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备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49421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气的制备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氧气的制备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氧气的制备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氧气的制备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的制备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气的制备教学反思氧气属于初中化学中重要的一个章节,我主要从氧气的制备和氧气的性质检验两个方面来进行的整个课堂,另一方面我又是分为实验准备和实验演示教学两个步骤来进行的。因为上次是第一次完整的进行实验准备和教学,准备不是很充分又由于时间冲突,整个课堂秩序有点混乱,但在和搭档的配合下还是完成了整个教学流程,在经过氧气的制备一堂实验教学体验课之后我有以下的教学反思,主要从课前设计与进行中课堂的优点与不足,教学中的机智与创新之处,再教设计以及教学疑问等几个方面展开。一、课前设计设计思路:体现化学课的特点,“从生活走进化学,在从化学走向社会”,体现学科价值。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氧气和性质的探究,通过

2、生活引入课堂,师生对话、学生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实验教学。实验环节:环节一:根据实验原理和提供的仪器进行课前准备,探究出规范易于观察实验现象的操作环节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环节三:演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和分解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环节四: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原理及操作要点)二、课后反思优势之处本节课虽然只是一个实验演示课,但是我遵循了一个探究课堂的流程,采用生活引入课题然后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实际仪器进行设计组装制备气体。过程中仪态自然大方,语言流畅,配有板书,操作规范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在验证氧气和碳反应的性质发挥了创新精神观察到了明

3、显的实验现象。不足之处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没有注意仪器的摆放导致镊子遗失是最大的教训,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全部完成,讲了加热高锰酸钾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原因的时间太少而探究用时太长,课前过于注重对教材的分析,而忽视了对学情分析,而且我在试讲的过程中只注重了自己讲解的过程中不要遗漏了重要的操作要点而忽视了和学生的交流,整个课堂都是自己在演示讲解,这和当时周围教课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另外在讲课途中自己的教学语言组织还存在差距,无法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最大的不足在于检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时候没有得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信服力明显下降。 三、再教设计在对实验进行准备时就对自

4、己出错的地方进行了记录以致在教学中可以提出问题,这样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因为有了一节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为了保证实验的教学和性质检验的完成,在课堂上我们采用排空气收集法,这样可以实现制备和性质检验一体化,方便操作且时间合理。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理解各个操作步骤的作用,我做了如下铺垫,引导学生猜想,设计出实验装置,在讲解的时候还提出以下的问题加强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的掌握,或者是能让学生来操作实验,老师在一旁提醒作指导,因为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会使出现不同的操作,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操作和想法进行深一步的探讨来使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另外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要想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不但要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运用恰当教学手段,还要对学生知识储备、实验技能、思维水平认真分析,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四、教学疑问在我们准备演示实验中,我们的仪器装备都是安排教材准备好的,我们应该可以扩宽视野发挥灵活性创新性,采用实验室可以起相同作用的仪器,我想这样的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实验中我们并没有检验铁丝和硫与氧气的反应,我想尽管演示实验教学,对于不能课堂操作的实验应该可以采用多媒体来辅助,这样可以使课堂完整行更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