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6503916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刘波 庄忠钦 苏晖摘要:本文结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近年来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工作的理念创新、实践创新与管理创新,以全新的视角系统化提出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的功能定位、运行机制与发展战略。关键词:农业 科研 功能 战略1.农业科研单位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构建技术创新机制的主要角色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三者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技术创造、技术创新两个关键环节是有机链接不可或缺的。农业科研单位(泛指政府办、企业办、财团办、高校办的研发机构等)作为技术发明创造的主力,以产业技术提升作为标杆;生产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投资与收益的主体,是以产业发展作为

2、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在创新投入决策和收益管理方面,企业起着主导作用;在技术发明和创造方面,科研单位起着重要作用,政府管理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对科技投入包括科技研发资金、技术装备资金、市场开拓资金等许多类别的资金,科技研发资金只能投入具有技术创造能力的上述科研单位,不能投向企业,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收益者,通过技术转化,获得商业利益,向国家交税,国家通过税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给科研单位研发经费,进一步从事技术创造,向企业提供新的技术,推动企业发展,如此良性循环。如果企业吸纳了国家的研发经费,就减少了科研单位的经费,一方面企业之间商业竞争的不公平,另一方面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消耗了科

3、技资源。1.1企业是技术创新投资与收益的主体在创建国家创新体系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科技创新的结果必须由企业、工厂、农场等独立的生产单位吸纳和承接,实施技术的转移,使得科技创新的商业价值得此体现。农业企业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和收益的主体,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技术创新的含义包含以下内容:技术创新是要素组合。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虽然没有 关注技术的组合(项目链),但他关注了在经济中生产要素的组合(产业链),在经济系统中存在着一个能量之源组合,即包括设计、创造、市场、营销等在内的所有要素的重新组合。技术创新是经济概念。创新一词是出自经

4、济学家而非科学家,创新的最终目标不是“创造新的东西”,而是让新东西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技术创新是商品过程,是基于科学和技术基础上的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从概念(科学)、设计(技术),产品(发明),市场(创造商机),相当于创新(innovation)= 科学(discovery)+ 技术(invention)+产品(creation)+商品(production)+营销(commercialization)的全过程,即从投资到回报的全过程,这个必须在企业进行。因而,企业是科技创新投资和收益的主体,即简称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1.2科研单位是技术创造的主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似

5、乎认为企业“创造了新的东西”,混淆了技术创新与技术创造的概念,混淆了创新主体与创造主力,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主体,企业是基于发现和发明的新产品生产营销的机构,是科技创新投资和回报的主体。创意-产品-市场,传闻创意常常出自英国,美国人将其制造出来,而日本人将其成功地推向市场。这说明英国人擅长科学发现,美国人擅长技术发明,日本擅长产品创新。科学-技术-产业。这里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创新链条即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创新的全过程。科学家发现科学规律,发明技术,创造产品。科技创新是有特殊内涵的,科学和技术是不同的,科学是“发现”原理和规律,回答的是“是什么(what)”和“为什么(wh

6、y)”,用的英文单词是 discovery;而技术是被“发明”和“创造”出来 的,回答的是“怎样做(how)”,英文单词是invention(发明)和creation(创造)。目前农业企业自有科技研发队伍的能力有限,不能全面承担科技创新任务,技术产品的产生多数起源于科研单位。终上所述,便可明晰主体-主力-主人的关系:企业是技术创新投资与收益的主体,科研单位是技术创造的主力,科技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人。1.3科研单位必须与企业协同创新技术创新与技术创造的不可分割关系决定了科研单位必须与企业协同创新,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的目标,并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螺旋式上升。除了新诞生的技术之外,其实大量的技术是在现有

7、元素重新组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技术的本质内涵就是一种方法、流程、装置。同时技术创新与技术创造具有不同特征: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是把产品制造出来,这个产品制造的背后是制造和装配过程知识的显性化、结构化、标准化的工业核心技术,是方法流程装置的具体体现,科学是人类共享的东西,而技术则是专利的,在科学向技术转化的过程中,把科学知识传播到企业,应该是公益包容的。在技术形成产品的过程,将形成专利,科学家和工程师创造的专利,必须通过企业的投资转化成产品,从而获得收益,具有排他性。作为技术创造的科研单位和技术创新投资主体的企业,应该协调好关系,各行其职。国家的科技资源必须定向地投向与企业联合进行特定目标研发的科

8、研单位,确定好创新过程的组合关系,科研单位为企业进行技术难题的研发,优化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研的技术创造的组合,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技术创新的验收指标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重大产出的现场评估。科研单位必须与企业协同创新必须做到技术创新的五个80%:一是80%科研机构必须与企业结合,以提高科研效率;二是80%研究项目必须来源于生产实践,以利于成果转化;三是80%技术成果必须产生经济效益,以减少无效研发;四是80%科研经费必须投向研发机构(包括企业设立的);五是80%生产企业必须于科研单位合作构建立联合技术中心,以利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保持持续发展。2.科研单位应提高技术创造的效能2.1科研单位在技术创

9、造中效能不高原因分析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存在诸多差异性造成的,表现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时滞性、技术发明与产品创造时滞性、产品创造与产业生产时滞性。企业产业化采用的技术是成熟的技术,成熟技术的产生距离科研单位的发明时差大约为20年,于是产生了使用成熟技术企业不必依赖科研单位与科研单位研发技术无用论。同时,公益性科研单位自身行为所致:其一是科研管理认知的缺陷:如成果丰硕,转化有限;学科齐全,技术匮缺;示范单一,集成欠缺;培训有余,服务不足;设施完善,共享减弱;规章齐全,执行不力;管理周至,效率不高;工作忙碌,压力不大等。其二是科研工作理念的缺陷:思想观念问题比较落后,事业科研的老观念依旧存在,“

10、35年”定律(指初级到高级职称晋升年限累计)替代了奋斗目标,项目设计替代了技术调研,个人兴趣替代了产业需求,同行鉴定替代了业内认同,人际关系替代了科研协作,低级重复替代了实际应用,实验示范替代了成果推广,研究成果替代了产业发展。其三为科研工作状态的缺陷:科技下乡人员不少,服务“三农”技能不多;创新团队成绩不少,科研协作意识不多;科研成果增加不少,产业依赖技术不多;科研平台建设不少,研究技能增加不多;项目经费增加不少,科研实力提升不多。其四科研学术风气的缺陷:文章专利成果不少,解决问题办法不多;职称晋升数量不少,能力合格人员不多;绩效工资提升不少,忘我工作人数不多;规范管理制度不少,自觉遵守人数

11、不多;学术活动开展不少,学术风气提升不多。此外,公益性科研机构也缺乏对产业链缺失技术、产业依赖性技术、远景创造性技术的研究,对技术要素组合提升能力欠缺等。2.2优化科研单位技术创造的路径与方法2.2.1转变农业科研和服务“三农”的思想观念。转变科研机构的老传统观念,推行“五个转变”:转变从文献到研究的科研思路,将农业生产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转变重成果轻转化的工作意识,将技术应用变成科研的第一要务;转变就研究论研究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农业产业成为评价的重要根据;转变忽视农业生产的管理方式,将农村实践纳入成效的业绩考核;转变做主持评职称的思维定式,将联系企业形成长期的工作目标。2.2.2结合农业产业

12、发展构建研发体系。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衔接“三农”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研发布局,以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团队与产业技术体系等为载体,实行科技人员、研究平台与应用平台的长期有机对接,密切科技与企业的联系,在支持解决企业生产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动研究与市场的结合。2.2.3结合高新技术创造构建农业学科。围绕生物育种、食品创制、创意农业、碳汇农业、精准园艺、生物药物等领域,加强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新体系中缺失环节的创新研究,促进形成完整的基础研究-工程化-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活动链。2.2.4结合农村科技服务构建新型业态。建立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通过市场化运

13、营,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形态。通过农业科研、企业经营与政府管理的紧密结合,建立以规模化生产基地“三农”服务呼叫中心、县级农业物流商贸城、乡村农业物流中心、农业科学综合实验站、智慧农业博览园为一体的县域经济新型农业服务业态,推动农业科技、生产、经营同步发展。2.2.5结合食品安全体系构建专业检测模式。围绕农业科学数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的检验检测,构建农业检验检测科技服务平台,与县级评估机构、企业观测点、基地观测点、评估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形成食品安全检测网,在实现提升检验检测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灵敏性、共享性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服务科研与生产的能力。2.2.6结合生态安全体系构建循环农业。结合生

14、态安全体系,逐步建立生物碳汇、农业副产物利用、健康土壤培育、人工腐殖质研究,构建循环农业。2.2.7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农业。开展网络远程培训、农业物联网、农业智能设施、精准控制技术、特色农业产业链信息化研究,构建数字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3.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3.1打造一流的农业科研单位围绕政府、社会和百姓三个层面关心农民增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创新服务模式,努力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注重“四个关注”:即关注在全国同行竞争地位、关注社会功能的作用发挥、关注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关注农业科学院科研人才的结构优化。同时正

15、确认识和处理农业科研的十大关系:社会公益与单位利、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个人兴趣与产业需求、全局利益与局部诉求、团队协作与个体奋斗、研究人员与实验人员、项目主持与项目参与、科学逻辑与思想文化、快乐工作与简单生活。建有一流的科研设施,凝聚一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供一流的服务体制,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创造一流的科研业绩。3.2引领农业产业科技发展加强与农业企业的联系,指导规模化生产基地生产,服务农民合作组织,实行代理制与联合形式,提高分散经营型紧密协作程度,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服务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通过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设立联合创新中心与科研工作站,提升产业支撑能力,面向产业

16、需求,以解决农业发展实际问题为导向,加快重大农业技术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3.3形成高新技术创造中心 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抓好生物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在重大农业科学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上占领制高点,取得新突破,形成由一批工程化实验室、科技创新团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构成的高新技术创造中心,为农业新兴产业的新型业态、技术发明、产品研发和产业创新提供科技支撑。3.4农业科研要着眼于解决重大农业问题生物育种方面。加强农业生物技术育种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建设农业生物资源中心,完善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加强畜禽优良地方品种的选育与开发利用研究;加强良种良法的技 术集成研究与推广,研究保护和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建立健康栽培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和标准化体系。食品安全方面。食品创制:紧密结合农产品资源特点和食品产业技术创新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