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综合练习含详细答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514206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综合练习含详细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综合练习含详细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综合练习含详细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综合练习含详细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综合练习含详细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综合练习含详细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综合练习含详细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战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综合练习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100g12的NaOH溶液(设水的密度为1g/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B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20gNaOH固体C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人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D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答案】D【解析】A、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拧平衡螺母,不能移动游码;B、称量易腐蚀的氢氧化钠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C、配制溶液时不能放在量筒内,应该在烧杯内;D、选取量筒时要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所以选用10

2、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是正确的选D2如右图为市售浓盐酸的部分标签内容,多次打开瓶盖倒出部分盐酸后,不能精确表示剩余盐酸信息的数字是( )A500mLB1.19g/cm3C36.5D37%【答案】A【解析】A、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故选;B、1.19g/cm3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仍是1.19g/cm3;故不选;C、36.5表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故不选; D、虽然倒出一半盐酸,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仍是37%;故不选。点睛: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

3、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3下图是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温度下,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B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t2温度下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且A的溶解度为40克D在t2温度下能分别配制25%的A,B两种溶液【答案】B【解析】A、t1温度下,A、B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A、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

4、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正确;C、t2温度下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溶解度不一定为40克,故C错误;D、在t2温度下,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5%,所以不能配制25%B溶液,故D错误。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D氢氧化钠溶于

5、水时溶液温度降低【答案】A【解析】A、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气,所以会闻到刺激性气味;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C、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解:A、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气,所以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故A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B错误;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D错误。故答案为:A。5在基础实

6、验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B烧杯、玻璃棒、量筒、试管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 D蒸发皿、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答案】A【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粗盐的初步提纯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蒸发皿、酒精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6已知NH4NO3和KH2PO4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则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A80% B60% C40%

7、D20%【答案】B【解析】14%1x35,x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7用括号内试剂有能一次性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固体:NaOH、NH4NO3、NaCl(水)B液体:稀盐酸、H2O、Ca(OH)2溶液(石蕊溶液)C固体:ZnSO4、CaCO3、KCl(水)D液体:Ba(NO3)2溶液、MgCl2溶液、K2CO3溶液(稀硫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NaOH、NH4NO3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B、稀盐酸、H2O、Ca(OH)2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分别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紫色、蓝色,可

8、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ZnSO4、KCl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CaCO3难溶于水,用水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D、稀硫酸能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氯化镁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考点:考查酸、碱、盐的鉴别。8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比c大Ba中混有少量的c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t2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a = c【答案】B【解析】A、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B、a的溶

9、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若a中有少量的c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正确;C、不知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所含溶质的质量关系,故错误;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析出晶体,c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t1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降温前c 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错误;故选:B。点睛: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所以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并能据溶解度曲线分析提纯物质的

10、方法。9农药波尔多液是苹果、葡萄等生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杀灭霉菌的药剂,该农药配制方法是将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硫酸铜属于盐类 B石灰乳pH 7C配制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D波尔多液属于溶液【答案】A【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石灰乳的成分为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解:A、硫酸铜属于盐类,故A正确;B、石灰乳为氢氧化钙,属于碱类物质,其PH大于7,故B错误;C、石灰乳的成分为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C错误;D、配得的波尔多液中含有氢氧化铜沉淀,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故选A。10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

11、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中不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A由于盐酸溶液呈酸性,反应开始溶液的PH应该小于7,故A错误;B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另外添加的NaOH溶液中也有水,则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多,故B正确;C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水,刚开始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由0逐渐增大,完全反应后,随着添加的NaOH溶液增多,NaCl的质量分数由逐渐变小,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氯元素的质量始终不变,故D正确;答案为A。11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水呈碱性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C喝了

12、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答案】B【解析】A、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错误;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正确;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D、胃酸过多即胃液酸性过强,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不能过多摄入,错误。故选B。1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B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C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D将20时三种物质的饱

13、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答案】C【解析】A、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所以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正确; B、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正确;C、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错误;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c物质的溶解度会减小,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正确。故选C。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

14、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3下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t2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答案】C【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质量相同,正确;C、没有确定降温前溶液的状态,无

15、法判断降温是否会析出晶体,若降温后仍然是不饱和溶液,则无晶体析出,错误;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故选C。14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答案】C【解析】A. 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 通过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的固体物质,错误;C.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正确;D. 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C。15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