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豌豆杂交.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6498951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豌豆杂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豌豆杂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豌豆杂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豌豆杂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豌豆杂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豌豆杂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豌豆杂交.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子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 第十一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本讲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本讲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考点点拨:一、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发现者实验过程、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体现显性性状。F1自交,后代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理论解释:F1产生配子时,每对

2、遗传因子发生分离,不同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比例相同的四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四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二)知识网络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测交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目的:测定F1基因型,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分析:如解释正确则理论应与实际结果一致实验: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结论:杂交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一致,既可证明对分离现象解释是正确的。(三)疑难解析1、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3)细胞核遗传;(4)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5)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2、 分解组合

3、法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研究的是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由于控制生物不同性状的基因互不干挠,独立地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因此,这类题我们可以用分解组合法来做。分解组合法就是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分离开来,用基因的分离规律一对对加以研究,最后把研究的结果用一定的方法组合起来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用这种方法解题,具有不需作遗传图解,可以简化解题步骤,计算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解题步骤: (1)、先确定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分解: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对单独考虑,用基因的分离规律进

4、行研究。 (3)、组合:将用分离规律研究的结果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或相乘。 应用: 1、求有关配子的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 基因型为Dd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D、d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D:d=1:1,而基因为DD或dd的个体只产生D或d一种类型的配子。 (2)应用: 已知某生物体的基因型,求其产生的配子的种数和类型。 举例: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产生_类型的配子,它们分别是_(注: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 i)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ii)分解:AaA和a两种配子 ,BbB和b两种配子,CCC一种配子 iii)组合:种数=221=4种 类型=(

5、A+a)(B+b)C=ABC、AbC、aBC、abC 已知某生物体的基因型,求其产生的某一种类型的配子所占的比例。 举例: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产生基因组成为AbC的配子的几率为_。(设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以下同。) 解: i)分解:AaA的几率为1/2;Bbb的几率为1/2;CCC的几率为1 ii)组合:产生AbC配子的几率1/21/21=1/4 求配子的组合方式。 举例:已知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两个体杂交,其产生的配子有几种组合方式? 解: i)分解:Aaaa2种;BbBb4种;ccCC1种 ii)组合:AaBbccaaBbCC241=8种 2.求基因型的几

6、个问题。 (1)基础知识: 基因型分别为DD、Dd、dd的个体互相杂交,其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关系为:亲代基因型 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DDDD DD=1 D=1 DDDd DD:Dd=1:1 D=1 DDdd Dd=1 D=1 DdDd DD:Dd:dd=1:2:1 D:d=3:1 Dddd Dd:dd=1:1 D:d=1:1 dddd dd=1 d=1 3、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即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配子中。两对等位基因若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7、组合。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若这些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时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归纳如下表:F1杂合子等位基因对数F1配子类型数F1配子组合数F2基因型数完全显性时F2表型数分离比123.n2482n416644n39273n2482n(3:1)1(3:1)2(3:1)3(3:1)n三 考点例析(05年广东卷) 家禽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 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项目基因组合A、B同时存在(A B 型)A存在、B不存在(A bb型)B存在、A不存在(aaB 型)A和B都不存在(aabb型)鸡冠形状核桃状玫瑰状豌豆

8、状单片状杂交组合甲:核桃状单片状F1: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乙:玫瑰状玫瑰状F1:玫瑰状,单片状丙:豌豆状玫瑰状F1:全是核桃状(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甲组杂交F1代四种表现型比别是 (2)让乙组后代F1中玫瑰状冠的家禽与另一纯合豌豆状冠的家禽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玫瑰状冠的有120只,那么表现为豌豆状冠的杂合子理论上有 只。(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 种,后代中纯合子比例占 。(l)测交,1:1:1:1;(2)核桃状:豌豆状2:1;(3)80;(4)6,1/4。分析(1)

9、甲(测交):P AaBb X aabb 核桃状 单片状F1 AaBb Aabb aaBb aabb核桃状 玫瑰状 豌豆状单片状1 : 1 : 1 : 1(2)由F1和亲本的表现型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皆为Aabb,产生的F1代玫瑰冠的基因型有两种AAbb和Aabb,概率分别为1/3和2/3。F1代玫瑰冠与纯合豌豆状冠aaBB杂交,产生后代基因型有AaBb(核桃状)和aaBb(豌豆状),概率分别为1/3*1 + 2/3*1/2=2/3和2/3*1/2=1/3,故杂交后代表现型及理论比为 核桃状:豌豆状2:1。(3)由F1和亲本的表现型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aaBB X AAbb,则F1基因型为AaBb。

10、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9:3:3:1,其中玫瑰状占3/16共120只,里面包含了1/3能稳定遗传纯合玫瑰状个体,故玫瑰状杂合子共有2/3*120=80只。(4)Aa X Aa Bb X bb 1/4AA 1/2Aa 1/4aa 1/2Bb 1/2bb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的种类为3*2=6 纯合子基因型包括有Aabb和aabb共占1/4*1/2+1/4*1/2=1/4。四 自我检测1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下列各组基因型中,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

11、Bb2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将两种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有芒、高秆无芒、矮秆有芒、矮秆无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DDBBddBb BDdbbddbb CDdBbddBb DDDBbddBBddEeFF与DdEeff杂交(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A5:8 B3:8 C3:4 D1:44孟德尔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表明,F2中除了出现两个亲本类型以外,还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对这一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 )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结构发生了改变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2、发生了变化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之间发生了重新组合新产生了与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孟德尔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可不必考虑的是 ( )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每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分配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做母本 6基因型为RrYY的个体自交后代F1的基因型比例应该为( )A3:1 B1:2:1 C1:1:1:1 D9:3:3:17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2的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F2的( )A1:2 B1:4 C1:8 D1:168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1:1:1:2:2,并且知道Y与y,R与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则双亲的基因型为( )YYRR YYRr BYYRr YyR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