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地区九年级物理浮力说课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532448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地区九年级物理浮力说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地区九年级物理浮力说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地区九年级物理浮力说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地区九年级物理浮力说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地区九年级物理浮力说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地区九年级物理浮力说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地区九年级物理浮力说课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力说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 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浮力是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的研究是学生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感性知识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展开的,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为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而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因此本节知识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2、 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本节教材以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为主线,并结合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验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测量等知识逐层展开,最后通过探究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体现了物理学科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3、 学情分析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在此过程中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班上多数学生上进心很强,在学习本节知识以前对压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对浮力的感性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而且缺乏一定探究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些特征,我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借助简单而生动的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4、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以及针对初三学生

3、的心理特征和学生对浮力知识在理性上认识不足的现实,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技能:认识浮力及其方向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体验由“实践 理论实践”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协作精神。5、 重点和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于通过探究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需要综合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此对学生的分析概括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

4、、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所以这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二、 说教法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三、 说学法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把书本上的知

5、识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不是优秀教师,甚至不是合格的教师。根据物理学科的实验型特征及学生的发展情况,确定本节学生的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拓展性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实验并得出结论四、 教学程序设计演示金属块在水中下沉,演示托力测量法,引导学生得出测浮力方案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液体中物体的受力,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及测量浮力的方法演示乒乓球漏水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浮力产生原因分析归纳浮力产生原因,得出结论浮力概念的建立动态观察,创设情景,激发思维分析乒乓上浮的原因演示乒乓球在水中上浮展示学习目标感受浮力的存在学生活动

6、说明教师活动知识结构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演示实验:乒乓球在水中缓慢上浮,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上升的原因,引入课题2、展示学习目标二、讲授新课课题1:浮力概念的建立(分三步)第一步:演示实验:金属块在水中下沉,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判定浸在水中的金属块是否受到浮力?学生讨论方案,教师演示托力的测量法,引导学生类比得出测浮力方案。第二步:演示实验:用弹簧秤分别测出金属浸在水中、煤油中的浮力。第三步:归纳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指明“浸在”的涵义及浮力的方向、浮力的单位。(展示随堂练习一)课题2:浮力产生的原因:演示实验:(乒乓球略大于瓶

7、口)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在水中时所受水的压力,并结合多媒体展示立方体在水中的受力状况。从而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展示随堂练习二)课题3:阿基米德原理(分四步)第一步:学生实验:“按易拉罐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浮力的变化)第二步:学生根据称量法测浮力的演示,猜测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用尝试性实验排除无关因素。(引导学生提出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第三步:学生根据所作的猜测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对课本上探究实验的处理:由于学校条件所限,没有溢水杯,而课本插图上的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因此我对探究实验作了如下一些处理:1、 用废弃的饮料瓶自制溢水杯,减小实验误差;2、 用薄塑料袋代替

8、小桶(自重远小于弹簧秤的感量),简化实验过程以减小实验误差,强化F浮与G排液的大小比较。3、 另外,除了课本中的实验器材外,我还为学生准备大量筒、天平等其他器材,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独特的实验方案选择器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步:学生对探究实验结论进行交流,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多媒体演示)学生根据原理讨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展示随堂练习三)三、小结:对学习目标进行反馈,让学生畅谈学习感受四、展示随堂练习四:STS题目,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体会到从书本走向社会的乐趣。五、教学评估: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对浮力知识错误的感性认识,如:认为浮力与浸入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物体的质量等因素

9、有关,这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一大障碍,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组使用尝试性实验排除无关因素,并且在随堂练习中加入相关题目,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最后通过对学习目标的反馈进一步强化认识。六、结束语:总之,抓住F浮=G排液这个关键点设计课堂教学,针对学生易出现的思维障碍“对症下药”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新知,尝试创新,发展实践能力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这些,仅供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板书设计:五浮力一、 浮力1、 方向:竖直向上2、 浮力的测量:F浮GF3、 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二、 阿基米德原理:1、 内容2、 公式:F浮G排液gV排附:随堂练习一:把一物体在空气中称时,其重力为5N,将其放入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其所受浮力为N。随堂练习二:某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所受压力为20N,上表面所受压力为15N,则它所受浮力为多少N?随堂练习三:一个实心铜球的质量为8.9kg,把它全部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 ,排开水的质量为 ,铜球受到的浮力为。随堂练习四:如果你是一个船舶设计师,怎样用有限的材料制造装载量最大的船?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