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51488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完美格式整理版2018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它是淡水螯虾家族中的一个中小型种类。1918年,日本的本州岛从美国引进小龙虾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于20世纪30年代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最初在江苏的北部,50年代初即在南京出现。随着其自然种群的扩展和人类的养殖活动,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华南的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台湾地区,形成可供利用的天然种群,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小龙虾的养殖大国和出口大国。近年来,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0

2、07年至2016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由26.55万吨增加到85.23万吨,增长了221%;全国养殖面积超过900万亩。2016年,我国小龙虾总产量为89.91万吨(含捕捞产量),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近年来,随着“虾稻综合种养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小龙虾养殖发展迅猛,消费市场持续放大,产业链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出口、冷链物流、餐饮节庆”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很多地区将小龙虾产业作为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进行打造,小龙虾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培育地方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农(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渔)业增效和农(渔)民增收过程中发挥

3、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编写了湖北2017年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旨在总结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一、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养殖规模效益再上新台阶。2017年,湖北省新增虾稻综合种养面积64.14万亩,新增小龙虾池塘养殖面积14.6万亩,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和池塘养殖面积分别达到416.82万亩和127.12万亩,小龙虾年产量达63万吨,养殖年产值达到254.27亿元。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最初的“捕捞+餐饮”,逐步向小龙虾加工出口、稻田养殖(虾稻连作、虾稻连作+共作)、小龙虾深加工、冷链物流、餐饮流节庆一

4、体化服务拓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小龙虾产业链中,第一产业以小龙虾养殖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小龙虾加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为以虾为基,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节庆文化、休闲体验为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服务业。据统计测算,2017年全省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综合产值达851.82亿元,同比增加17.76%。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60万人。(二)产业布局小龙虾养殖主要集中在武汉、荆州、黄冈、孝感、荆门、潜江、鄂州、黄石、天门等9个市,9个主产市产量占全省产量的95%左右。荆州市养殖规模最大,2017年,荆州市小龙虾产量28.89万吨,约占全国小龙虾产量的三分之一,占湖北省产量的一半。荆门市、黄冈市、潜

5、江市养殖规模增长较快,孝感、武汉、咸宁、黄石、天门等市小龙虾养殖也逐步发展,养殖区域逐年扩大。(三)技术模式湖北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有虾稻综合种养、池塘养殖二种模式,其中虾稻综合种养模式占主导地位。虾稻综合种养是湖北稻田综合种养的主导模式,其面积占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的80%以上。2017年,小龙虾养殖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养殖模式多元化。湖北小龙虾的养殖模式有:虾稻综合种养、池塘主养、池塘虾蟹混养、藕塘(田)养殖等。且呈现由单一的稻田种养向稻田种养和池塘种养方向发展、由单一的稻-虾双元复合模式向虾-鳅-稻、虾-鳖-稻等多元复合模式发展的趋势。二是养殖效益不断提高。小龙虾养殖不再以天然饵料生

6、物为主,而是以人工投喂为主;生产方式实现了由过去的粗放粗养向半集约化养殖转变,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稻田亩产小龙虾100-200kg,亩效益3000-5000元,池塘亩产小龙虾200-300kg,亩效益5000-8000元。(四)种业种业是小龙虾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湖北通过研发了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技术,实现了春季生产成虾、夏季培育亲虾、秋冬季繁育苗种的全年候生产,突破了小龙虾规模化苗种繁育。该技术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小龙虾主产省区得到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小龙虾苗种供应问题。2017年,湖北又着手研究小龙虾温棚规模化繁育技术,

7、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建设小龙虾苗种场奠定了技术基础。(五)产业政策1.政府重视为确保小龙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湖北省2017年出台了湖北省小龙虾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小龙虾十三五产业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凸显了政府在促进小龙虾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湖北省政协还召开了“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探索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月度协商座谈会,会后整理形成了关于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探索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的建议,有效促进湖北省各有关部门协调推进湖北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湖北省农业厅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2.资金保障为保障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小龙虾产业从业者积极性,湖北省有3

8、0多个县(市、区)发文明确稻田综合种养支持政策,每个县(市、区)都拿出真金白银,积极推进适宜区域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六)龙头企业放眼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已经由“散而小”向“集中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型。湖北省小龙虾养殖发展迅猛,消费市场持续放大,产业链不断延伸,逐步培育壮大了湖北莱克集团、潜江虾皇实业有限公司、湖北省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福娃集团有限公司、盛老汉家庭农场等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龙头企业。其中湖北莱克集团小龙虾加工量和出口创汇占湖北省总额的50%以上,并连续12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现拥有“一院”(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一中心”(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三大加工厂”(

9、均属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五大养殖基地”(自建小龙虾生态繁养基地5万亩);湖北省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加工出口甲壳素、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甲壳素衍生制品以及淡水小龙虾、鮰鱼、鳜鱼、大白刁、鲈鱼等淡水产品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先后通过美国、欧盟、俄罗斯和韩国卫生注册,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英国BRC认证,是英国玛莎百货在中国的唯一一家供应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欧盟甲壳素系列产品注册的企业;潜江虾皇实业有限公司是以专业烹饪油焖大虾闻名的特色餐饮店,也是潜江市目前最受欢迎品牌酒店,其旗下拥有20多家分店及连锁店及从业人员1000多人,养殖基地规模1200多亩

10、;作为大米加工行业全国第二、米制品排名全国前三的福娃集团有限公司,拥有3万亩稻虾种养基地,集团投资建设的龙庆湖小龙虾交易中心,每天发往上海、北京、南京、广州、深圳、重庆等地的小龙虾超过3万斤。(七)市场消费小龙虾季节性供给特征明显,上市量和市场价格随季节变化而波动。2017年淡水小龙虾批发市场价格仍呈上升趋势,34月为苗种上市旺季,价格较高,最高达到60元/kg;期间,商品虾价格也较高,一般为80-120元/kg;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价格有短期回落,6月中旬后价格回升并一路走高,50-80元/kg。(八)加工流通1.加工湖北省加工产业链条稳步延伸。受国内庞大市场需求拉动,虾尾、清水虾、调味虾等面

11、向国内市场的小龙虾加工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都大幅增加。小龙虾精深加工稳步推进,用虾头虾壳提取甲壳素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壳聚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甲壳素衍生制品生产拓展至医药产品领域。2017年湖北省小龙虾加工产值达到116.39亿元,同比增加21.96%。 2.流通目前,湖北省市场交易活跃,各个水产品交易市场都经营小龙虾的买卖。主要特点:一是批发市场逐步扩大。2017年,除武汉、荆州、鄂州、潜江等市州外,一些县市也建设了自己批发市场。二是网上营销风生水起。2017年,湖北省小龙虾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亿元。潜江华山、湖北莱克、洪湖德炎等公司的麻辣小龙虾、虾球等产品居于京东、微信等电商平台人气榜首,

12、年销售额分别达到9000万元、6300万元和1200万元。潜江“虾谷360”垂直电商平台以“互联网+小龙虾”的模式运营,入驻采购大户和交易商户达300多家,小龙虾物流配送能力辐射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3000多家终端客户,全年小龙虾交易额达到3.59亿元。“中国虾谷网”小龙虾垂直电商平台的年销售额达到9600万元。(九)区域品牌湖北省在品牌建设方面的宣传建设颇见成效。首先,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安全,支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严格投入品使用,强化源头、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其次,深入实施品牌培育计划,鼓励引导经营主体、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参与稻渔品牌创建,通过参加

13、农产品交易会、举办节庆活动,积极宣传推介稻渔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优质安全、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稻渔品牌,提升稻渔综合种养效益。目前,湖北省依托稻田综合种养的优良品质,已为稻、虾产品打造了系列知名品牌。如荆门“香稻嘉鱼”、潜江“虾乡稻”、鄂州“洋泽”大米,等稻米品牌;“楚江红”、“良仁”等小龙虾品牌;“虾小弟”、“虾滋味”、“楚江红”等电子商务品牌;“五七”、“小李子”、“利荣红透天”、“潜憨直”油焖大虾、“聚一虾”等餐饮品牌。(十)餐饮节庆文化餐饮消费仍是小龙虾的主要消费方式,不仅消费群体越来越大,而且,小龙虾慢慢从大排档、小虾店、虾餐馆走向了高档酒店的餐桌,成为餐饮业最主要的

14、热门菜肴。吃食小龙虾成为广大市民的时尚消费,小龙虾红色风暴极大地影响着各地餐饮业和广大市民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湖北省专营小龙虾餐馆数量超过1.8万家,小龙虾餐饮产值超过400亿元。“油焖大虾”是湖北的招牌名菜,近年来又创新推出了“蒜茸虾”、“清蒸虾”、“卤虾”等近30个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菜品。湖北各地非常重视小龙虾产业发展宣传工作,2017年,除潜江市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小龙虾节外,监利、公安、安陆等地也举办了各类不同的节庆活动,以促进小龙虾消费、推进小龙虾产业发展。二、存在问题(一)种业体系亟待建立目前,小龙虾种业体系建设滞后于养殖发展。苗种繁殖主要依靠养殖者自繁自育,这是湖北省在6年

15、以前为解决小龙虾产业苗种瓶颈问题而研发的一项技术。现如今,由于养殖者掌握小龙虾自然繁殖的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出苗有早有晚,养成的商品虾规格偏小。加之质量不稳定,苗种捕捞、运输、放养后的成活率较低,病害时常发生,影响了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因此,进行与种业建设相关的种质资源调查、良种培育以及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的研发工作亟待加强,完善的小龙虾种业体系亟待建立。(二)养殖技术有待优化近年来,虾稻模式养成的商品虾规格偏小,如何由“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虾稻综合种养模式有待优化;池塘养虾模式由于多年有机质积累,池塘生态条件恶化,如何实现“池塘生态养虾”,池塘养虾技术有待优化;小龙虾营养需求及专用配合饲料亟

16、待研发;标准化、可控化的健康养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三)疫病防控能力有待加强近年来,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SSV)等养殖病害呈上升趋势,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损失,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制约了小龙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亟待建立小龙虾病害绿色防控体系,养殖用药规模化管理有待加强。(四)加工业有待大发展目前,小龙虾消费方式主要是鲜活消费,影响小龙虾消费范围和消费群体的扩大,产品集中上市导致价格波动,方便家庭消费的加工产品较少。同时,小龙虾可食用部分的比例仅占16%20%,综合利用率低,精深加工发展还有很大潜力,产品附加值并未完全得到开发,加工业有待大发展。(五)产业引导有待加强服务小龙虾产业的能力跟不上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技术培训、生产指导还不能覆盖所有的养殖者,特别是新进来的养虾者,往往无所适从,最后导致失败。不同地区、不同专家对小龙虾的养殖技术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