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652092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案 一、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是在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后学习的,在本单元里,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认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并能利用这些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利用这些词描述行走的路线。 、能够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下表:例1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例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

2、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材编写特点及重难点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建立在学生两个起点上:生活原型中感性的经验和第一学年学习的上、下、前、后、左、右,(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学生能够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知识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详见教师用书。根据学

3、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材的编排情况,提几个想法与建议: 1、重点教学、2、3,放手探索和5。g1 观察本单元的内容安排表,不难发现单元知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例1、2、为第一层次,内容是认识东、南、西、北,及在此基础上的描述物体所在方向和描述行走路线。例4和5为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认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及在此基础上的描述物体所在方向(个方向)和描述行走路线。因此,教学时可以把例1、2和例3看作重点,再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操作,学习例4和例5。 2、例题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过程依附真实情境。g2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在生活中得到的,要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知识与技能,需要学习情境作为连接点。如

4、教学例1,可以带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让学生面向东,指出前面是哪个方向,后面是哪个方向,左边、右边分别是哪个方向?再面向南、向西、向北指一指,既借助平时的生活积累认识、巩固方向的知识,又在活动中感受到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当学生在情境中能很好的指出方向后,让学生在图中指出正确的方向,由形象的实物向抽象的图纸过渡。3、确定参照系统,指出对应的参照物。g3 在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方向时要引导学生先确定参照物。正如一年级下册学习的上、下、前、后、左、右,两个及以上的物体比较,才会有前后。本单元的内容也相同,如图,九寨沟在东面吗?九寨沟在布达拉宫的东面,但在黄山的西面,同时又是在丽江古城的东北方向。要让

5、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方向是相对的,必需要借助参照物。 、分层训练,循序渐进。认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能利用这些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利用这些词描述行走的路线。这些技能不是几节课就能达到的,它需要学生不断的应用才能熟练掌握。如教学认识八个方向时,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训练:()刚开始学习时,在地图上标出各个方向,在生活情境中可以制作指向盘g4,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在应用中初步熟练。(2)在图上或指向盘中只标出北,让学生想象并指出另外3个方向。(3)在图上或指向盘中只标出北,让学生想象并指出另外个方向。通过分层训练和不断的实际应用,学生的技能会越来

6、越熟练。 5、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做到一图多用。挖掘教学素材的资源已经是老调重弹了,老师们在这方面的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如例5的情境图g5,可以分三个层次教学、练习:()说出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简单的指出方向()说一说最想去哪里?应该怎么走?描述行走的路线()说一说想去哪几个地方?应该怎么走?设计串联几个点的路线再考虑:怎样走比较合理?为什么?这是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最优化。 6、借助多种工具,丰富练习的形式和内容g6。 本单元的知识在掌握原理后,接下来的学习用熟能生巧来概括最恰当不过。当然,学生的练习不能是呆板的、枯燥的,需要教师想尽办法让学生在有意思的情境中想学、乐学。如游戏、比赛、画

7、出你的家怎么走、网络等。htp:/zyk10000h.wfx 7、单元知识教学要体现数学味。 数学味是一种比较感性的、口语化的表述,其内涵尚示有明晰的界定,立即对其作出一种解释尚有难度,因此,在本单元中我们要考虑怎样把握教学才能有助于调整教学行为,在教学活动中生活味的同时凸现数学味。具体有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等方面。 三、教学目标、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不是目标的目标:会在生活中辨别方向。 四、课时划分本单元可以划分为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例、练习一第1、2题P3第二课时:例2、练习一第3、4题4、第三课时:例4、练习二第1-4题P8 第四课时:例5、练习二第5、6题9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北例1、练习一第1、题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单元主题图是一张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物的航拍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在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观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用已有的方位知识前、后、左、右等描述天安门广场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由于前后、左

9、右等方位概念所具有的相对性,及学生观察的方向不同,导致描述也会不同,进而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单元主题图,可以有几种处理方法:一是在简单说方位引出单元知识后,先放一边,到单元结束时再来详细描述各建筑物的方位;二是以学生身边的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环境完成单元主题图的功能,最后描述天安门的建筑物方位,体会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例1和做一做的教学是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教学时应该创造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描述等活动认识四个方向,巩固相应的知识。练习一第1题: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方都有什么。可以小组内说一说,也可以拓展到

10、学生的东、南、西、北方都有什么。 练习一第2题:说一说,你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抽象思维较高的可以根据提供的条件直接说一说,对于有困难的可以先把各方向标出来再说一说。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设计建议 (1)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对学校的环境比较熟悉,可以选择本校校园作为学习场景,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

11、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2)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后,开展了用手势表示方位、快速转向辨认方位、游乐场里的小导游、学校方位我知道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 (3)走进生活,活学活用。 让学生用所学方位知识介绍自己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并把学生从教室里带到操场上,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园里各个方向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g7带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中间,你能说一说校园里的水池在哪个方向吗? 学生根据自己站的方向不同,表述的答案也会不同,有的会说水池在左边也有的学生会说在右边等。使学生知道用前后左右来说明物体的方向

12、有局限性。进而思考:怎么表述比较好? 有些学生会说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二)认识东、南、西、北 1、你知道哪个方向?怎么知道的? 一般学生会说东,因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学校这边有个东大门等。 2、你还知道哪个方向?又是怎么知道的? 小组合作找一找,说一说。初步了解哪边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活动(1)指一指,师说一个方向,学生用手指出这个方向。()转一转,师说一个方向,学生面转向这个方向。 (3)想一想,知道了一个方向,怎么找其它三个方向?小结:通过活动学生会想到前面是东,后面就是西,前面是南,后面就是北;面朝东时,向右转是南,再向右转是西,再向右转是北,也就是顺时针转是东南西北。 4、说一说自已的东南西北方是谁。 A既在东面,又在西面,让学生理解说方向时要有一个参照物。5、说一说学校里的东南西北有什么。 (四)巩固拓展 说一说教室、房间里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