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教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473552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0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历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建筑历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建筑历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建筑历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建筑历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历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历史教案.doc(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史部分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建筑一原始人群的居住方式1. 巢居:重要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体现水文化特性 。 后发展为干阑式建筑,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2. 穴居:为黄河流域广泛采用,体现土文化特性 。 后发展为窑洞式建筑,如:山西石楼县岔沟村遗址 二木构建筑的产生穴居半穴居 穴顶比重上升 木骨泥墙其发展过程体现了水文化和土文化建筑的双向渗透,成为木构架建筑生成的技术渊源,具体体现为:1)土木结合的构筑方式,奠定了以土木为重要建筑材料的技术传统。2)积累了土加工经验,萌芽了夯土技术和土坯技术。3)积累了木加工经验,诞生了梁、柱、椽、檩等基本构件;从扎结到榫卯,推动了木构件的组接方式。 4)

2、完毕了墙身和屋顶的分化,萌芽了形体的雏形。5)萌芽了木木构架建筑空间组织的雏形。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1. 仰韶文化遗址:陕西西安半坡村:分三个区域,即墓葬区、制陶区和居住区,墙面细泥抹面或烧烤表面,使陶化。2. 龙山文化遗址:住房遗址出现家庭私有化痕迹,出现套间式半穴居,平面吕字形,白灰抹面,并出现刻画的图案。问题:1)原始社会时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建筑有何不同? 2)中国古建筑的产生对后期建筑有何影响? 第二章 奴隶社会的建筑 公元前21世纪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从夏经商到西周而到达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发明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建筑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一、 夏(前207

3、0前162023)在考古学上,夏文化尚在探索当中,尚未有拟定的夏代建筑遗址。二、 商(前1600前104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大发展阶段,为建筑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体表现为:1) 青铜工艺纯熟,出现青铜制的斧、凿、锛等工具。 2) 手工业发展,专业化分工明确。3) 夯土技术趋向成熟。 4) 大量奴隶劳动集中。一)宫殿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1) 遗址分宫殿、作坊、墓葬、居民四个区域。2) 宫殿依轴线排列,作庭院式布局。3) 宫殿区又分朝庭、居住、祭祀三部分。4) 初步体现“前朝后寝”和纵深对称布局的雏形。二) 陵墓 远古时代,人死后弃之荒野,称为天葬,后改为埋葬。丧葬制度在我国是一项很重要

4、的礼制,陵墓在古人心中有多重意义:1)侍奉意义。从商朝起,统治阶级的陵墓便盛行厚葬,安顿丰富的陪葬品。2)祭祀意义。上陵典礼成为推行皇权和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3)萌庇意义。古人把死者葬地的优劣与后代的贫富贵贱相联系。4)显赫意义。以宏伟的陵墓建筑群激发人们的敬畏心理,强化皇权的统治地位。商代陵墓大多集中在殷墟附近,现已发现20余处。陵墓的特点如下:a、 平面“亚”字形,不起坟,深埋,分为地下(地宫)和地上(享堂)两部分。b、 地下为墓室,安顿棺椁;地上为一组围绕陵体的设施,为了影响后人。c、 墓穴向地面掘有斜坡形羡道,为上下运送的通道。问题: 商朝宫殿建筑的布局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三、 西周时期

5、(前11世纪前771年) 陕西歧山凤雏村早周遗址a、是一座相称严整的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四合院实例。b、平面由两进院落组成,轴线上依此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c、屋顶采用了瓦。d、墙上用三合土(白灰+砂+黄泥)抹面,平整光洁。瓦的发明是西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出现了筒瓦、板瓦、脊瓦和瓦钉,使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一个比较高级的状态。制瓦技术是从陶器发展来的。四、 春秋时期(前 770前476年)1、 高台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一种历史悠久、贯穿于整个建筑发展过程的独特建筑形式,常与宫殿、楼阁融为一体一体,不可分割。基本方法是在城内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方形夯土台,四周有很大的侧脚

6、向下延伸,然后在高台上筑殿堂、屋宇。2、 材料和艺术春秋时建筑上的重要成就是瓦的普遍使用。建筑装饰和色彩也日益向多样化发展,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如:“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等。在建筑雕饰上出现了木雕和石雕。问题: 春秋、西周出现了哪些建筑材料?第三章 封建社会初期的建筑 初期封建社会从战国开始,到南北朝结束,即从前475前589年,约1000余年的时间。这个时期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新的生产关系,生产工具进入铁器时代,木构建筑体系基本形成。一战国时期建筑(前475前22023)一) 重要特点:1、 大城市大量涌现。2、 大规模宫殿和高台建筑兴建。3、 瓦明显进步并大量使用。4、 制砖技术发展

7、。5、 装饰图案丰富多彩。二) 建筑实例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群1、 封土高大,之上建祭祀性质的祭殿。2、 严格的轴对称布局。3、 墓中仅存的遗物为铜板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建筑平面图。4、 几墓横列,上各有享堂,立于同一土台上,外有两道神墙围绕。二、秦代建筑(前221前22023) 1、秦咸阳宫 布局上屏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具有独创性,在渭水难南北广阔地区建造离宫。3、 秦始皇陵 是我国历史上体型最大的陵墓。4、 秦长城三、两汉、三国时期的建筑(前206279年)1、城市建设以汉长安为代表a、 城平面不规则,城门12个。b、 皇城位于城中部,官署位于南部,西北为手工业作坊,东北为居民区。c、

8、 重要由未央宫、长乐宫八大殿组成。2、宫殿建筑以汉长安大明宫为代表a、 全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b、 轴线长约1.2公里,布置三朝五门。c、 主体建筑含元殿高出地面10余米,13开间,殿前设七折“龙尾道”。d、 内廷以太液池为中心,布置殿阁楼台三四十处。3、宗庙建筑长安故城南郊“王莽九庙”a、 礼制建筑遗址,共11组。b、 每个平面沿横纵两条轴线完全对称。c、 体型雄伟、形制严整。5、 陵墓建筑 :形状承袭秦朝,陵中设庙和寝两部分,仿“前朝后寝”之制,坟前神道排石象生、石阕6、 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建筑材料:制砖技术进步,石料使用增多。建筑技术:木构体系基本定型,

9、出现叠梁式、穿斗式。屋顶形式出现了庑殿、歇山、悬山、攒尖等。叠梁式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支梁,如是层叠而上的做法。优缺陷:室内空间开阔,但用料较大。穿斗式以一系列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柱子直接承懔,再以若干穿枋联系的做法。优缺陷:山面抗凤性好,省料,但室内空间部开阔。 建筑艺术强调中轴线,但富于变化、对比,装饰方面综合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各种构件装饰,达成结构、装饰有机结合,成为中国古建传统之一。问题:汉长安宫的建设有什么成就?四、 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筑(280589年) 两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继承了汉代的成就,但佛教建筑兴盛,并带来印度、中亚的雕刻、绘画艺术,使我国石窟、

10、佛像、壁画有了巨大发展。1、 寺院和佛塔寺院分以佛塔为主和以殿堂为主两种布局方法,分别以洛阳永宁寺和建中寺为代表。2、佛塔 佛塔类型有五种:楼阁式塔:以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代表。密檐式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为我国现存最古的砖塔。金刚宝座塔;北京西直门外大正觉寺塔。单层塔:山东济县神通寺四门塔。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3、石窟 来源于印度的石窟寺,是佛教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在山崖陡壁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形佛寺建筑。 著名的石窟有: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等。4、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砖、瓦产量和质量提高,金属材料的运用。 木结构技术提高,砖

11、结构技术有巨大进步,石工技术达成较高水平。 建筑装饰花纹广泛应用。 问题:举例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寺院和佛塔的类型。 第四章 封建社会中期的建筑唐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方面都有巨大发展。一唐代建筑(61892023)一)、重要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我国古代规划最严整的城市)。2、 筑群体组合愈趋成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如乾陵)。3、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已有用材制度)。4、 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出现了专门

12、从事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5、砖石建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西安大雁塔、小雁塔)。6、建筑艺术加工真实而成熟(构件自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达成了力与美的统一,如斗拱、梁柱)。二)、城市建设隋唐两代都城长安城最为典型。 1、将官署集中在皇城中,与居民市场分开。2、功能分区明确,为革新之处。3、划分108个坊和2个市。4、道路系统为方整网格式,交通方便,整齐有序。三)、宫殿建筑以大明宫为代表(与汉相似,略)四)、寺庙和佛塔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特点为: 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层柱网组成,即“金厢斗底槽”。 圆形直柱,有卷杀、生起、和侧脚。 柱头铺座与补间

13、铺座区分明显,斗拱高度为柱高的一半。 屋面坡度平缓,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和曲线。2、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构建筑。3、佛塔: 密檐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楼阁塔西安大雁塔、西安兴教寺玄奘塔 单层塔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4、陵墓以唐乾陵为代表 唐代因山陵,供食不便,遂将献殿建于陵园南门内,相称于庙,称为上宫,而在山下设下宫,从而形成上、下宫制。唐陵布置继承汉代陵门四出的格局,但神道加长,门阙和石象生增多,是宋、明神道布置的蓝本 问题:举例说明唐代建筑的成就有哪些。 二、宋、辽、金时期建筑(9601279年)一)、重要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主线性变化(取消里坊制度和夜禁)。2、木构

14、架采用了古典模数制(以“材”为模数)。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烘托主体建筑。4、建筑装修和色彩有了很大发展。5、 砖石建筑水平达成新的高度(如河北开元料敌塔,高84米)。二)、建筑实例1、寺庙、佛塔 河北正定隆兴寺 是宋代佛寺总体布局的重要实例,特点为:a、 狭长形平面。b、 重要建筑自南向北排列于中轴线上。c、 由山门、六师殿、摩尼殿、佛香阁、慈氏阁、转轮藏殿、和弥陀殿组成。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是我国现存的唯一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之一,高67.3米,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塔,采用双层套筒结构,建于辽代。2、祠庙山西太原晋祠是一组带有园林风味的祠庙建筑,建于北宋。平面采用减柱法。3、陵墓宋陵的制度是:上宫,神墙围绕成长方形,四周各辟神门,门前一对石狮。中间为陵台,地下为地宫。神门外为入口引导部分,南为双阕。 4、住宅 可分一般住宅、贵族住宅、园林住宅三类,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