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化学三年试题详析.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528086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中考化学三年试题详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中考化学三年试题详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中考化学三年试题详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中考化学三年试题详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中考化学三年试题详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中考化学三年试题详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中考化学三年试题详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安徽中考化学基础30分考查点2011年2010年2009年一般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物质的变化13112122化学与社会1272922食物中物质的分类 化学物质与健康2112132222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32221312化学式的意义及简单计算4242322元素周期表5282722实验的基本操作6252422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类型、认识物理、化学变化,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分类7822692256224溶液1021021022有机材料、金属材料1111121122元素的分类1111117D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三个6四个8四个88关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661661666常见仪器的名称1

2、211211合计35383539考点1.物质的变化1(09)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高分子材料 1.(10)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13、(11)医用氯化钙常用于合成药物。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Fe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二水和氯化钙(CaCl22H2O)的流程如下图所示。CaCl2、FeCl3等工业碳酸钙 滤液CaCl22H2O 加盐酸 加Ca(OH)2 操作a 滤渣(2)第步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填“是”

3、或“否”)。知识整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变化中是否生成其它物质。物理变化可能是物质的外形、位置、状态等发生改变,而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而化学变化是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物质可能转变成了其它物质。从微观上分析其变化是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而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考点2.化学与社会9(09)下列做法或举措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无关的是【 】 A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B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严禁就地焚烧秸秆 D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7.(10)“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1、(11)

4、为纪念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知识整理:化学与社会关系密切,其主要内容为: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节能减排。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产生酸雨,破坏建筑物、造成农业减产等)。化学与人类生活。主要内容包括合成药物、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提高农业产量等。考点3.食物中的营养成分2(09)

5、下列各组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A黄瓜、西红柿 B鸡蛋、牛肉 C米饭、大馍 D苹果、梨子 3.(10)某方便食品的主要配料如下,其中糖类物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A.小麦粉B.植物油C.牛肉D.食盐2、(11)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 A 果汁 B 牛奶 C 矿泉水 D 啤酒11、(11)(2)淀粉属于(填字母序号)。 A. 蛋白质 B. 糖类 C. 油 脂 D. 维生素知识整理: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有六大类,其中有机物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而无机物有无机盐和水。我们要了解这些营养成分的食物来源,能区分食物中营养成分的种类。考点4.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13、(09

6、) 已知FeTiO3中钛的化合价为+4价,则铁的化合价为 。2.(10)科学家发现,在液晶电视等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7万倍,NF3中氟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0C.+1D.+33、(11)科学家发现纳米硒(Se)可将汞转化为HgSe,从而消除汞污染。HgSe中汞元素为+2价,则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0 C. 1 D. 2知识整理:利用化学式求其中某一元素的化学价利用的原理是: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要求我们能够熟练背诵化合价口诀,会计算过程。如无特别说明,所需元素化合价以口诀为准,有特别说明的

7、以题目提供的化合价为准。计算方式为用每种元素的化合价乘以化学式中该元素右下角的数字(无数字则为1),代数和为零。如是单质,则元素化合为零。考点5.化学式的意义及简单计算3(09)我省的祁门红茶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由于香叶醇(C10H18O)的含量高于普通茶叶的几十倍,因而具有独特的玫瑰花香。下列关于香叶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闻到玫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属于有机化合物 D组成元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10)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下列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C、H、S元素质量比为6:

8、10:3B.属于无机化合物C.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硫原子D.相对分子质量为178g4、(11)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从我省栽种较广的杜仲(中药材)中提取。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 B.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CO2和H2O C.属于氧化物 D.分子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知识整理:通过化学式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一个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注意是否说成物质中含有的原子个数。)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注意单位)。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注意:在计算中各元素原子个数

9、比与各元素的质量肯定不同,不可混淆。一种纯净物的分子中肯定不会含有其它物质的分子。如涉及到计算则能不计算就不计算,如需计算则能估算就估算,以节约时间为主。另外此类型题目中还可能会考查物质的分类等一些知识点。考点6.元素周期表7(09)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关于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是58 B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C质子数为58 D铈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8.(10)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3 I碘12

10、6.9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D.C、N、O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5、(11)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碘盐是人体摄入碘的唯一来源 B. 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C. 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 . 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知识整理:图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右上角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的名称(可以根据它的偏旁判断元素的种类),最下方是相对原子质量(注意单位,同时注意是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原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计算原子的中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考点7.实验的基本操作4(09)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

11、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检验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收集氢气 5.(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6、(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收集CO2并验满 B. 加热液体 C. 取用液体 D. 收集氧气知识整理:化学的基本操作包括:药品的取用、药品的加热、气体的制取、溶液的配制、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考点8.化学基本理论5(09)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碳片”(示意图如下),碳片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下列说洪错误的是【 】A碳片是一种单质 B碳片和C60是同一种物质 C在一定条件下,碳片可还原氧化铁 D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6(09)下图是两

12、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6.(10)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冰”是纯净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9.(10)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7、(11)科学家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