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6556058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五章 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处于幼儿期的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和生活范围扩大,好奇心、求知欲不断加强,但是操作实践能力又受到限制,因此心理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特点。第一节 幼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年龄阶段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时期,所以被称之为幼儿期,又由于这个年龄段是儿童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一个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学前期。二、基本特征(一)游戏的作用与前面的年龄阶段相比,这时的儿童在身体的发育上已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很好地独立行走与跑跳,双手能较灵活地操纵物体,也能进行言语交流。由于有了这些能力,儿童就迫切地希望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但他们又不

2、可能真正地进入社会生活。游戏形式的存在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二)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幼儿还不能给出事物的抽象定义,而只能从表面特征和功能方面去认识事物,例如,他们不能给出花的定义,只知道花是美丽的;他们也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数的概念和进行简单的计算,但必须有实物的支持。他们还不能有意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其行为经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三)最初的个性倾向由于幼儿大脑的发展和言语的初步发展,其行为的自觉性也逐步发展起来了,这为儿童个人倾向的形成创造了最初的条件。第二节 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已经接近成人,这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一、大脑的结构(一)脑重量的增加3岁儿童的脑重约

3、为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而7岁儿童的脑重约为1280克,成人的脑重平均为1400克,可见幼儿的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二)大脑皮层结构复杂化大脑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伸长所导致。幼儿的神经纤维继续增长,神经纤维继续髓鞘化,额叶面积在儿童57岁时增长速度又有明显加快。(三)脑电波的变化关于儿童脑电波的研究表明,儿童大脑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且不可逆的。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一颞叶一顶叶一额叶。脑电波的研究还表明,个体在420岁之间,大脑的发展存在两个加速期,第一次加速期就是在56岁。第二次是在

4、1314岁左右。二、大脑的机能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上。由于这种抑制机能的不断发展,儿童能更专注地认识事物和操作物体,更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幼儿的兴奋过程也比以前增长,表现在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不断延长。第三节 幼儿的游戏一、游戏的分类与特征(一)游戏的分类1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划分(1)机能游戏。机能游戏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游戏形式。它包括简单地、重复性地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反复摆弄某物体,儿童只是从动作本身获得乐趣,游戏的象征性机能这时还没出现。(2)建筑性游戏。建筑性游戏是指儿童为了建成某种东西而对物体,如积木、木块、沙子等进行的操作。在建筑

5、性游戏中已表现出了游戏的象征性功能。(3)假装游戏。假装游戏的内容既与现实相似,又具有戏剧性色彩,这类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有明显的代替性和假设性,有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4)规则游戏。规则游戏是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游戏,一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参加。规则可以是由儿童人为制定的,也可以是由具体的某个游戏情境决定的。这种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遵守规则的意识。2从社会化程度角度划分(1)无所事事游戏。无所事事游戏是指儿童并未真正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只是偶尔注视一下所感兴趣的事情,如摆弄自己的衣服,在地上跳来跳去,四处张望,这是社会化程度最低的一种游戏。(2)单独游戏。单独游戏是指儿童可以精力较为集中地、独

6、自地玩某种玩具或其他的东西,在这种游戏中,儿童常常是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没表现出任何想要参加到周围儿童的游戏中的愿望,这种游戏的社会化程度也较低。(3)旁观游戏。旁观游戏是指儿童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观看别人的游戏,为别的小朋友喝彩、加油,对别的小朋友的行为表现出兴奋或焦虑,将自己的情感或精力投入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自己却不参加。(4)平行游戏。平行游戏是指几个儿童以一种相仿的方式同时玩同样或类似的玩具,彼此的空间距离很近,也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但彼此不交谈,也无共同的目的和合作的意图。(5)联合游戏。联合游戏是指儿童共同参加一项游戏,有彼此间的交谈,但在游戏的过程中没有共同的目的,也没有分工,

7、突出的只是个人兴趣,而不是游戏集体的兴趣。(6)合作游戏。合作游戏是有明确的目的、分工和合作,儿童在游戏中能按自己的角色去完成任务,相对于前几种游戏形式来说,这种游戏的社会化程度最高。(二)游戏的特征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非常好的活动方式。游戏的特征为:1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它是儿童对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形式,反应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2游戏是想像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它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翻版。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同时又不受真实生活中的条件和规矩的限制。因此,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

8、的感受和人际关系。3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快情绪体验。区别于强制性、义务性的学习活动。与儿童自己的兴趣紧密联系,因此儿童在游戏中相当放松和愉快。二、游戏理论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对于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体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一)早期的游戏理论1复演说霍尔(Hall)在20世纪初提出了复演说。他把当时生物学上复演学说运用来解释儿童心理发展,他认为,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的进化过程(如胎儿在一个阶段是有鳃裂的,这是重复鱼类的阶段);而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学上的复演学说,一直引起心理学界很大的争论

9、。2精力过剩说“精力过剩说”是由席勒一斯宾赛(schillerSpencer)提出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体内存有大量的精力和能量,游戏是儿童发泄能量的一种方式,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3机能快乐说彪勒认为,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愉快,儿童不知疲倦地游戏只是为了追求身心的快乐。4生活准备说这是由格罗斯(GROSS)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游戏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儿童本能地把游戏看成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准备。5成熟说博伊千介克(Buytenclijk)认为,游戏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第一是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第二是适应环境的欲望;第三是重复练习的欲望。(二)当

10、代的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对游戏的喜欢也有潜意识的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摆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发泄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危险冲动,缓和内心的紧张,发展自我的力量以适应现实的环境。艾里克森从新精神分析的角度对游戏做出了另一种解释,他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既可以重复快乐体验,也可以抚平创伤。2认知动力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进行游戏是由其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来决定的,是儿童认识复杂客体和事件,形成认知结构的途径。他还指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游戏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是由其认知发展的不同水平所决定的。3学

11、习理论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各种特定的文化对不同的行为会给予不同的奖励或抑制,这种社会文化的差异反映在儿童的游戏中。上述这些游戏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游戏的实质和功能。第四节 言语的发展幼儿通过与成人的不断交往,言语能力迅速发展。这一时期是儿童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期,也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一、词汇的发展(一)词汇数量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幼儿掌握的常用词中包括人物称呼、身体部位、生活用品、交通工具、自然常识、社交、个性、时间、空间概念等。词汇使用频率和儿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词汇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增加。(

12、二)词汇类别幼儿掌握的词汇类别也在不断地扩大,他们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其次是形容词;幼儿掌握虚词的顺序是: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幼儿积极词汇的数量也有很大的提高。二、语法掌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一)语法的掌握l从简单句到复杂句。2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3从无修饰句到有修饰句。(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顺序1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对话言语,到幼儿晚期,独白言语发展,儿童能够清楚地讲述事情或故事了。2幼儿初期儿童的言语表达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并要以表情、手势为辅助;以后连贯言语逐渐发展,儿童逐渐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第五节

13、 认知的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3岁儿童为3个左右,6岁可达6个左右。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二)记忆方式1无意识记和意义识记在幼儿初期无意识记占主要地位,凡是儿童感兴趣的内容,或有吸引力的事物都容易被记住。到幼儿晚期,儿童的识记逐渐地能服从一定的目的性,而且发展出追忆能力,有意识记得到发展。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2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幼儿初期的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而对词的逻辑记忆能力还很差。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儿童形象记忆的成绩优于语词记忆,且这两种记忆能力均随幼儿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幼儿后期

14、时,词语记忆能力的发展速度高于形象记忆。(三)记忆策略与元记忆1记忆策略的形成记忆策略是人们为有效地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复述、把知识系统化等。心理学家提出记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通过训练也不能产生;不能主动使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使用;能自发地产生和使用策略。一般认为,5岁以前的幼儿基本没有策略,57岁儿童多处于过渡期,10岁以后儿童的记忆策略稳步发展。2元记忆的形成元记忆指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包括对记忆系统的内容、功能的认识、评价及对记忆过程的监控(策略调整、认知适应)。在元记忆知识方面又包括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和有关记忆策略方

15、面的知识。研究发现,5岁儿童已知记住一个短的词要比记住一个长的词容易,记住昨天发生的事比记住上个月发生的事容易,记住熟悉的事比记住生疏的事容易,这表明幼儿已表现出一定的元记忆的能力。二、思维的发展(一)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指思维活动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内在关系和本质的理解,即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例如,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6个苹果,2个人平分,每人能分到几个”,却不能回答3+3=?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还派生出经验性、表面性和拟人化等特点。这些思维特点和儿童知识经验贫乏及儿童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有关。2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幼儿中期以后,开始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研究者发现,在解决同一个任务中,幼儿园小班儿童更多的是在感知水平上解决问题,而中班和大班儿童逐步地学会在词的水平上解决问题。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在幼儿思维中所占的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水平比婴儿期有明显的提高,具体形象思维有很大程度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只是刚刚发展,幼儿对其经验范围内的事物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3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