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652835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9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单元教学要求: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

2、0厘米。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教学目标: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

3、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

4、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 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

5、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

6、,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随堂练习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P3,例2,练习一1、2、3。教学目标:1.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

7、量物体。(限整厘米)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 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8、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 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

9、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设计意

10、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内容:例3和第5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46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用具:厘米尺、米尺、卷尺、1米的绳子。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一、引入。让学生用米尺黑板的长,学生感到这样量要量很多次,太麻烦了,由此引出米尺。让学生体会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量比较方便。二、认识米,用米量。 1认识米尺。

11、 2建立1米的表象。(1) 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量出1米的长度建立1米的表象。(2) 说一说哪些物体大概是1米长。(3) 伸开两臂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4) 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的长度。三、探究厘米和米的关系。 1量出1米长的绳子。 2量出1米长的绳子有几厘米。(1) 有的学生用自己的小尺子一次一次地去量。(2)也可能有学生直接用教师的米尺去量,一下子就看出1米长的绳子是100厘米。三、活动体验,巩固加深。 1第5页的做一做 2练习一的第46题。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认识线段和画线段教学内容:例4及练习一的710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的两个特征:

12、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用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一、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认识线段。(1)感知线段的直。(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3)对比练习:练习一的第7题,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直的特点。(4)测量线段的长度。(在书上测量)二、画线段。1指导画法:(1)用直尺定好所画线段的两个端点;(2)用直尺把两个定点连起来。2画线段练习:平面上有三个点,在每两个间画线段,共可以画几条线段? 如果有四个点呢,共可以画几条线段?在纸

13、上画画看。三、巩固练习。练习一的810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我长高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

14、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单元教学要求:1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单元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我长高了 1课时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课本P8-P10例1、例2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