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652134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背景(1)公元前5世纪,雅典_发展到顶峰。(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_,人在_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_”本身。2研究领域:智者学派以_和_为探索的主题,研究_,反思_。3代表人物:_。4主要观点(1)智者学派特别强调_,提出“_”。(2)智者学派反对_,强调_,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_的产物。(3)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_。细节点拨智者学派的观点过分强调了个人的

2、作用,对于培养有主见的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过分地强调自我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二、“美德即知识”1背景(1)_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_。(2)_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3)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_,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2思想主张(1)倡导“_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_,美德来自于知识,即“_”的思想。(3)提出_是人的内在灵魂,_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3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_”的学问。细节点拨古希腊人的思维经历了由以神为中心到以自然为中心,再延伸到社会,最终定位为以“人”为中心的演变过程

3、。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1)著作:_。(2)主张:根据_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3)评价:柏拉图的想法尽管有很多_,但他鼓励人们独立_,为_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亚里士多德:他关注_和_,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_是最高级的。细节点拨当前我们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而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都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其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借鉴。【问题思考】1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和意义?2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3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探究一智者学派1问题古希腊哲学思想兴盛的原因有哪些?2问题智者学派的哪些观点体现了希腊的

4、人文主义本质?探究二苏格拉底1问题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知识渊博,擅长辩论,虽然他本人未曾有著作传世,但他的思想言行散见于学生的著述中,他的学生使他名垂青史。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类似于苏格拉底,那么东西方的这两位伟人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2阅读下列材料: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雷洛夫则用熊与隐士的寓言说明自己的观点: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坐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它拿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

5、。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这只苍蝇砸下去请回答:应该如何认识知识与美德之间的关系?请结合上述材料予以说明。探究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问题从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再到亚里士多德,西方的人文精神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2问题希腊先哲与人文主义有何联系?【史料文本】阅读下列史料:史料一苏格拉底之死资料回放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苏格拉底史料二历史纵横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对雅典的民主制度彻底失望,觉得由于个人利益的存在,人们没有办法正确认识真理。因此,他认为人本身和周围世界都是不真实的,世间万物之外存在着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理念

6、是万物的本原。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史料三历史纵横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柏拉图,但他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他在强调理性的同时,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没有感觉,人们不可能理解任何东西。他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信息】(1)认识三位思想家及生平;(2)史料一中资料回放主要分析了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的本性和道德的本性是一致的;史料二和史料三中的历史纵横反映了两人的宇宙观,体现了两人的思想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应用】请回答:(1)根据史料二、三,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7、的宇宙观。(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三者的共同主张。一、选择题1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2智者学派产生的条件有()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高度发达人在社会中处于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一些学者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人”本身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是相对的A BC D3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B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C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道德以及人的地位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D同奴隶主民主派有联系,有退步的倾向4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他就要求

8、该犯人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他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这里体现的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C知识即美德 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5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不包括()A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B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C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D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6关于柏拉图的叙述,正确的是()以人类社会为关注焦点强调公民要各司其职要求建立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A B C D7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是()A关注人类社会或生活B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C属于百科全书式的学者D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9、8“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与其具有相似含义的是()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B“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题号12345678答案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古希腊主神宙斯像图二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雕塑材料二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任何事物的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道火热。 亚里士多德材料三关于神,我无法知道它们存在还是不存在。因为有许多障碍使我们得不到这种知识,一则这个问题暧昧不明,再则人生是短暂的。

10、普罗泰格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一种什么自然观?(2)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怎样认识事物?(3)普罗泰格拉与材料一的意识的区别是什么?(4)材料二、三的观点有什么影响?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前准备区一、1.(1)民主政治(2)政治生活社会人2.人人类社会人类人类自己3.普罗泰格拉4.(1)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2)迷信自由人为(3)判断标准二、1.(1)智者学派道德(2)雅典(3)道德价值观2.(1)有思想力(2)美德美德即知识(3)善教育3人三、1.(1)理想国(2)智慧品德(3)错误理性思考理性主义2.自然界人类生活人类问题思考1(1)含义: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

11、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2)意义:积极性: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本质。局限性:重视人的作用,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的道德,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2(1)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2)不同点: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重视教育。3(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3)

12、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课堂活动区探究一1(1)希腊工商业的发展为希腊人文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古希腊临海、多山、小国林立,这样的地理和经济形态使希腊人形成了自由、平等、敢于冒险的精神。(2)平民地位的提高及由此产生的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等因素的作用。哲学家们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3)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是希腊成为哲学故乡的社会根源。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使政治家、思想家更多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决定着一定时期文化的发展。2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至高无上,以是否符合人性和对人有利作为衡量万物的尺度;对神的存在表示怀疑,体现出初步的唯物主义思想,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把“平等”推广到所有的人。探究二1(1)相同点:生活时代接近,生活环境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