独、冷漠,过分自尊而又自卑。人的性格的形成既来自于遗传基因,又受外界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在盲童中,有先天性盲童,也有后天性盲童,他们在性格上和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先天性盲童的心理问题较多地表现在偏执、倔犟和冷漠;后天性盲童中的心理问题较多地表现出自卑、孤独和敏感多疑。先天性盲童由于生来就已经是双目失明,对外界环境了解少,信息量缺

3、乏,认识事物,看问题更容易片面,正所谓“盲人摸象”,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上述的心理特征。后天性盲童,或有残余视力的盲童,对自然环境和事物有较多了解,但视力的残缺和丧失,使他们一方面既要承受失明所带来的困难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的歧视和嘲笑,因此,形成自尊心和自卑心并存的一对矛盾心理,并衍生出疑心过重的心理特征。 2、依赖、自私,缺乏竞争意识。由于从小受到周围人的关心,帮助和家长的过分爱护,长期生活在爱的“笼子”里,个别盲童滋长出惰性,自己能干的事不愿干,有的甚至认为我是盲人,理应受到别人的帮助,如老师带他去公园玩,别人牵他们过马路等在他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事,而要他帮助别人时,却认为是

4、不应该的,如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老师给任务要他帮助别人时,则表现出不太高的积极性。 3、情绪浮躁,容易冲动。这种冲动实际上是盲生的一种错误的自我保护。如果一个人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价值不认同,他会觉得自己是被人瞧不起的,是受威胁的,这种心理状态的表现是怯懦、退缩。但是,遇到偶然的触发事件,容易引发出失控的情绪,比如野蛮、愤怒等,当事人在非理智状态下,能感受到反抗的快感,实际上是潜在的一种心理补偿;有些盲生没有正视自己的残疾,而把视力残疾看作是一种不公正的“人祸”或归罪于自己的父母,便以破坏,发怒来抵消和改变其生活、学习的迷惘,并常常表现逆反心理,明知这样做是错的,偏要去做,老师越要批评,他越不

5、听,这一现象在盲童中并不少见。 4、对前途过分焦虑,缺乏自信心,感觉精神空虚,无所适从。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未来便有所憧憬,但由于视力缺陷,无法施展才华,常感到前途无望,目标渺茫,或是担心未来的工作或是担心未来的婚姻家庭生活,因而心理不能放松,时时处于紧张、焦虑之中,或是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不太满意,但又很无奈,或是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对什么都失去兴趣,都觉得“没劲”,生活感到空虚,精神十分倦怠,无所适从,甚至常常失眠,内心非常痛苦。此外,有个别盲生还表现较强的嫉妒心理,患有多动综合症等。-二、影响盲生自信心的内外因素1、盲童自身生理缺陷的影响。盲生由于视力障碍,很难

6、了解外界环境,社会活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信息量较少,当他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往往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样样不如人,从而精神不振,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丧失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对任何事物都觉得不顺意,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表现无所适从、焦虑、易怒等异常心态。 2、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塑造儿童个性、形成品质,养成习惯,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父母或养护人是第一任导师,是盲童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因此,家长的心理状态和家庭教育对盲童身心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有的家长能正视盲童的生理缺陷,冷静考虑教育方法,研究盲童生理、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缺陷弥补措施,在家长的影响下盲童会得到

7、正常的发育和发展。但有的家长宿命论严重,认为失明是前世作孽,老天报应,羞于让孩子见人。他们常常把盲童藏匿起来,甚至对外不承认家中有盲童,以致造成盲童十分自卑。有的家长自身患有严重疾病或本身就是盲人,家境贫困,无力教养子女,对盲童态度冷漠,甚至视为累赘。盲童由于得不到父母抚爱和家庭温暖,就容易产生孤僻、多疑、冷漠等心理;个别家长本身品质恶劣,经常喝斥、责怪、打骂虐待盲童,这样家庭容易使盲童向胆怯、怯懦或残酷无情两个极端发展,造成异常心理。也有父母负罪感严重,认为子女的视觉障碍的痛苦是自己造成,深感内疚,总觉得对不起孩子。他们对孩子千依百顺,过多地代劳,过分地保护,以至造成盲童依赖、懒惰、自私等心

8、理。 3、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上个别人对盲人存有偏见,歧视或疏远盲人,甚至对盲童挖苦、嘲笑,致使盲童心理造成伤害,导致失衡,产生不满、怨恨的情绪。 4、学校教育不足的影响。 当前在盲校教育管理中,几乎都是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从时空上限制了盲生的社会交往。长期以来,盲校往往从确保盲生的安全方面考虑,制定了较严格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制度,如不准盲生随便走出校门,平时又由于经费问题,很少组织盲生到校外到社会去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这无疑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与外界“绝缘”的环境里,把学生的交往空间局限于一方校园,交往时间局限于有限的作息时间,交往对象局限于一群盲人,这就限制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往

9、往造成退缩、怯懦、恐怖等不良心态。 重“智”轻“能”,盲校教师的师资结构是由特教专业教师、非特教专业教师以及相关学校工作人员组成。在教育的方法上,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盲人教育的专业知识,对盲生的教育往往采用正常儿童的方法对待,没有从盲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需要出发,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有的老师甚至“出言不逊”,挫伤盲童的自尊心,打击了盲童的自信心。三、在课外活动中培养盲生自信心的策略怎样帮助盲生消除自卑感,建立自信心呢?作为班主任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教育契机,抓住了这样一个契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08年我校开始视障生课外活动指导研究课题的研究,通过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不仅丰富了盲生的课余生活

10、还行之有效的进行了良好品德教育,培养其自立、自强、自信的意志,而且还会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情感和动力,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识及各项技能专长,促进身心全面发展。那么,如何通过课外活动培养盲生的自信心呢,笔者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对在课外活动中培养盲生的自信心得到了一些启示。1、走近盲生,让盲生感受亲情,找回自信在活动中,老师非常注意盲生的活动,关心盲生的情绪。经常拍拍盲生的肩膀或摸摸盲生的脑袋来表示鼓励赞赏,常发出提醒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手把手的示范动作唤起孩子的兴趣,使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孩子们集体参与,拉近了老师与孩子的距离,也缩短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依赖感和

11、亲切感,找回自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树立信心的肥沃土地。2、鼓励赞扬,让盲生感受赏识,体验自信在活动中,老师以真诚的爱心为基石,利用欣赏、激励等情感手段使盲生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视的,对于盲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这对盲生的成长,尤其是自信心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以肯定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盲生,全方位的为盲生服务,让盲生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去生活去学习。例如在一次数青蛙的活动中,我班小强同学因为普通话不标准(湖南口音)而不敢大声的数数游戏。看这情形,我就学着他的口音对他说:“强强,你数的真好,再大声的数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遍好吗?”他很乐意的又大声数了一遍。完了我又及时的表扬了他

12、,并对他说:“强强,只要你能大胆的大声说话,你的普通话一定能说得很标准的”,他开心的笑了。老师的鼓励如春风化雨能滋润盲生的心田,唤醒盲生沉睡的自信。3、客观评价,让盲生感受公正,树立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成人。成人中又以父母和老师为重,父母是孩子的依靠,老师是孩子认知的启蒙,他们的地位在孩子的心目中不可估量。盲生更是如此,他们会把老师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判断老师是否喜欢自己,是否相信自己。在课外活动中,老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盲生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盲生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那么老师在对盲生进行评价时应该有丰富的评价语。如果盲生做得很好,而

13、老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盲生会感到不满意。我们可以说“你真勇敢”、“你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老师可以用无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既可以增强老师和孩子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另外在评价盲生是尽量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盲生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盲生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活动中盲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点”、“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用“你应该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在进步”、“我希望你做得更好些”比用“你不要偷懒”、“你的进步不大”、“你让我失望了”等更能使

14、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其三,老师在评价盲生时还应该注意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语词,老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 。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4、体验成功,让盲生感受喜悦,增强信心有研究表明,成功的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稳固的自信心。首先,我们要充分相信盲生,了解盲生。盲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那么,在活动中老师应根据每个盲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盲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或者是“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让盲生获得自信,确信“我能行”。其次,在活动中要把机会留给每一个盲生,甚至是为每一个盲生创造机会,让每一个盲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自信心被誉为“精神世界的一朵鲜花”它可以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使人富有进取精神,对人的成长和一生有重要的影响。盲生信心是通过一点一滴逐步培养起来的。有时,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表扬、一次成功的体验,都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所以我们应投入更大的力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争取让我们的学生以充满自信的姿态走入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