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史07近代教会史10宣教.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6516741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会史07近代教会史10宣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会史07近代教会史10宣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会史07近代教会史10宣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会史07近代教会史10宣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会史07近代教会史10宣教.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会史07近代教会史10宣教宣教還是侵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許多國家的基督教教會,是十九世紀国外宣教運動的成就。這宣教運動建構了今日改正教世界的相貌: 將本来僅限於歐美一隅的宗教, 變成遍佈全世界的普世宗教。從這個角度看,国外宣教運動對基督教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是无须署疑的。有關宣教運動與宣教歷史的論述,幾乎都不过一面倒地一定、表揚;可是,這運動不是純粹宗教事件,卻與十八、十九世紀歐美國家帝國主義的擴張(所謂新帝國主義)無法切割。經由這宣教運動產生的亞、非、拉的教會,日後大多深受民族主義問題的困擾,中國教會即是此中一個極佳的例子。往日,中國人指摘基督教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现在天在許多人眼中,

2、基督教还是彻彻底底的洋教。從李文斯敦身上,我們就能够看見宣教運動與帝國主義擴張(也就是宗教與政治)之間某些奇妙的關係。促成国外宣教運動的崇奉背景是第二次大覺醒運動(TheSecondAwakening),由英國衛斯裏約翰所推動的奮興運動,被稱為第一次大覺醒運動(TheFirstAwakening);在十八世紀末 ( 1785 )至十九世紀初的歐洲和美國,另一奮興運動又告發生,期間延綿了三十多年,由於它對社會與文化均有明顯的影響,故亦稱為第二次大覺醒運動。改正教的国外宣教事工起步遲緩 / 路德與加爾文特别強調上帝的主權,認定上帝國度的擴展只好由他親自揀選推動,了祈禱之外,便無能為力,故改正教的宣

3、教意識本已不強烈:加上宗教改革深受民族主義的影響, 所以佈道事工也頗受狹隘的民族自我中心思想所限制。除莫拉維運動的參與者有向外佈道的觀念外,憲制的宗教改革者多数沒有清楚的宣教與佈道意識,他們也不曾推動任何跨文化的宣教工作。改正教的国外宣教思想和行動起步甚晚,遠比天主教所做的遜色。人除天主教的国外宣教傳統源遠流長, 這當然與它強調教會的普世性有亲密關係。 自古以來,大公教會就宣稱它是人間独一的获救門徑,任何人必須加入,否則不可以获救,福音廣傳自是它的首要任務。 且不再翻提前期羅馬教會差遣傳教士到英倫傳教, 中世紀许多修會以向外傳教為其職志這些陳年舊賬;單在宗教改革時期,天主教在其改革運動中,成立

4、了一個重要的宣教修會:耶穌會(耶穌會的国外傳教工作特别优秀,更差遣傳教士遠渡到中國,當中包含出名的利瑪竇、湯若望等),改正教的宣教工作自然是望塵莫及了。當然我們也得指出,天主教的宣教工作得以擴展,與當時的國際形勢不無關係。在十六世紀時,世界上舉足輕重的海權國家都是篤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及葡萄牙是個中代表。隨著西班牙及葡萄牙的艦隊遠征非洲、 拉丁美洲及亞洲, 天主教的勢力亦伸展到這些地方,開始宣教及植會工作。篤信改正教的海權國家要到十七世紀末才告出現,包含荷蘭、英國等,她們逐漸代替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領導地点, 成為新的海上霸主。 改正教海權國家的興起比天主教的來得晚,故改正教的宣教工作亦相繼出現得

5、較遲。這個偶合的現象能否意味宣教事業與政治、軍事、經濟等拓展,存在著某種因果關係呢?傳教活動與帝國主義侵略活動是相互呼應、甚或是同一個擴張計畫的不一样部分嗎?答案既是又否。宣教與帝國主義要將宣教活動與帝國主義活動完整分開是不行能的。(a )政經關係若純粹從崇奉的角度說, 国外宣教事業之所以能啟動,實取決於以下兩個政治經濟要素:第一,教會能否有普世的識見。 若是我是葡萄牙的國民, 而國家正處於向外擴張的時期,國旗插遍了全世界各地,這無疑使將我的國際視野擴闊了。唯有第一具備對世界的認識,才能有關懷普世的福音工作。第二,国外宣教工作的推動需要有足夠的增援,這包含經濟及軍事兩方面。沒有雄厚的經濟支持,

6、根本維持不了昂貴的国外宣教事工。我們不行將現今海空交通發達的情況,套人十八世紀的社會場景中,在那時候,遠洋航行不單風險基大,費用也特别高昂。别的,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以為保護,国外宣教工作亦是難以開展的。究其原由有三:其一先進的航海技術是隨商業經濟及軍事擴張而發展的;其二,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護航,船隊也難以安全抵達目的地,更遑論從事宣教了;其三,宣教工作大多第一在母國所霸佔的殖民地進行, 故母國籍軍事和經濟力量開闢的领土愈大, 供宣教士馳騁的空間便愈廣闊。这样看來,歐美的国外宣教,與軍事和經濟的擴張,的確是分不開的。英國是十八世紀最強大的海權國家,大不列顛國( GreatBritain )有日不

7、落國的美譽,國旗遍佈世界各地,獨領風騷。故她在這個世紀亦成為宣教士的最大輸出國。宣教活動與国外的政治與經濟擴張有亲密的關係,這是不行否認的歷史事實。(b) 故意陰謀與擴張心態不過,我們卻不一样意某些對宣教工作陰謀論式的指控如基督教是帝國主義侵略的工具,宣教士是殖民地擴張的先鋒部隊等。我們相信開展宣教事工的原初動機是純粹宗教性的,就是要實踐耶穌基督所頒佈的大使命 ; 宣教士在這個福音使命的感化下,離開他們熟习的社會和文化, 踏足一個完整陌生的宣教工場, 並擺上全部包含性命在內的重要代價。到现在並無證據顯示改正教的差會與宣教士曾被政府授与任何的政治或經濟任務,而宣教士在工廠所從事的全部活動,亦毋須

8、向任何一個政府部門交代。所以,全部關於宣教士為殖民主義者的指控都是臆測的。個別宣教士也許出於民族感情或其余考慮,曾在宣教工場上參與其母國的政治及經濟活動,但這樣的事件只好說是有时的、獨立的,絕對不是依据某個既定的侵略計畫而有的行動。事實上,在殖民地拓展的初期,由政客與商人所組成的殖民者, 多数不歡迎宣教士到來, 生怕宣教士會妨礙他們對被統治者的任意盤剝呢!雖然來自同样國家,宣教士與殖民者的利益卻非一致的。由於宣教工作肇始於對外擴張的時期, 故差會和宣教土不行防止地分享了擴張主義的時代心態。 他們在不一样程度上將福音使命與文化征服混同起來,認定全部非西方基督教的民族和文化都不僅是落後的、野蠻的、無知的,更是屬於魔鬼的;宣教士的責任除了要改變這些人民的崇奉外,也得啟蒙他們愚味閉塞的思想,改造他們的社會和文化,使他們併入由西方主導的世界體系。開化( civilizing )與基督教化( Christianizing) 是同一個使命的一體兩面。 1816 年,美國國外佈道理事會( AmericanBoardofCommissionersforForeignMissions )明文確定其對本地印第安人的宣教立場: 讓整個部落說英語,在生活習慣上開化,在宗教崇奉上接受基督教。這樣的宣教觀點為宣教事工及日後成立的所謂後進教會,帶來無窮的禍患,到现在仍未能徹底消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