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商业网点规划研究.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6543060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渝北区商业网点规划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重庆市渝北区商业网点规划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重庆市渝北区商业网点规划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重庆市渝北区商业网点规划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重庆市渝北区商业网点规划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渝北区商业网点规划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渝北区商业网点规划研究.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渝北区商业网点规划调查研究一、重庆市渝北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一)区位与地位重庆市渝北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东北部,长江北岸与嘉陵江东岸的三角地带,是重庆的北大门。幅员1452平方公里。北与四川省广安地区华蓥市、邻水县分界,东与长寿县接壤,南与江北区比邻并同巴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隔江相望,西与北碚区、合川市相邻。正式成立于1994年12月,区人民镇府驻双龙湖街道,南距市人民镇府沿公路20公里。区辖镇24个:洛碛、石船、龙兴、木耳、兴隆、茨竹、统景、石坪、王家、麻柳沱、大盛、大湾、华蓥山、悦来、御临、明月、古路、高嘴、玉峰山、张关、人和、鸳鸯、大竹林、礼嘉;街道4个:双龙湖、双凤桥、回兴、龙溪

2、。渝北区以重庆独有的空港区位,集航空、高速公路、铁路货运、长江和嘉陵江黄金水道的立体交通优势,设有面积近50平方公里的工业、农业、民营经济、花卉、旅游等各类开发区,有完善的水、电、汽、通讯等基础设施,以连续8年11%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态势,快速完善的城市社会综合功能,正广泛的大量地引进了诸如长安伏特汽车工业城等各类项目和企业,一个集汽车城、科技城、大学城和各种开发园区的新城区正悄然兴起,渝北区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投资热土。渝北区作为重庆市主城区的“郊区”,相对重庆市主城区的其他计诸区而言,渝北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新建的城区路面宽阔平坦,优势明显;北部新区的成立,更为渝北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3、。渝北区在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重庆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突破口。(二)经济渝北区经济发展迅速,增长速度较快。但经济整体水平偏低,经济发展潜力巨大。1、GDP及其增长速度。渝北区自重庆直辖以来,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8亿,人均GDP达到8234元,同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20和18个百分点,比1997年直辖时翻了一番。表1-1和图1-1直观地反映了重庆市渝北区GDP自1997年以来的增长速度情况(表1-1,图1-1)。表1-1 重庆市渝北区GDP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万元,%)年份GDP增长速度(%)人均GDP增长速度(%)199731906340

4、79199835316510.6944729.63199938971110.3549079.7320004286549.9953659.33200148643013.48603912.56200256553216.26696215.28200367758319.81823418.272004图1-1 重庆市渝北区GDP (单位:万元)但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渝北区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经济整体水平明显低于重庆市主城九城区其他各区。2003年末按年末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城镇率都处于九个主城区的最后一位(表1-2)。表1-2 重庆市主城九城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2003年) (单位:万元,%)

5、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地区绝对数位次绝对数位次绝对数位次绝对数位次渝中区1533793268.13522512.7411001大渡口区505451925.43919876.1721001九龙坡区1556308190.82117136.1831001沙坪坝区1170631382.95214112.4941001江北区861367462.51813779.6751001南岸区811938564.14712658.8461001北碚区707556665.37610823.86761.67巴南区705846779.3838891.988857.78渝北区677583879.1

6、48566.157952.19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中,图1-2直观显示了2003年渝北区在主城九区中的发展状况。由图上可知,2003年渝北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主城九区中最低,不及最高的渝中区的1/2。图1-2 重庆市主城九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较2、三次产业发展、第三产业GDP及增长速度。渝北区的三次产业发展明显不一,其中二、三产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第一产业(表1-3)。表1-3 三次产业发展、第三产业GDP及增长速度(单位:万元,%)产业分类指标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第一产业GDP10158210180099735100720930529809010

7、0043增长速度0.21 -2.03 0.99 -7.61 5.41 1.99 第二产业GDP143649161917182834204374239199287560356935增长速度 12.72 12.92 11.78 17.04 20.22 24.13 工业106362109057105833116237135924159907201903建筑业37287528607700188137103275127653155032第三产业GDP7383289448107142123560154179179882220605增长速度21.15 19.78 15.32 24.78 16.67 22.6

8、4 交通邮电业11906137961532821153302593395742734贸易及餐饮业18220248642713429888332133751647627金融保险业16533193741848416381204652360227447房地产业10341121751976025129331583795249087其他16832192392643631009370844685553710从产业构成来看,渝北区已由直辖之初的2:1;3的产值构成,发展为现今的2:3:1,产业结构有较大改善。但总的来说,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小,约为三分之一(表1-4)。表1-4 GDP构成(%)年份GDP第

9、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7100.00 31.84 45.02 23.14 1998100.00 28.83 45.85 25.33 1999100.00 25.59 46.92 27.49 2000100.00 23.50 47.68 28.83 2001100.00 19.13 49.17 31.70 2002100.00 17.34 50.85 31.81 2003100.00 14.76 52.68 32.56 2004从图1-3看到,在GDP中,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了52%,其次是第三产业,为33%;其次为第一产业,为15%。工业占绝对优势;第三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图1-3 2003

10、年重庆市渝北区GDP构成(万元,%)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社会消费品零售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3年增长速度达到了16.3%;其中又以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最快(表1-5)。表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万无,%)年份总计按行业分总量增长速度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速度餐饮业增长速度其他增长速度199710150583841.816424.41238.5199811207110.4192828.610.7217960.99.351281.83.519991226299.421007738.5620538.314.351317.72.8200013366591079587

11、.1324337.818.51369.13.9200114957111.91180419.3430130.223.81400.62.3200216976313.5126308742025.539.4814302.1200319743516.31490461846938.411.6914501.4(三)社会渝北区自1994年成立以来,抓住机遇,奋力发展,在城镇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2003年共投资1.7亿元,新建城市道路25条,道路长度19公里,全年扩大城镇建成区面积2.64平方公里,新建场镇道路3567米,硬化场镇道路

12、25公里,新安装人行道3.64万平方米,新建公厕12座、渣台10个,场镇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下好旅游棋”。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创旅游总收入2.58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旅游资源主要有集山、水、林、泉、洞等为一体的统景风景区(包括温泉城)和张关、白岩、舒家一带的溶洞群,汉代岩墓密集的柳冈石洞群,翠云的多功城遗址、花石沟恐龙化石崖以及华蓥山、玉峰山森林公园等。切实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积极增加绿地面积,全年共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加强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创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巩固“两基”

13、成果,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2003年末全区普通中学59所,招生15152人,在校学生42032人,专职教师3075人;职业中学2所,招生2783人,在校学生6640人,专职教师392人;小学262所,招生8586人,在校学生5726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专职教师3076人;幼儿园103所,在园(班)幼儿16696人。加大了科技投入,全年科技三项费达到了483万能元,比上年增长25.1%。技术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年登记技术合同21个,合同成交金额557万元,比上年增长54.7%。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文体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体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区已建合格文化站27个,开通了“渝北区图书馆网站”;通过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极力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广播电视稳步发展,新建传输杆线220公里,改造旧网干线237公里,建设投资450万元。电视人口覆盖率9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03年末全区医院、卫生院36个,卫生技术人员1450人,病床992张;强化24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