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一帆尚义小学子课题结题最新.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475551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一帆尚义小学子课题结题最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田一帆尚义小学子课题结题最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田一帆尚义小学子课题结题最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田一帆尚义小学子课题结题最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田一帆尚义小学子课题结题最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一帆尚义小学子课题结题最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一帆尚义小学子课题结题最新.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指导学习儒家经典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实践研究”课题-“用故事去启迪儒家经典文化”子课题结 题 报 告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尚义路小学 田一帆教师贵阳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有效学习儒家文化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子课题“有效指导学习儒家经典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实践研究” 之“用故事去启迪儒家经典文化”结题报告(2011.6-2013.4) 执笔人:课题组成员 田一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根据现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经典诗文积累甚少。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

2、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当今社会,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知识的人、会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成为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其道德素质,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加强小学生对“儒家经典文化”的学习,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丰厚小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

3、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儒家文化认识比较肤浅,导致中华传统美德的缺失。倡导师生学习儒家文化,使师生在行为上有所转变,让师生体味到我国中华经典文化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陶冶师生美好情感,提高师生的文学素养,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增强校园文化底蕴,提升校园品味。因此,为了促进师生对儒家文化的认识,提升师生学习儒家经典的兴趣,根据贵阳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有效学习儒家文化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学校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学习儒

4、家经典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实践研究”的课题,旨在摸索行之有效的指导学习的方法,使教师成为传统美德文化践行者,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儒学教育价值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

5、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

6、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有效指导学习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3.行动学习理论 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理解为: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案例与反思的教学,首先要教师学习有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

7、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5.环境育人理论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言:“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

8、育人的前沿阵地,是师生情感互鸣的精神家园。整洁、明丽、蕴涵思想,凸显人文追求的教室环境无疑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激发学生朝气蓬勃的性情,从而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我们常说校园文化建设,其实这就是环境育人。每一个班主任都会潜心研究班级环境布置。因为学生一天最重要的时间都是在班级中度过的,美好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我们要让孩子在班中有展示的天地,要让孩子透过班级这扇窗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真善美的教育。“环境造就人”,环境更能塑造人。教室里整洁、轻松、温馨的良好环境氛围,对孩子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子课题研究目标1.在学校总课题的统筹管理下,根据本班级学生

9、特点,结合所执教的语文学科、品德与社会学科,让学生对儒家经典文化有全方位的一个整体把握,对儒家经典文化的精髓有较透彻明白的认识。 2.认真完成学校对增强学生对儒家经典文化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在久诵能背的前提下学生能自觉地规范其的言行举止,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文明有礼的尚义人。 3.低年级的学生爱动,爱说,爱听,爱看,纯粹的说教对他们并无多大的用处,还会在他们的内心埋下叛逆的种子,用他们喜爱的小故事去传递儒家经典文化,启迪埋在他们内心的那颗善良美丽的种子,那才是我们这次有效指导学习儒家经典文化的指责所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内容,在学校总课题的带领下,我决定子课题研

10、究的重点在于“用故事去启迪儒家经典文化”。首先用理论的知识改变自身的行为,通过理论的诠释,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高尚的品质。基于整个研究过程最终的目的在于学生真正获得的收获和成长,因此该子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1.行动研究法:在班级内开展各种活动和方式,采取同伴互助、结对学习等形式,在交流与反思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儒家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质。2.调查研究法:对学生还有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儒家文化人认识的现状和需求,采取有效的对策。在每一轮的活动中,调查学生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学会又会怎么做,做了又了怎么学,要做一整套

11、连贯完整的调查研究。3.文献研究法:学习中西方国家对儒家文化的认识以及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的源起,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儒家流派的代表人物。为让学生全方位的对儒家经典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把握儒家经典文化的精髓。4.个案研究法:行为是一种延续的过程,在课题实施中注重个案的追踪及分析,通过个案存在的问题反思研究的方法。通过个案的前后对比为子课题结题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如何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恰到好处的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启迪,行为进行规范。2怎么样对故事进行分类,对故事进行改变,适合低年级段的学生心理需要,符合他们的要求,达到有效指导的目标。六、课题研究的原则1.实践性原则。

12、故事不仅是听来的,还是学来的,更是改编来的。在进行改编故事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用“儒家文化”关注自己及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亲自参与、感受、体验和感悟实践活动,以提高自己的道德和文化素养。2.主体性原则。在研究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在课题的研究实践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强调学生在儒家文化读书活动、“诵读”活动和“习礼仪”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体验和发展。3.最终发展原则。 也学学生在做的时候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要过多的进行约束与限制,让学生放手做,不要有思想包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只要他们在做的时候有收获,有习得,有成

13、长,有变化即可。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1.7-2011.12)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月) 按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实施,开展具体的研究实践工作。并按时对研究阶段进行小结、交流及研究过程的指导和督促,注意过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结题阶段(2013年1月-4月) 整理资料课题反思形成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申报结题。八、课题研究过程概述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班学生认真完成学校总课题安排的各项活动,包括:经典诵读,唱红歌、诵经典班级文化比赛,手抄报,读书心得等一系列活动,在其中表现积极,把儒家经典文化的精髓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中表现的淋漓精致。除此之外,本

14、班级在“用故事去启迪儒家经典文化”中也收获颇多。现举几个小故事简要概述整个研究过程。1、 班级内经常会出现有学生爱为自己找理由逃避老师的教育,于是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老锁匠的年纪渐渐大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技艺失传,他决定为自己物色一个接班人。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其中一个人。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验。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分别放在两个房间里,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

15、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老锁匠又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也不解,都来询问老锁匠,他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人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老锁匠的话确实耐人寻味,他把道德作为权衡徒弟的最终标准,所以二徒弟虽比大徒弟才能差,但最终因为品德优秀而被师傅选为接班人。可见德才兼备的人最为珍贵,而两者失衡时,品德就要重于才能了。弦外有音:称才德兼备的人为才子。德与才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在总结历史上用人治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