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基础.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6462155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是教育的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爱是教育的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爱是教育的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爱是教育的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爱是教育的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是教育的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是教育的基础.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是教育的基础同加工物质产品不一样,教育是一项活生生的人的事业,虽然难做,但又不得不做,也特别值得去做,它需要爱心与耐心,也需要知识与技巧。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不尽相同,他们在性格、智力、能力、体力上必然各不相同。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研究个体差异,发展个体特长,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呢?一、善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学生的“发展期”是不同的,同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

2、向就不会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即使是同一个体本身也存在差异。但不论学习水平如何,他们都需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和赏识,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受的打击也更多,失落感更强、更自卑,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温暖的话语,更渴望得到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学生将来的成功往往不是由在校时的成绩决定的,而是由做人的态度、精神决定的,如果因为他们的成绩不好而冷落他们甚至伤害他们,让他们自己对自己绝望、认命甚至破罐破摔,成为“优点零”、“愿望零”的毫无生气和精神的人,说轻一点是老师的失职,说重一点是对这些孩子、对整个社会的犯罪。1、深入了解,对症下药。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

3、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是培养那些学习能力强的人,我们更应该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人因为有老师的关爱而成为具有永不言败、开朗、进取的健康心态的人,他们即使暂时在学业不够成功,但有了这样一种心态,就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上表现有困难,但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我们要细心地去观察,深入了解,既要了解他们自身的原因,又要了解他们家庭的原因,既要了解生理原因,又要了解心理特征,尽力地去发掘他们的长处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尽量帮他们找回在学习上得不到的尊严和自信,让他们体验到来自老师的尊重

4、、信任和支持,体会到同学的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2、制定目标,培养习惯。江主席曾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一般都是因为长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而引起的。习惯的形成是长期的,要改变已经形成的习惯或者要形成一个新的习惯,需要一个改变或形成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一二次谈心或辅导就能奏效。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深入调查和了解反复的原因,不急噪、不嫌弃,要坚持不懈地作工作,并争取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3、尊重学生,保护自尊。

5、与学生平等相处,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是师德的要求。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后进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但因为他们常常受到冷淡甚至歧视,因此要想教育好后进生,就需要教师端正态度,摘下有色眼镜,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看待,不冷淡,不误解,不讽刺挖苦,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尊重和信任后进生,给后进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以鼓舞和希望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与他人是平等的。老师不得法的严格教育会激化师生矛盾,严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极大地损坏教师的形象。老师必须学会尊重和爱护学生,因为我们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会回报社会什么,我们尊

6、重爱护了他们,他们才会自重及爱人,才会成为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4、成功体验,相信自己。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讲课时要尽量让他们听懂,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鼓励后进生回答,并及时加以表扬,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练习时,也要注意多辅导后进生;课后作业可以给后进生适当减小难度,做作业轻松,同样会使他们感受到胜利的喜悦,认为自己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认为学习并不难,从而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二、善待个性特别的学生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静稳重,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就心理倾向来说,

7、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写作。如果人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我们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1、保持宽容态度,优化个性优势。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令人鼓舞的、充满温暖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作为教育者的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关爱。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在重负之下,至少在精神上感到愉快一些,心里温暖一些,让他们活得有信心、有动力。班上有的学生,成绩差,习惯差,虽然努力学习了,也学得相当吃力和苦闷,再怎么帮助他们,

8、他们的成绩也提高甚微,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并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难以提高就放弃他们,我们应经常与他们个别交流,鼓励他们;如果我们冷落甚至歧视了他们,他们极有可能破罐破摔,继续捣乱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关爱能温暖他们,能使得他们自信地、开朗地生活。老师只有给学生营造了这样一种充满希望的、温暖的环境,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能够给学生营造这样环境的老师,才真正称得上“良师”。2、创造条件,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上课时可让他上台作实验;喜欢思考的学生,可在课外多提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让他们经历失败的磨练和成功的喜悦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

9、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3、精心培育,让学生多一份创造。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抓早、抓细、抓实,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

10、。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三、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犯错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无意的即失误,一种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我们的学生一般属于失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

11、丑与真善美并存的”。1、惩罚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不管犯了什么错误,我们老师都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而要讲究教育方法。只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和学生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称得上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合格老师。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2、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

12、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后进生往往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你一旦了解了这颗心,与其真正进行沟通,那么他们会非常愿意亲近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乐意完成你交给的一切任务。3、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没有“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是无法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的,没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一切教育也就“无从谈起”!犯了错误,要耐心帮助、诱导,信任和鼓励他们进步,而不能用尖刻的语言去讽刺挖苦他们。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中学生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取得时

13、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4、要努力发现后进生的优点,以表扬为主。我是怎样对待“差生”的?除了“冷落”、“惩罚”、打他(她),就是“灌输”、“说教”、“叹气”。你抚慰了他们“受伤”的心灵?你引导他们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善良”、“高尚”?你“因材施教”地发展了他们的“个性”?你总容忍了他们一次次的“旧病复发”?“忍无可忍”!我究竟为他们做了什么?为掩盖“道德萌芽”的“杂草”施肥!让他们更加自卑自贱,破罐破摔!让他们看不到希望,只为他们种下了“敌意的种子”,我为“优生”做了些什么?“分数”第一的观点,淡化了“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只看到了他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比

14、一般学生相对要好一些”,而忽视了作为“优生”“特有的毛病”。后进生缺点较多,对批评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往往你在那里批评得口干舌燥,气得脸红脖子粗,而他却无动于衷。他们难得受到表扬,一旦听到表扬,他们则非常看重,而去加倍地珍惜。有人主张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后进生的优点,我认为非常正确。首先应该肯定,后进生是有优点的,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认真地去寻找和发现后进生的优点,然后以表扬为主,引导他们努力进步。如果我们注意表扬他们,就会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公平的,有助于他们全面地认识和估价自己,从而增强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以表扬为主,还可以使后进生感到温暖,从感情上与老师亲近起来,这是后进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心理

15、条件。没有这个条件,老师讲得再正确,他也很难听进去,因而很难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以表扬为主,还可以通过迁移的作用,促进后进生多方面的进步。5、后进生的缺点、毛病是长期形成的,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立即改好的。他们有上进心,有要改好的良好愿望,但是他们长期形成的拖拉、敷衍、不认真的毛病在不自觉中就会露出头来。这时老师要注意及时地发现并加以提醒纠正。要有耐心和恒心,要给他们时间,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给他们信心,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重新改正。有些后进生在转变过程中,由于以前的放任自流已形成习惯,从而感到做一个好学生太难了,自己做不了好学生。 “知难而退”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它阻碍着后进生的进步。从思想上加以启迪,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则是解决这一心理的灵丹妙药。给他们讲述英雄模范人物不怕困难、在逆境中奋进的故事启发他们,让他们真正佩服这些英雄模范,从心底里受到感动,从而从这些英雄模范人物身上吸取力量。 曾春雷 2013年9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