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传统会计价值的危机与超越-1.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6526694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时代传统会计价值的危机与超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信息时代传统会计价值的危机与超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信息时代传统会计价值的危机与超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信息时代传统会计价值的危机与超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信息时代传统会计价值的危机与超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时代传统会计价值的危机与超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时代传统会计价值的危机与超越-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时代传统会计价值的危机与超越一、信息 时代 的 会计 信息与会计价值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作为手段,为组织内外的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及其他需求者提供有关组织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以利于组织内外的利益关系人减少决策中的不确定性。21世纪是信息时代几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个以信息量极其丰富、信息生产和传播成本日趋降低、信息作用越来越凸显的 社会 ,与传统会计单一的标准化信息相比,会计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所提供的信息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表现在信息时代的会计借助于 电子计算 机和

2、网络 技术的强大力量,将突破传统会计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的严格限制,使按用户需要提供适时信息成为可能,从而在帮助用户正确决策、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会计存在于一定的 政治 、 经济 、文化、 法律 环境中,受这些环境因素的 影响 而不断发展完善,反过来也不断地对所在的环境产生影响和作用,这就是会计的价值。在信息时代,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价值主要体现为会计信息的价值,即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其价值在现阶段尚缺乏用货币精确度量的 方法 。信息学通常从时间、 内容 和形式三个维度来衡量信息的价值,只有具备这些质量特征的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才具有价

3、值。其中时间维要求信息具有及时性和新颖性;内容维要求信息必须准确、相关和完整;形式维强调信息的详尽表达和易于理解。对会计来讲,当人们认识到它是一个信息系统以后,就对这个特殊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所应具备的质量要求在信息价值的一般特征上做了系统的 研究 , 发展 到现在,已成为各个国家在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时首先必须明确的 问题 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家,美国会计学会1970年发布的第4号报告明确指出会计信息应具备相关性、易懂性、可验证性、中立性、及时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等七条标准。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研究发布了第二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该公

4、告认为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有利于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决策有用的最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是“导致决策差异的能力”,具体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值得使用者信赖,又分为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可比性(包括一贯性)是决策有用的次要质量特征,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要求,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则是两个约束条件。与 工业 经济时代对会计的要求相比,信息时代要求更高。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从1991年至1994年经过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发布了改进 企业 报告用户导向这一引起广泛影响的综合报告,该报告将用户就企业详细信息的需要集中于五类:(1)财务和非财务数据;(2)管

5、理当局有关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 分析 ;(3)前瞻性信息;(4)有关管理当局和股东的信息;(5)企业的背景信息。这就意味着信息时代对会计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传统会计在信息时代出现价值危机不可避免。二、传统会计的价值危机当人们从工业社会跨入信息社会的门槛时,会计价值危机接踵而至,适应于工业经济分工 理论 要求的传统会计供给模式与知识经济对会计新的需求模式的矛盾是会计价值危机产生的根源。以鲍尔(Ball)、布朗(Brown)和比弗(Beaver)等为代表的实证会计研究先驱发现,会计信息的价值同会计职业存在着巨大的“期望差距”。根据巴鲁克勒弗(Baruchlev)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

6、代,美国股票价格的变化有25%可归因于企业盈利信息和披露的不同,而到80年代和90年代,这个数字已降到10%,美国一些会计学者如安道诺斯等()(P55)、达恩(Dunn)和默卡希(McCarthy)(P31-35)认为传统会计系统已经到了一种危机的地步。美国会计学会会长史蒂夫W阿布瑞特(Steve)教授甚至预言:“未来的企业信息管理和理财也越来越复杂,最终会吞食传统的会计行业。”会计价值危机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靠性危机。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是市场和企业内部有效配置资源的保障。然而一系列会计造假案件频频上演,一点一点地瓦解了人们对会计的信心,跌破人们对会计失真问题的最大心理

7、承受能力,以至于美国总统布什在八大发达工业国会议上对此表示愤怒和深切担忧,并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中国 证券市场虽然不如西方发达国家 历史 悠久,上市公司不如安然、世通等规模庞大,但其作假的广度和深度却毫不逊色,到 目前 为止,已有几十家公司遭到了证监会的查处,以至于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上海会计学院时提出了“不做假账”的校训。事实上,相对于浩瀚的假账海洋来说,已暴露的造假事件和舞弊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除了人为造假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外,会计程序和方法中一系列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成了会计可靠性的障碍,如复式记账、总账和明细账平行登记、试算平衡、财产清查等。由于业务数据的

8、庞大复杂,漏记或重复记账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标准化信息是以高度综合为基础的,每一次综合过程都以不同程度的信息丢失为代价,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会计事项经济性质的判断等都是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结果,难免带有个人的主观因素,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2)相关性危机。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的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中,相关性甚至是比可靠性更重要的质量特征。然而传统会计流程提供的只有通用会计信息,是按照“公共选择”的思路,权衡公共“利益”后的结果。相对于信息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来说,只可能满足一个基本的“度”。因为受当时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

9、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程序和方法,是建立在各种假设的基础之上。譬如针对组织应披露的信息,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就基于两个假设:(1)假设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相同的;(2)假设财务报告的编制者事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或至少知道他们制定决策的模型。在这样的假设指导下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往往只按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提供一套反映组织过去一定期间经营活动及结果的报告。罗伯特F麦格斯(Robert)等认为仅提供一套单一的财务信息满足如此众多的使用者的需求既使有可能办到,也是相当困难的。传统会计作为一种“价值会计”,必须在会计理论的框架和会计准则的约束下经过严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许多对信息用户非常有用的信息因不

10、符合确认或计量的条件而未能进入会计系统。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缺失不仅表现为外部信息用户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而且表现在内部管理和决策所需的信息匮乏上。卡普兰(Klaplan)在相关性的缺失:管理会计兴衰史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内部会计信息相关性缺失的过程和原因,指出信息提供的成本可能大于收益是相关性缺失的主要原因,而政府对通用财务报告的管制和 教育 的不适当引导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P150153)。(3)可理解性危机。虽然可理解性并非会计信息的核心质量特征,但会计价值的实现却是以信息用户能充分理解为前提条件的。西方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证明了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阅读难度,如李和维利(LeeandWeelie)

11、发现投资者和公司管理当局在信息沟通上的障碍非常普遍(P317),琼斯(Jones)也证明年报的可读性与读者群的理解能力可能并不一致(P8691)。如果说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财务信息因历来受到严格的制约,具有标准化、数字化等特点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的话,那么依照合理的推测,以文字为主的非财务信息应该比较容易被用户领会。事实如何呢?阎达五、孙蔓莉以深市B股发行公司2000年的年报为样本,对年报中非财务信息的可读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其可读性介于较为难读和非常难读的水平之间(P1017)。史蒂夫里曼(SteveLieman)在形容会计准则的复杂性时说:“30年前,会计准则的 文献 资料仅仅有两卷,并

12、且很容易就能装进公文包携带,从那以后,会计准则文献资料呈指数速度迅速增长,现在需要用带有很多隔层的橱柜才能容得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前主席鲍尔沃克(PaulVolker)讽刺FASBl33号公告的话是根本没有一个活人能搞懂它。因为FASB133号公告“衍生 金融 工具与套利活动”在修订前为200页,修订后为804页。另外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通过对信息用户的广泛调查,也发现了会计信息难以理解的社会效果。(4)及时性危机。严格来说及时性只是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而不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但会计价值却是基于用户能及时获得信息这一假设的,没有了及时性, 自然 没有价值可言。但以手工流程为依据

13、,以定期披露为特征的会计信息生产和披露方式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滞后,这从对上市公司的法定披露的时间要求上就可见一斑。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必须在截止下一年度4月30日前向外界公布,中期财务报告必须在中期后两个月报出,季度报告必须在季度后一个月报出。当会计信息到达用户手中时,用户决策的环境已事过境迁,这样的迟到信息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当巴林银行倒闭时,它上一年度的财务报告还在编制当中。以上的分析给出了一个清晰的逻辑关系:即由传统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在信息时代已面临着全面的危机,在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及时性等重要的价值特征方面已不能满足组织内外使用者的需求,因而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会

14、计价值的回归和超越,使会计信息满足组织内外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三、 会计 价值超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 经济 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人们正目睹着它在信息技术下发生着重要变革。如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会计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草稿纸变为高速运转的 计算 机,信息传递途径由报纸杂志等传统大众媒体,转化为新兴的 网络 传播媒体。人类可以借助新技术的能力来改进会计系统,新技术也可以促使人们比以往更加经济地产生和传递信息,全面降低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的价值。信息技术在实现会计价值的超越上具有阶段性特征。(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价值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伟

15、大实践,启动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复活会计价值的第一步。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则标志着我国也进入了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的 时代 。与手工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从三个方面提高了会计的价值。(1)减少了过账、分类、汇总等会计程序上的差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传统会计的程序是当经济业务或事项发生后,由会计人员手工整理原始凭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记账凭证的分录登记日记账或明细账,并将记账凭证的借贷方科目金额分别汇总,登记总账,月末在总账和明细账核对相符的基础上编制试

16、算平衡表,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复式记账的严密和复杂,一旦发生错误将很难查找。会计电算化处理时,会计人员将记账凭证的 内容 输入机器后,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记账和试算算平衡的工作,从而提高了账务处理过程的速度和结果的准确性。(2)降低了会计成本。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以纸张为存储介质,加大了簿记费用,使数据存取效率低下,数据冗余度极高,导致高昂的储存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而会计电算化,较大程度实现了信息储存革命。(3)计算机以其超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提高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效率,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复杂计算的难度,而且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问题 。但是,电算化会计并没有实现会计价值的飞跃,因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只是手工会计系统的模拟,是计算机对部分人工的替代。大部分组织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分为原材料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