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理论整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57533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理论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理论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理论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理论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理论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理论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理论整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框架理论:框架理论的概念源自贝特森(Bteson , 1955),由高夫曼(Gofman, 1974)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种重要观点。高夫曼觉得对一种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她或她对情景的定义。这种定义可分为条和框架。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她同步觉得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构造。有关框架如何而来,高夫曼觉得一方面是源自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常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2、第三人效果理论: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与社会学专家戴维森在舆论学季刊刊登

2、题为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Th third-peron eect i cmmuniation。她觉得,人们在判断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觉得大众媒介的信息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然而对“她”人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一般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她们有关的“第三人”的反映行为实现的。戴维森把这种现象或这种影响机制称为“第三人效果”。98年到1982年间进行四次实验,验证第三人效果的存在。从此该理论在国际传播学界得到广泛注重。46_90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把现代

3、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构造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的过程理论称为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2.“自我与客我”理论:米德觉得,人得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映体现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变化“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3.“自我互动”理论: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是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一种较好阐明。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人可以与自身进行互动

4、自我互动。她觉得,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她人作为结识对象的同步,也把自己自身作为结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可以结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可以对自己采用行动。布鲁默指出,这种与自身的互动“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与她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就是与她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但是,自我互动并不是与她人的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朴再现,而是具有独自的特点。换句话说,自我互动过程中,人脑中会浮现她人的期待(如妻子期待自己是个好丈夫,上司期待自己是个好职工等)的印象,这些期待具有一定的意义,个人会考虑这些期待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自己的立场或行为方向

5、对她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本上重加组合。通过这个过程的她人期待已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她人期待,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的自我的关系,它告诉我们,人不仅与社会上的她人进行传播,并且与自己自身进行传播,即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同样具有社会性,它是与她人的社会传播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自我传播对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自我传播,人可以在与社会、她人的联系上结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它所形成的自我也已经不是本来意义上的自我,而是一种心的行为主体。4.基模理论:个人信息解决的基模理论(1)概念:所谓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

6、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构造、认知构造或者认知导引构造,日本学者稻叶哲郎称之为人们在解决新信息或认知判断新事物之际所使用“知识的集束”。换言之,当我们接触到一种新信息或新事物、遇到一种新事件或者进入一种新的场合的时候,我们过去有关的经验和知识会导引我们迅速地对新的状况作出认知、推理和判断,并及时地做出态度或行为反映。(2)特点:1)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构造,类似于一种树形图。3)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基模中涉及着知识、经验以及对多种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结识,也涉及着价值甚至情感倾向。4)基模的功能是在我们遇到新的信息时

7、,通过动员和组织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补足新的要素来进行解决、对新信息的性质作出鉴定,预测其成果,以拟定我们对新信息的反映。因此,一般也觉得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罗伯特 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解决过程模式19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在她的认知与信息解决过程的基模理论一文中,提出一种信息解决过程模式:1)当我们接触到一种新的事件或者信息时,我们头脑中的有关基模就会被激活,参与到信息解决的每个环节中。2)当新信息的各项特性与我们认知基模相吻合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按照原有的解释和态度来看待它。3)当新信息与我们的认知基模有不吻合之处时,我们会对新旧信息的多种特性进行比较,补足新的信息,拟定新的解

8、释和态度。4)新信息的解决成果对认知基模会产生两种影响:如果解决成果与原有基模相吻合,会起到强化原有基模的作用;如果有矛盾之处,则会修改原有基模,形成新的认知基模。5)作为每次信息解决的成果,无论是被强化的原有基模,还是被变化形成的新基模,都会作为分析、推理或判断的根据参与到下一种信息解决过程中。应当指出,这是一种描述基模在个人信息解决中的“核对”作用的一般过程模式。但是由于每个信息的性质不同,信息与我们的关系不同,我们对信息解决的注重限度和参与限度不同,我们对原有基模的自信限度不同,因此我们的信息解决过程也是富于多样性的。5“详尽分析也许性”理论:觉得每个人都会以两种不同方式解决信息,一种是

9、详尽、严谨的思考和解决,称为沿核心途径解决信息;一种是简朴、粗略地解决信息,称为沿着边沿途径。91_3一、拉斯维尔的“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和社会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人类必须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和发展,才干使自身适应并生存下去。因此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瞭望哨”的作用;2)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种建立在不同分工基本上的有机体。社会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发展才是保证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大众传播正是执行联系、沟通、协调社会各构成部分的功能。)社会遗产继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历史的继承和创新基本上的。我们只有将前人的智慧、知识、经验加以记录、整顿并保存并传给后裔,才干

10、使后人在前人的基本上进一步完善并发展和发明。因此大众传播是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保证。二、赖特的四功能说美国学者赖特提出的“四功能说”涉及:()环境监视功能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2)解释与规定功能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中一般随着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当采用什么样的行为反映;(3)社会化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称之为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与拉斯韦尔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相相应;(4)提供娱乐功能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是务实的,它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娱乐,特别在电视媒体中。三、充欲主义,媒介激起人们物

11、质的欲望,继而追求物质而达到感官的享乐,这就是充欲主义大众媒介,例如电视、电影,是唤起和引起人们欲望的媒介。它把布满诱惑力的商品世界以鲜明的色彩、影像以及丰富意境展示在人们面前,直接刺激了她们对这种商品的占有欲和享乐欲。尽管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阶层或收入的差别,却浮现了整洁划一的追求奢侈化的倾向。4C趋势(1)orol社会成员对传播过程的参与和控制限度越来越高(2)Congence单一媒体越来越融合成多功能媒体(3)Convenience人们可以随时随处以便地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ot媒介接触和使用的经济成本越来越低廉。四、大众传媒的“把关”原则:1、时间跨度2、强度或阈限价值 3、明晰性;4、预

12、期性 5、持续性6、组织性 7、出乎意料性 8、文化接近性 9、社会文化价值1、业务原则和市场原则五、把关人理论“把关人”(gaekepr),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1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卢因认 为,在研究群体传播时,信息的流动是在某些具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某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原则的信息才干进 入传播渠道。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把

13、关人”(gtkeper)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194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这个问题,她觉得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某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原则的信息内容才干进入传播的管道。2、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 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觉得,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怀特的“把关”模式的局限性在于没故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

14、, 而觉得它重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此外这个模式没有阐明新闻把关的原则。P136_1801、规范理论:它涉及六种类型,即:(1)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3)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5)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根据英国学者麦奎尔归纳和总结,重要涉及如下几方面,()、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务;()、媒介的自由随着着相应的责任,这种自由必须在经济优先的原则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下接受一定限制;(3)、在传播内容上,要优先传播本国文化,优先使用本民族语言

15、;(4)、在新闻和信息的交流合伙领域,应优先发展与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她发展中国家的合伙关系;(5)、在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利害问题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查、干预、限制乃至实行直接管制。、大众社会理论:是世纪以来兴起的,该理论觉得,工业化、都市化和现代化导致人们之间老式的联系被打破,老式规范和价值观式微,随着劳动分工和社会差别的增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在扩大,社会被原子化,个体之间彼此互相隔绝,只有通过正式的司法、契约和大众传播互相联系。4、选择性接触假说: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信息时,更乐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5、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沿走向主流。其中以博客最为典型。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分众论的核心内容:社会机构具有多样性,是多元利益的复合体;社会成员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其态度和行为受群体属性的制约;分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受众个人,对大众传播有不同的需求和反映;在大众传播面前,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地存在,她们在媒体接触、内容选择、接触和理解上有着某种自主性和能动性(ac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