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能力提高题2.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463610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能力提高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能力提高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能力提高题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能力提高题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能力提高题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能力提高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能力提高题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 能力提高题2一、接近中考,完成17题。(一)基础题kun chngh h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工整地写出汉字,在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2005年福州市中考试题)(1)精心(2) 明亮(3)姹紫嫣( )红 (4)人生真谛( )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2005年福州市中考试题)执著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 (守株待兔 精卫填海);执著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逖,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执著是 (坚持不懈 直言不讳),是 (艰苦卓绝 锲而不舍),是一支无休止符的进行曲。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招贴画,按要求答题。(2003年南京市中考试题)

2、(1)请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_(2)说说这幅画给我们的启示。(不超过30字)_4护士节前夕,某校初三(1)班的同学委托医院工作人员,给日夜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护士阿姨们捎去一束鲜花和一封简短的信,信的内容如下:(2003年南京市中考试题)亲爱的阿姨:你们好!连日来,你们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面对SARS的挑战,你们没有丝毫的退缩,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面对无情的“隔离”,你们以苦为荣,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作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从报纸上了解到你们的事迹,使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决心以你们为榜样,也要为抗击“非典”做出自己的贡献。 祝身体健康,早日凯旋!校初三(1)班全体同学

3、2003年月日(1)这封信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说明。_(2)画线句子有一个是病句,请改正。_(3)除了献花和写信,你们班打算用什么活动来表达对白衣天使的敬意呢?请写明活动的名称和步骤。活动名称:_ 活动步骤:_(二)阅读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4、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5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_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子。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7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出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注释】 肆:尽力。靡(m):没有。暧(i):隐蔽。俎(z):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A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B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C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

6、的同情。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4题。(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7、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用直线在文中画出表现村人热情好客的句子。2用曲线在文中画出表现村人厌恶战争、追求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的句子。3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句中“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4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5第一段中,有三个四字短语为后来常用成语,它们是:_、_、_。6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文字填入框中。 7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

8、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D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B选文第1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9文中表明桃花源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的一句话是:_。10“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用简短文字回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