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有效性的探索.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473947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有效性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有效性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有效性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有效性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有效性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有效性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有效性的探索.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有效性的探索问题的提出我省实践新课程一年多来,各位教师从理论学习到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体验到新课程推进的方方面面,许多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的矛盾和冲突逐渐显现出来。在深切感受新课程标准给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带来可喜变化的同时,也为一些新的现象和矛盾所困惑。在一次关于新课程教学的研讨会上,一个老师谈到课时不足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激烈反响和热烈讨论。课时不足就是一个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感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观察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课时不足的深刻印象呢?从讨论会反映出来的信息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对模块教学的认识。在新课程标准中,将以前的学科递进关系,划分成了各个教学

2、模块,从教学内容上,产生了知识体系的重新分割组合,不可避免地让老师们用以前的体系结构来解读现在的模块内容,模块中新提到的,不敢减,没讲到的,总认为有用,要补充。明显增加了教学内容,挤占原本就紧张的40课时。另外,当前从事新课程标准教学的老师,多有任教高三的经验,很容易就将整个高中阶段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就直接希望高一的学生达到,无疑总感觉学生没学透,没学够,怎么办,增加课时继续讲。2对课程目标的解读。现在没有一位老师敢大声地说,他已经完全领会了他所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本身就存在表述上的宽泛,给教材编写者、教学从业人员相当的自我创造空间,当然,这是新课程标准想要达到的一种理念上的设计。但对目

3、标解读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教师在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上的差异。3课程标准对学情基础的超前设定。不可否认,现在的课程标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超前设定。无可厚非,课程标准不可能三年一改,必须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考虑到今后学生成长环境和学习情况的变化,设置一种超前的基础设定也是必要的。另外,现在对初中阶段的教学还不存在一个明确的结业标准,造成基础学力的脱节。4评价体系的不明确。虽说以学促考,不让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学生吃亏,但高考指挥棒的角色仍不可否认。各种评价指标的不明确,特别是高考方案的不确定,无疑不让各位老师彷徨不决,缩手缩脚,患得患失。探索与实践针对如上原因的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几条基本解决思路

4、: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课程内容标准的学习和研讨;树立正确的模块教学和课程目标理念;建立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机制,各地市可考虑根据高中课程标准,设立初中阶段的结业标准;加强备课组的沟通和协作,发挥集体的力量;着实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善用各种教辅材料,作业布置批改应精准当;常规性地开展教学大练兵,并认真进行反思和总结。当然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服务的,因为课堂是实现学生知识能力转化、情感态度升华的主要活动场所。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课时不足的矛盾自然就消失了。所以接下来我们就着重探讨这个问题。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竭力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容量适度每节课的教

5、学目标,也称为教学点,教学点必须明确,并且具体清楚可操作。教学点缺漏或者模糊,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力基础精心设计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课堂教学中,多数的学生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知识接受和反应的容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准备时必须细心地考虑整节课的知识授出量,即如何围绕教学重点进行取舍,以保证重点信息享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和作业训练量、手口眼等身体活动量。适度的教学容量有助于保证学生有充分而实效的思考和活动时间,促进知识的吸收转化和利用。在教学准备环节,现在多以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在集体备课活动中,除了听取老教师关于课堂教学目标

6、和教学容量的分析设计外,更多地听听新教师的意见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他们所受到的思想束缚最少,也许更能理解和接近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内容的表述和对学生的学习、思考、接受方式的预设。二、在教学组织和方法选择上应注意有序性有序的教学进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板块明晰;二是教学进程有序。结构明晰的教学板块,对应教学设计中的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能让学生清晰地知道正在进行的模块,对其注意力的汇集和思维的跟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学板块中的各教学目标,我建议,应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直接明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识记的内容,要完成的任务,对指导学生的课堂听课和实践练习有绝对的强化注意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一

7、个人注意力的维持时间最长不超过20分钟,指导在我们教学上,就应有序地安排我们的教学进程,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有意地安排在学生的有意注意状态中,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够一节课都是要求学生维持高强度的思维状态,必须有轻重缓急,让学生的思维有集中,有放松。在放松之后,必须采用某种方法,重新激活集中起来。三、在学法上要兼顾接受与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以较少的时间了解到较多的前人经验和文化,这就是接受性学习效率高的优势。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中国学生,提倡接受是符合国情包括校情的举措,并被证明是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当今学习型

8、社会,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变成课堂教学的新任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学生对知识的正确接受,只能是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建构这些知识信息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瑞士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此可见,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因此,一堂好课,应是学生接受与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的兼顾。四、在评价上关注过程,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与平衡在实际的评价中,应根据语言教学目标,学生语言发展程度,认

9、知能力和评价目标采取适当的方式。在使用书面考试这种终结性评价时,注意调整评价的重点与方式、操作模式,可用等级制或达标记录成绩,淡化分数的意义,评价的重心不是学生不会什么,而是学生能做什么,教师能给他们哪些可行性的建议,比如,为了纠正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我注意调整评价比例,在测试中,增加一道showyourself的题目,让学生写三句近阶段所写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自己认为很值得分享的句子,师生共同来欣赏,评价好在哪里,有没有可改进的地方。让形成性评价占有一定的比例,贯彻了知识要用,要学有用知识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念,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起到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对于形成性评价的结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定方式,不过分强调量化,采用语言描述性的等级评定,如excellent,verygood,good,adequate,improvement等。总之,新课程下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体现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教师努力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能在情景中自主、合作或探究性地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教学目标在对话中生成,师生在对话中实现共同发展。参考文献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第一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张正东.外语教育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