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649095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韦州中心小学 马克俊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有幸观看了几位教师的微课,的确正如一句话,浓缩的都是精华。微课虽然是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却展示出一堂课的精要所在。观看了杨老师的这段微课,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有准备有组织的课,杨老师的教态大方稳重,语言表述不急不缓,井然有序,胸有成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紧扣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第二课时,通过杨老师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

2、特征。3.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给平行四边形画高。我们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就看学习目标达到了没有,重难点了突破没有。杨老师的这堂课环环相扣,尤其在突破重难点这一环节上,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掌握比较扎实。从这段微课视频中可以感受到杨老师在突破重难点上下功夫。二、自主探究,促进认知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为基本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紧紧围绕重点即平行四边形的几个特征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杨老师让孩子自己操作、观察,孩子们将自己手里已制作好的长方形学具进行拉动,探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杨老师安排的这一操作不是做过场,而是为需要而操作,这一操作探究加深孩子对平行四边形的印象,有助于孩子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先让孩子回顾已经知道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本节新课做了良好的铺垫。杨老师的导入新课朴实、自然。教学过程中,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4、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利用学生手中事先做好的学具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亲自动手拉一拉,抻一抻,发现边、角会有什么变化。再让他们通过观察、剪一剪、折一折等方法去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几个特点。老师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明白获取知识的方式可以由自己的探索而求知、认知。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本节课我觉得还存在一些探讨的问题,也是我在教学时经常困惑的问题。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也是新课改

5、的重要思想。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由于杨老师这节课也是初次面对这些孩子,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并不了解,课堂上容易忽视个别孩子的辅导。2、数学语言的规范性、严谨性方面还有待提高。3、微课的录制没有做到精致,相对比较粗糙,当然这也跟我们当地的条件有关。4、我有个建议就是通过一节课,让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化,让学生交流的空间更宽、思维角度更广。要让学生在老师营造的教学情景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动手、动口、动脑。想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合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最终达到学生自我创造出更深层的知识。总的来说,杨老师的这一环节的设计很不错,通过让学生“做看说”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流程自然,教学结构完整,教学设计合理,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杨老师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探索理解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谓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具有课堂教学实效,虽然只观摩不到十分钟,但我听后感触很多,得益很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我想这是听课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在优秀的课堂中,我总能找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了解到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真是学海无涯。以上所述,只是本人听完课后的一些拙见,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