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6497995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保教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 学前儿童发展内容结构第一章 儿童发展概述 第二章 幼儿生理发展第三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四章 幼儿身心发展问题 第五章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 儿童发展概述第一节 儿童发展理论概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理论流派第二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一般特征;影响因素;重要概念第三节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婴儿期的年龄特征;幼儿早期的年龄特征;幼儿期的年龄特征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定向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二、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成熟势力说 行为主义学 精神分析学说 认知发展学说三、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

2、一般特征1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3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5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四、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1客观因素a生物因素:物质前提与基础 遗传素质: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特性 生理成熟:身体生长发育水平b环境因素 :决定心理发展的速度、程度与方向;可能性现实性;教育主导作用。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2主观因素n 主观因素是指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n 新的需要与儿童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n 主观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五、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1

3、最近发展区2关键期3转折期六、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新生儿期(0-1个月)n 心理发生的基础:无条件反射,本能动作 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最初的认知活动:知觉的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注意发生的标志,选择性出现)婴儿早期(1-6个月) :1视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3主动招人4开始认生婴儿晚期(6-12个月)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坐、爬、站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手眼协调3言语开始萌芽:音节清楚、重复、连续4依恋关系发展:分离焦虑;用“前语言”与亲人交往七、幼儿早期的年龄特征(1-3岁)1学会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3言语和思维真正发生:2岁左右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八、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幼

4、儿初期(3-4岁)1生活范围扩大2认识依靠行动(直觉行动思维)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幼儿中期(4-5岁)1活泼好动2具体形象思维开始(思维依靠表象)3开始遵守规则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幼儿晚期(5-6岁)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第二章 幼儿生理发展第一节 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与保育:八大系统(运动、呼吸、消化、神经)第二节 幼儿感觉器官的特点及保育(皮肤、眼、耳)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与保育运动系统各器官的特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n 幼儿骨骼处于生长期,需要钙磷为原料,需要维生素D;n 骨骼有机物含量多,易弯曲。n 肌肉力量和能量储备不如成人,易疲劳;n

5、 大肌肉发育早于小肌肉,大动作发展先于精细动作。n 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不够坚韧,关节牢固性差,可能造成牵拉肘和扁平足。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1多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补充钙、磷2教育孩子坐站有相,预防脊柱变形3勿猛力牵拉孩子手臂4适度运动有利于脚弓形成5服饰应有别于成人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与保育呼吸系统的特点n 呼吸频率较快n 呼吸器官娇嫩,管腔狭窄,呼吸道粘膜易受损,易感染。二、 呼吸系统保育要点1多组织户外活动2教会幼儿擦鼻涕的方法3教育幼儿用鼻子呼吸4进餐时小心,防止食物侵入气管三、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与保育神经系统的特点1大脑皮质活动遵循一定的规律:优势原则;镶嵌式原则;动力定型原则;2大脑

6、神经系统生长发育迅速:脑细胞数量飞速增长;大脑重量增长迅速;1岁后大脑神经逐渐网络化;3脑细胞耗氧量大4大脑可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糖)5易兴奋也易疲劳6需要较长睡眠u 优势原则:大脑的某个功能区在从事某项活动和工作的时候处于兴奋状态或优势地位,其他区域则相对抑制。u 镶嵌式原则:不同种类和性质的活动可以激发大脑功能区处于兴奋或工作状态,变换活动性质可以使大脑各个功能区劳逸交替。u 动力定型原则:若一系列刺激总按照一定时间、顺序和模式出现,多次重复后,大脑就会记忆这些刺激,形成规律。又称为自动化。三、 神经系统保育要点1尽早提供适宜的早期教育(刺激)2对大脑损伤的幼儿尽早康复训练3适量的运动,充

7、足的睡眠4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5补充含充足的糖、蛋白质(牛奶,肉)和不饱和脂肪酸(鱼肉、植物油)的食物6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要注意:激发兴趣;动静结合;养成习惯。第三章 幼儿心理发展第一节 幼儿认知发展:感知觉与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第二节 幼儿情感发展第三节 幼儿个性发展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发展第五节 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及教育一、注意注意的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学前儿童主义发展的趋势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定向注意是最早的无意注意。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2岁后有意注意开始萌芽。3-6岁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幼儿的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水平较低注意品质

8、发展水平总体较低 注意广度窄 注意稳定性差 (3岁:3-5分;4岁:10分钟;5-6岁:10-15分钟) 注意分配能力较弱 注意的转移能力差注意的分散与避免二、记忆幼儿记忆的特点1以无意识记为主导:2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均有发展3记忆的恢复现象。巴拉德4回忆的发展。杰出的再认能力;回忆水平提高;长时记忆发展。三、想象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素材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3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4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5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6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 2具体形象

9、思维- 3 抽象逻辑思维n 直觉行动思维。依赖于感知动作思维;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n 具体形象思维。依赖于表象的思维n 抽象逻辑思维。依赖于语言的思维。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象征性:以物代物,以人代人2经验性3拟人性4表面性5刻板性幼儿概括的三种不同水平1动作概括2具体形象水平的概括3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1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2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4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5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五、情感1、幼儿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1)情绪的社会化 A情绪中的社会交往成分不断增加。社会性微笑增加。B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

10、增加。生理需要满足-社会性需要满足。C情绪表达社会化。根据社会要求调节情绪表达方式。(2)情绪的丰富深刻化A丰富化:情绪逐渐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B深刻化: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从表面-内在,情感日益深刻(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A情绪和情感不稳定到稳定B情感比较外露到内隐C情绪极易冲动到冲动性减少2、 幼儿情感的培养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3成人要情绪自控4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5个性的发展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幼儿能力的发展幼儿气质的发展幼儿性格的发展四、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n 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

11、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的身心状况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n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u 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u 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u 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u 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n 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1从依从性评价到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2从对个别的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多方面的评价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的评价 幼儿自我体验发展主要特点:1从初步的内心体验发展到强烈的内心体验2从受暗示性的体验发展到独立体验

12、 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3儿童自我控制策略受父母控制特征影响n 3-4岁期间,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时n 幼儿自我控制发展迅速n 自我体验发展相对较平稳。七、幼儿个别差异v 类型v 幼儿性别差异:性别差异不仅影响幼儿学习某种技能的速度,还影响幼儿的学习方式。v 幼儿智力差异:智力是指一个人表现在认知活动中的能力。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早晚的差异。v 幼儿学习类型差异:学习类型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焦点、兴趣等。学习类型具

13、有独特性、稳定性。v 幼儿性格差异:幼儿性格分为外向型、内向型;独立型、顺从型等。2、针对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资源利用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v 补偿模式: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v 治疗模式:针对儿童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v 个别化教育方案: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方案。v 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教师对不同性向的儿童,提供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第四章 幼儿身心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与预防第一节 幼儿身体发育中的常见问题与预防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预防第一节 幼儿身体发育中的常见问题

14、与预防一、肥胖二、发育迟缓三、佝偻病四、营养性贫血五、弱视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预防一、吮吸手指二、咬指甲癖三、口吃四、遗尿症五、夜惊六、恐惧症七、缄默症八、自闭症九、多动症 第五章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节 观察法第二节 谈话法第三节 作品分析法第四节 实验法观察的实施五、 观察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观察问题,制定观察计划2选择观察方法(描述记述类;取样观察类)3确定观察记录方法4选择观察记录方法5进行理论准备进行预备观察1观察者的自我培训2避免或减少一些可能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现象3进行正式观察4观察反思 模块二 学前教育原理内容结构第一章 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概念;目的与方针、目标;作用第二章 幼儿教育概述第三章 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和特点第五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第七章 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v 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v 狭义:指学校教育,通过学校这种机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