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648628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让学生明理,培养良好素养为目的进行选材,都是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道理。课文蘑菇该奖给谁告诉学生要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尤荣。骑牛比赛让学生懂得高超的本领是千百次艰难训练练就的。小松树和大松树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练习3读读背背中四个成语都是激励人们不畏艰难险阻,在困难面前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三字经中的名句告诉孩子们,人一定要学习,否则就不懂得道理。所有内容都向着一个目标明理,为完善学生的人格打基础。蘑菇该奖给谁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黑兔和小白兔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告诉学生,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全文共十个自然段,可

2、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兔妈妈清晨出门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第二部分写兔妈妈回家后和小白兔与小黑兔的对话。这是全文的重点,先写兔妈妈问他们谁跑得最出色,再写兔妈妈问他们都跟谁比赛了,最后写兔妈妈对他们的奖励和评价。全文以对话的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还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情境,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教学难点是理解兔妈妈最后说的一句话的意思,体会文章蕴涵的哲理。教学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读出体验,读出个性,读出儿童特有的童真童趣。骑牛比赛

3、这篇课文具体描写了南美洲一次骑牛比赛的生动场景,通过对比,突出了一个骑手的高超技术,通过骑手与小姑娘的对话,含蓄揭示了骑手获得成功的艰辛历程。全文分三个自然段,写了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予人们的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一次比赛的场面,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理解骑手说的话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骑牛比赛”这一项目在我们身边很少见,教学时可运用图片在斗牛音乐中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有个直观印象,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

4、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想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体会小松树的居高临下、骄傲自大,风伯伯的宽厚仁慈、和蔼可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应该以“读”为主线,落实“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教学活动中,要将读的联系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

5、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司马光阅读片段赏析司马光是怎样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呢?1找出有关“怎样救”的段落。(第五自然段)读读,画出”怎样救”的句子,点出重点词语。(“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2表演体会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看谁把司马光的表情、动作演得像。(表演、评议)3再读第5自然段,对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的表现提出问题,想想、议议。(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再读第5自然段后提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会怎么想?他怎么会知道“举起一决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石头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几下子”把缸砸破?使学生在读的

6、基础亡,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会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对司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险时“没有慌”,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办法,化险为夷会有更进一岁的理解。)4引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从司马光的表现中明白了什么?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让学生从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说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见。)5引读第4自然段:当看到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办的?6大组对比读第4、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马光、掉进缸的小朋友、众小朋友)看谁演得最像。再说说“都慌了和“没有慌”的不同结果。评析: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会独立

7、思考的习惯,同时对司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险时“没有慌”,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办法,化险为夷会有更进一岁的理解。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成语、谚语、古诗汇总1、成语:(1)形容欢乐、喜庆、热闹的场面的成语(例如:奥运会、过年、国庆):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2)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的成语: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3)形容遇到困难不退缩,坚持到底的成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4)形容母亲与孩子之间深厚亲情的成语: 骨肉至亲、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5)告诉我们学习方法的成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日积月累、温故知新(6)告诉我们

8、只要坚持植树,荒山就能长满树木的成语: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天长日久、树大根深(7)请用成语形容蚂蚁和蝈蝈中的蝈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请用成语形容蚂蚁和蝈蝈中的蚂蚁:有备无患、防患未然(6)请用成语赞美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 2、谚语:(1)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的谚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3)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谚语: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3、古诗:锄禾(李绅)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珍惜粮食咏鹅(骆宾王) 江上渔者(范仲淹)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村居(高鼎) 咏华山(寇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只有天上在,更无山与齐。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儿歌: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二木林,三木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 小丁丁,开电灯,拿起锤子修板凳。眼睛盯着钉,锤子敲不停。叮叮当,当当叮,妈妈夸他爱劳动。 一把把

10、伞,一朵朵花,花儿不怕分吹,花儿不怕雨打。花儿涌向校园,校园开满鲜花。伞花(郝静华) 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到了晚上,花儿睡了,我数着漫天的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只要有勇气,有决心,就可以战胜它) 5、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学习非常重要)什么叫形声字、会意字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

11、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形声字的声符大都是可以单独使用的表形字,用以当作表音的声符,不如字母表音准确。汉字在表音功能方面有不少缺点,而主要是以下三点:a,形声字的声符不能区分声调的差异,同一个声符往往表示不同的调.如胡字是阳平字,但糊涂的糊读阳平,糊弄的糊读去声。b,形声字的声符,往往因语言的变易,而丧失或减弱了表音功能。如尚读shang的第四声,但以尚为声符的倘、躺读tang的第三声,党读dang的第三声,徜、常读chang的第二声,敞读chang的第三声。c,汉字的一字多读的重音现象。如参字,在参加、参观等词中读can的第一声,在人参一词中读shen的第一

12、声,在参差不齐一词中读cen的第一声,共有三个重音。例:左形右声:清、松、城、渔、狸、情、描、帽、纺左声右形:功、领、救、战、郊、放、鸭、飘、歌上形下声:露、花、岗、草、笠、芳、窥、景、箱上声下形:烈、忘、警、恭、剪、堡、帛、贷、盒内形外声:闻、闷、辫、辩、问外形内声:圆、阁、衷、病、赶、厅、近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会意字类型: 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

13、表示两人前后相随、“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尘、国、孬”等。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这就是会意的方法所以“高产”、会意字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拿“人”和“木”说:“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

14、,“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下面是几个会意字例: (1)“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隶变以后简化为“莫”。“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莫恼、莫非、莫测、莫逆、莫若等词。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 (2)“盥”字。盥洗、洗手的意思。甲骨文的写法下部是只盆的形状(皿),上部是只手的象形伸入盆内,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为明白,左右双手在盆(皿)中洗,盆中还有水,是“皿”、“双手”和“水”三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隶变以后,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状已写成“皿”字。叠罗汉式会意字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素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