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最后修改.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6501022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最后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最后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最后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最后修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最后修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最后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最后修改.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心出发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它包含着人、事、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班级管理,既有对不同个性的幼儿的管理,又有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既有对人的管理,又有对物的管理等等。我通过这数年的教学,对班级的管理工作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一、班级教师的配合班内教师之间配合得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教师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补位是和谐相处的关键。要做到以诚待人、坦诚相待,也就是相处要“真诚”。有人说:夫妻之间有一个磨合期。而班内教师同样也需要一个磨合期。刚换配班老师时,有些不适应也是正常的,假如在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体谅,那么磨合期就会不久过去,教师之间就

2、会不久适应,就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以诚相待就是时时处处事事为别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和谐就是在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当然教育方法每个老师都自有一套,但在规定上必须是一致的,特别是幼儿的常规,不能甲老师A 规定,乙老师B 规定,也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刚和我的配班黄老师搭档时,发现她有个习惯,她手里总爱拿着一个记录本,特别是进区活动时,她会一边指导孩子,手里的笔也一边在写个不断。本来她是在记录孩子操作每一份材料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然后在活动后我们一起商议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大家达成共识后对孩子进行一致的教育。二、班级物品的管理幼

3、儿园班级的财产和物品很多,并且非常琐碎。以前我们班级管理比较随意,导致教室环境容易凌乱,有时候找一些教玩具都要找半天,增长了老师不必要的反复性工作,无形间减少了我们老师的工作效率。曾经在书本里结识了一个词叫“五常管理法”,“五常法”是用来维持品质环境的一种技术、是一种管理理念,这种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机构中,取得管理方面的奇迹。虽然我对“五常管理法”的结识比较肤浅,但从中也得到不少启发。1、常清理(seiri): 在幼儿园“垃圾”也是“宝物”,但是所有的东西堆在教室就会显得很杂乱,也不符合卫生。我把班级内必要的东西与不必要的东西明确地,严格地区分开来,做到分层管理。2、常整顿(seiton)要使

4、班级内所有的物品保持整齐有序的状态,每一件事物都有名有家,并贴上相应的标签,解决找东西的烦恼。我班还设立了“班级文献夹”,里面存放一些常用的班务资料。如:课程表、等,既便于教师随时查看,还可避免资料遗失。3、常清洁(seiso)提高清洁概念,使教室更加整洁有条理。4、常规范(seiketsu)各项工作标准化,减少犯错误的机会。5、常自律(shitshke)不断反复以上四个管理机制,时期内化为生活习惯。也就是要把这些做法养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这些做法切实的解决我们班以前存在的问题,为改善班级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框架。三、班级常规的管理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

5、假如常规没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分散精力去维持各种环节活动的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班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1、爱孩子要想孩子听你的指挥,你要对他们好,他们才乐意接近你,才会听你的话,也就说要先爱孩子。我把这样两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爱的前提是尊重,假如动不动就大声批评也许孩子不会改正,反而变得更加反叛。应彩云老师说“要把话说到心窝里” 例如:当孩子单腿跪坐在椅子上听课时,“这样坐久了会累的”要比“给我坐好”更能说到孩子的心窝里;当孩子用餐大声说笑时,“有好玩的事吗?快吃!吃完了尽情地笑”比“吃饭时不要说话”更能说到孩子的心窝

6、里;当孩子在教室里奔跑时,“弄伤了怎么办”比“教室里不许跑”更能说到孩子的心窝里我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假如我是孩子”那么,师幼之间,孩子对老师会更加的心悦诚服了。另一方面就是努力为他们创设一种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我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如:“你乐意干什么?”“你想吃什么?”“你要玩什么?”鼓励他们自己做出一些决策。户外活动时,有的孩子说玩老鹰捉小鸡,有的说玩滑滑梯,于是我提问:“怎么办?”让孩子想办法解决,孩子就会按各自喜好分组游戏。最后就是关心每个孩子,无论他听话与否,干净与否,智商高低,教师都应一视同仁。教师与幼儿之间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才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班级常规。2、制定规

7、则制定班级常规是保证一日活动有序开展的必要措施。可有些教师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总是自己说了算,出发点更多是为了自己图省心、省力。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被乖乖地固定在椅子上,不许乱动,满脸的无奈,只能无聊地等待一个可以释放自己的机会。合理的班级常规可以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反之,就会阻碍幼儿的发展。所以我们反对这种禁锢孩子手脚、思维的管理方式,而是提倡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制定出为孩子所乐意接受的班级常规,并能让孩子自觉去遵守。(1)让孩子参与制定班级常规孩子是班级中的小主人,小主人应当有权对自己的班级集体提出意见或建议,任何班级常规只有在孩子真正结识到它的必要性时,他们才会去自觉遵守。于是,在

8、常规教育时,我总是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参与讨论。如:“如何减少班级中的噪音?”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就积极地参与进来了,有的说:“我们不要大声喊叫。”有的说:“放碗和杯子时动作轻一点。”有的说:“走路也要脚步声轻一点。”尚有的说:“一个小朋友在回答问题时,其别人要认真听,别发言。”等等。孩子们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他们可以帮助解决班级常规的问题,也可以用自己的行为证明自己能遵守合理的常规。区角活动的开展更需要幼儿遵守活动规则,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中班的孩子已有能力与老师一起思考制定合理的活动规则。只有让孩子明白了班级常规,他们才干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依靠集体的力量维护共同遵守的规则。也只有这

9、样,他们才会自觉地管好自己。(2)随孩子的发展不断调整班级常规孩子总在不断地发展,有些常规也不是一直都合用的,需要不断地根据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如,以前孩子吃餐点时,我们习惯于让孩子一组一组去洗手,然后再坐在位子上等阿姨一个一个地分过来。吃之前,孩子们还要等老师说:“小朋友请吃。”小朋友集体回答:“谢谢老师,大家请吃。”后才正式开始吃。这期间由于许多无谓的等待而使孩子们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在这无聊的等待和老一套规矩中,孩子们往往显得非常不耐烦。而现在,我们规定孩子们根据自己盥洗的速度,先后到座位上,到了就吃,吃完了就可以自由活动,减少了许多无聊的等待,自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见,教师要经常反思

10、自己的班级规则是否还适合幼儿的发展,并及时调整,使之为孩子们乐意接受。(3)大家共同来遵守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如以前我们经常规定孩子用普通话来交流,但是我们老师跟保育员之间就用白话沟通,所以,孩子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总是不能得到提高。这个学期,我们共同制定了规则:在幼儿园的一天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违反规则者要受罚或者表演一个节目,涉及老师跟保育员阿姨在内。现在,我们共同遵守规则使用普通话,孩子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也提高了。(4)运用教育时机一次早操整队时,我在前

11、面喊:“立正!”幼儿不见得站得有多好。于是我说:“朱晓悠站得多好啊,老师请她来整队。”只见朱晓悠开心地跑上来,认真地喊:“立正!”奇怪,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了,大家都精神饱满地站成一棵棵“松树”了,配合得真好。在“整队”这个细节中让我发现教师适当放权,运用这个机会让孩子来管孩子,效果会出奇好。由于孩子们感到新鲜,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渴望:最佳自己也能像这位同伴同样体验一下做“老师”的感觉。4、善于运用各种提醒性语言许多教师总会用一堆大道理来教育孩子要如何如何,该如何如何,一方喊得嗓子哑了,说得口水也干了,一方却觉得厌烦罗嗦,丝毫起不了作用。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一种简朴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体态语言

12、,让孩子看教师动作,表情等指示做出相应的反映。如教师可以运用各种音乐或一些固定手势召集孩子排队、解散、起立、坐下等。例如:想让孩子回座位坐好,可以选择弹一段轻快的音乐,当他们听到音乐回到座位后,我就跟音乐做动作或拍手,在这过程中逐步稳定孩子的情绪,当所有孩子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这里的时候,我再将双手手心面向自己,最后轻轻放在膝盖上,意思是“面向老师坐好”,既简朴又明了,吸引了孩子注意力的同时,又减少了干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也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还可以在教室里贴上各种标志或标语,我个人认为这个方法非常管用(相片)如地上贴的小脚印控制区域的人数、毛毛虫头的方向代表进出要靠右走、教室中间的两条线可

13、以帮助老师让幼儿在进区前从兴奋的状态安静下来等等。(洗手示意图,请排队喝水,请讲普通话)最后就是运用进区卡,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班级活动的重要一环,我特意设计了形象可爱的动物进去卡,小班刚学进区的时候,我会告诉孩子“我们带着可爱的“小动物”到家做客,我们的小动物要当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哦然后就讲清楚区角活动的规定,这样孩子就更容易接受了。现在我们班上的孩子基本能按老师的规定遵守进区活动的规则,这些进区卡的功劳可真不小。5、培养幼儿自主能力在平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他们去实践,抓住每个可运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

14、的机会,例如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慢,有时甚至闯祸,越弄越遭,教师不能因此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对的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么做,鼓励孩子,及时地表扬他们一个小小的进步,然后再提高规定,让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毕一件事后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做事的信心,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三、充足运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从此可以看到,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平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运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1、明确家园结合与班

15、级管理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结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根据以上情况,我们拟定了在班级管理中家园结合的目的: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的、规定,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2、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有助于班级管理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

16、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此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班每年会成立新一届的家长委员会,还会给每一位成员颁发证书,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每学期定期组织家长委员召开我们班的家委会会议,在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在园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干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干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幼儿园网站、我们班的班级博客。博客重要方便家长与教师的沟通,由于我们班上的孩子多数都是由家里的老人家照顾、接送,很多孩子的父母对幼儿园的情况都不态了解。因此我班特意开通了博客,很多家长都会在上面留言。现在我天天回家上网的第一时间就是浏览班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