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苏教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49473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政治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政治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政治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政治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阶段性测试思想品德试卷(2011.9)一、选择题(以下各题都有四个答案,但正确答案均只有一个,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编号填入答题卡表格中相应空格内。每题1分,共20分)1. 你不站岗,我不放哨,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这句歌词告诉我们 ( ) A要有远大的理想 B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人人都必须参军,承担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D只求奉献,不求索取,这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在新闻媒体发起的“认捐花白鲢,洁净母亲湖”行动中,我市许多中小学学生纷纷捐钱认购花白鲢鱼苗放入太湖。在这一行动中,你应感悟到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是 ( )A.感受社会变化 B. 自觉服务社会C.关心

2、社会发展 D. 不做“看客”3我们所倡导的社会公德是 ( )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B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C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D合理分工、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相互沟通、求同存异4.下列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个人不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人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个人A. B. C. D. 5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必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 B把个人利益摆在首位C在个人利益不受损害的情

3、况下,可以首先考虑国家利益 D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的做法过时了,不符合国情6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 社会。” ( ) A小康 B和谐 C经济 D 文明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用于文化生活的消费不断增长,学业进修、技术培训、上网浏览、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已经成为许多城乡居民的生活内容。这说明广大人民群众 ()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A B C D8.下列不属干中华传统文化的是( )9中国结,又称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织装饰品。作为中国传统吉祥装饰品的中国结,造型独特

4、、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下列错误的是 ( )A中国结代表了人们的一种审美情趣B中国结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艺术再现C中国结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D中国结现在已经过时了,民间早就不再流行了10无锡惠山古镇保护工程日前正式启动。无锡泥人研究为继承发扬无锡泥人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向社会招收有志青年从事研究工作。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 ( )保护文化遗产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闪烁着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这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保护世界遗产 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A B C. D11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

5、是 (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天道酬勤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122010年5月至10月31日,世博会在中国隆重举行。作为一名当代中国公民,为给世界留下美好的印象,应该做到( )平等对待其他国家的公民,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习俗。注意维护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树立当代中国公民的形象。树立全心全意只为外国友人服务的精神。树立全球意识,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A. B. C. D. 1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民族精神有 ( )井冈山精神 红岩精神 长征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

6、神 抗震抗洪精神 青藏铁路精神 西柏坡精神A. B. C. D.14.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 )A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B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C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15.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这里的“法”是指( ) A刑法和民法 B宪法和民法 C民法和刑法 D宪法和法律 16. 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的是(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D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17.青少年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7、。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普法教育 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可以从根本上遏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 能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A. B. C. D.18九年级(3)班几个同学就有关“依法治国”的问题展开 了热烈讨论。在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建设法治国家,就要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实行依法治国,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生活在法治国家,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治国是大人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A. B C. D.19有些中学生认为,尽管未成

8、年人年龄还小,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但有法律的特殊保护就够了。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法律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护伞 B是错误的,有些法律对我们没有约束力 C是正确的,未成年人对于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只能依赖于法律的特殊保护 D是错误的,我们还要加强自我保护,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20有人说:“法律使人不敢犯罪,道德使人不愿犯罪。”这说明道德比法律更加有效 法律比道德更加有效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A B C. D二、 判断题(正确的在表格内写“A”,错误的写“B”。 每题1分,共10分)21人们的生活水平

9、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的发展。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3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阶级时代。24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有抗洪精神、航天精神、奥运精神。 25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日范围,有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26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其中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27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需要用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引导。28树立维权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29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30

10、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实行依法治国,能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阶段性测试思想品德答卷纸(2010.9)一、选择题(每小题题1分,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判断题(正确的在表格内写“A”,错误的写“B”)( 每小题题1分,共10分)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三、简答题(10分)31.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向和谐社会迈进的过程中,你能说出我们面临

11、着哪些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吗?(来(4分)源: (4分)32. 材料一:2010年8月7日夜,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这是我们国家的又一个灾难,又一个考验。过多难兴邦,灾后的中国到处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材料二:江泽民曾深刻地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有效防止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的先进性。”(1)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折射出中华儿女怎样的民族精神?(2分)(2)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分)四、实践与探究:(10分)33. 材料一: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12、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2001年起,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法制宣传教育日。材料二:中央文明委决定,从2003年起,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的9月20日定为“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材料三:某校九年级(1)班为了配合“五五”普法教育,决定在学校也开展一次法制宣传。你作为其中的一员,将参与此项活动。阅读以上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正在实行什么样的方略?()(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你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何要把两者结合起来?()(3)你知道我国“五五”普法教育的重点吗?请你为围绕 “五五”普法教育,设计一条宣传标语。()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