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对应训练.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522569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对应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对应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对应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对应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对应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对应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对应训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模块4 选修部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对应训练1(2016高考海南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甲午战争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郑观应认为,君民共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扞格,难臻富强”。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仿效外洋”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

2、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君民共主”思潮。解析:第(1)问由材料“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扞格,难臻富强”可得出对洋务派体用观的批判,材料“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可得出主张设议院,由材料“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可得出选举议员,为君主服务等内容。第(2)问从第一小问的内容逐点进行评价

3、即可,同时应该总体指出他们的认识仍然不能解决中国问题,也具有局限性。答案:(1)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设立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议院为君主服务。(2)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有局限性。2(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

4、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材料二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引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

5、10日)(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目并能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1)问依据材料“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等信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抗战胜利的影响、国内和平力量、当时的国际因素等加以分析;第二小问从政治民主化以及对后来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影响等角度作答。答案:(1)抗战时期,各党派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抗战胜利后,各党派在宪政原则下地位一律平等。(2)原因:抗战胜利,国共两党军事、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多数政党和国内和平民主力

6、量的推动;美、苏等国际因素的制约。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民主力量,推进了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以后构建多党合作奠定基础。3(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

7、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解析:第(1)问从材料“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可概括主张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从“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

8、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可概括主张是自觉参与建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第(2)问简评陈独秀的思想,结合史实先总结其主张出现的原因,概括其主张的核心,然后对其主张进行全面评价。答案:(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自觉参与建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2)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的原因;认识到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发展了民主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思想解放作用。4(2017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政制遽变,松解了政治对文化的刻板控制,造成

9、了文化相对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尤其是为中国社会的价值重建工作提供了某些便利。袁世凯发布崇孔伦常文之后,康有为随之筹建孔教组织,并积极推广中国式宗教。这激起了新知识分子群体对价值重建问题的关注。然而,1915年前,一批新的思想家正在悄悄聚拢,更大的思想风暴已经临近。材料二然而,新青年同人显然无法解答:如果不进行社会改造,新道德、新人格、新价值又如何实现?整个新思想的实现,似乎愈来愈有赖于社会改造本身。新青年同人棘手的问题还不止于此。他们无一例外地把欧美当作人本主义、个性自由的典范,然而1918年大战结束后的欧洲却呈现出近世以来从未有过的衰败现象。不少思想大哲对中国的道家、儒家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10、这种情况,带给梁启超、张君劢的是新保守主义的强化,而对新青年同人则意味着一种范式危机。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1)据材料一,指出“思想风暴”的兴起背景和主要使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同人们面临的主要困境。这些困境又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哪些变化?答案:(1)背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文化自由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袁世凯等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激起新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满。使命:社会价值重建。(2)困境:面临社会改造的压力;面对学习范式的危机。变化:文化领域新保守主义的强化;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胡适等人仍坚持改良主义,李大钊等开始宣传马克

11、思主义。5(2017山西大同适应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重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材料二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

12、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解析:本题以孙中山的思想纲领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和近代民权的实施情况。考查学生解读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不难找出其相同点,如“民国之主人翁”等概括。不同之处如“五权分立”、“直接民权”等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不难找出其相同点:反专制、人民主权、权力制衡。不同之处材料中体现较为明显:三权分立五权分立;间接民权直接民权,分期进行。第(2)问,要从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和目的、国民政府训政的

13、实质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注意全面性。答案:(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中国当时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6(2017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摘自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前途18

14、99年材料二“何谓国民?曰:天使吾为民而吾尽期为民者也。何为奴隶?曰:天使吾民而卒不成其为民也。故奴隶无权利,而国民有权利;奴隶无责任,而国民有责任;奴隶甘压制,而国民喜自由;奴隶尚尊卑,而国民言平等;奴隶好依傍,而国民尚独立。此奴隶与国民之别也。”摘自丹丘生说国民1901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一词出现的背景。(2)指出材料一、二中阐述“国民”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析“国民”一词的系统阐述对当时中国的意义。答案:(1)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觉醒;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传播启蒙;戊戌变法失败,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及其改良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清朝的专制腐败。(2)不同:材料一主要是从国民与国家的关系角度(国民意识)说明。材料二主要是从民权意识角度说明。意义:启迪国民意识,促使民族觉醒,为反对清朝专制,推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政治社会变革准备了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