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566011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分析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材分析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材分析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材分析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材分析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材分析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分析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光曲教学设计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实验小学刘珂教材分析月光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文章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充分彰显了单元的主题“艺术的魅力”。本课教学承载的主要单元目标,一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二是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这和本册教材“注重学生的语言习得”和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是高度吻合的。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感受贝多芬高尚的情怀;2体会作者通过联想进行表达的好处。本学段课标要求“推想课文

2、中有关语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也完全可以在以上两个单元目标中得以实现。但考虑到这篇课文在知识、思想感情、意境等方面同当前六年级学生都有一定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把“感受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采用多层朗读,以读促思、交流讨论等策略予以重点突破。致爱丽丝悲怆与月光曲同属贝多芬作品,主题相似,风格相近,对教学可以起到辅助和提升的作用,故,把它们纳入教学。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写和理解“谱写、茅屋、幽静、霎时间、琴键”等词语。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象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

3、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二、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三、教学难点体会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四、教学准备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五、教学过程(一)联想诗句,导入新课1板书“月光”,学生联想相关诗句。2谈话激趣,完成课题。月光不仅仅经常被文人墨客借以抒怀,有不少的音乐家也把它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月光曲(板书:曲),看看这首曲子中蕴含着音乐家怎样的情感。(二)检查预习,概括大意1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理解:谱写、茅屋、幽静、霎时间、琴键等词语。2指导写字:键、霎。3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这

4、首月光曲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自主感悟,汇报交流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句子,批注。2汇报交流。教师以学定教,随机指导理解有关内容。(1)清幽的环境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学生读、画描写环境的三个语句并从中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2)兄妹俩的谈话感动了贝多芬。引领品读对话,体会正是穷兄妹俩的手足情深感动了贝多芬,使得他产生即兴为之演奏的心愿。(3)遇到知音激起了创作的欲望。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盲姑娘知音乐、懂贝多芬,是激发贝多芬创作欲望的原因之一。(四)总结,理清创作过程贝多芬在这样一个

5、幽静的夜晚散步,听到了从茅屋中传来的钢琴声,使他平静的心有所触动;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他为兄妹俩的相互关怀和体谅所感动,于是走进茅屋为他们弹琴;从盲姑娘对他说的话语中,激动于遇到了知音,触景生情激发了贝多芬创作灵感,非凡的音乐天赋和才能使他创作出了月光曲。(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书写生字。2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围绕月光曲你还想知道什么?请列出问题。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品读、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感悟文章的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2学习作者通过联想进行表达的方法并尝试运用。3阅读致爱丽丝,聆听悲怆,进一步感受贝多芬高尚真挚的情怀。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通过联想进行表达的好处,并在具体的语境中

6、尝试运用。难点:感受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三、教学过程(一)读题回顾,梳理质疑,直奔重点1板书课题,回顾前课,了解学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围绕月光曲你已经了解了什么?2关于月光曲,你还想知道什么?引领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再次质疑,梳理问题并顺承切入课文第九自然段的学习。1自悟为主,读出变化,学习写法2自读文段,读出语气变化。3默读文段,交流共享,体会乐曲变化。(1)质疑过渡。请同学们默读第九自然段,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首曲子的,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圈画出关键词语,把自己的阅读体会简要批注在旁边。(2)集体交流,以悟促读,以读促思。舒缓悠扬:“月亮正从水天相接

7、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起伏跳跃:“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激烈高昂:“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3)抓关键词,体会写法。月亮升起,海面变幻,这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啊!这些画面的变化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这些是兄妹俩听到乐曲产生的联想呢?拓展材料,延伸阅读,再悟联想的表达运用。随着月光曲的旋律从低缓变得高昂,兄妹俩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海上明月图,这就是联想的魅力!(二)乐文赏读,感悟贝多芬高尚真挚的伟大情感1共听月光曲,再悟深层变化。贝多芬的

8、情感变化:平静激动。2梳理贝多芬情感变化原因,感受他高尚的情怀。3拓展阅读致爱丽丝,再次感受贝多芬高尚的情怀。4聆听贝多芬乐曲悲怆,尝试运用联想的表达方法,深切感受贝多芬的音乐情感。5总括变化,激情促读。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体会到画面以及乐曲旋律的变化与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是一致的,这就是曲为心声。它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让我们感受到音乐家深厚的情感,这也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三)配乐引读,熟读成诵1以乐曲旋律变化情境引读。2师生互动,引读成诵。三、回归主题,总结升华,引发思考从贝多芬的作品、情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他不平凡的音乐人生,体会他音乐的无穷魅力,以及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四、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