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内容试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461325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内容试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文学内容试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文学内容试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文学内容试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文学内容试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内容试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内容试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五章新诗2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2(一)“作诗如作文” (非常重要)2(二)胡适提倡“诗体的解放”跟“平民化”的启蒙主义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2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2(一)早期白话诗特点2(二)怎样看待初期白话诗的历史得失?(相当重要)3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3(一)小诗体产生的原因及背景3(二)冰心繁星、春水的思想内容和形式:4四、新诗的“规范化”一一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 4(一)新月诗派的理论主张 4(二)闻一多诗歌4(三)徐志摩诗歌5(四)徐志摩对中国新诗的贡献6(五)试扼要说明新月派诗歌在吸收外国文学思潮和中国文学传统影响方面的成败得失。6五、“

2、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6(一)早期象征派诗歌的形成:6(二)象征派诗歌理论:6(三)代表人物:李金发7(四)“早期象征诗派”的地位和影响7第五章新诗这一章介绍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年)的新诗运动与创作。所涉及的诗人及作品文论甚多,初学者会感到头绪纷繁。最好依新诗的诞 生和发展的时序,来把握其作为文学运动内部的矛盾变迁,并将对具体诗人诗作的评价纳入到这种“变迁”的考察。若从新诗谱系考 察,其两大趋向即“大众化(非诗化)”与“贵族化(纯诗化)”,也在此期形成,且彼此相克相生,推进新诗发展与衍化。第一节回顾晚 清“诗界革命”,应注意从中发现新诗运动对“诗界革命”的承传与突破;第二

3、节考察早期白话诗,应着重了解其历史地位及其艰难试 验的历程;第三节评述新诗内部第一次结构性调整,即在对早期白话诗少“诗味”的否定中,出现以自由体诗为主的开新风气的诗作; 第四节评说以新月派为中心的诗人倡导的“规范化”,可视为第二次结构性调整;第五节考察初期象征诗派对“纯诗”的追求,也是对 早期新诗“诗味”不足的又一种反拨;最后一节介绍早期的无产阶级诗歌。了解第一个十年新诗大致的流变途程,关键是把握新诗内 部几个结构性调整的口号与策略。因此除了创作,应格外重视那些有影响的诗论。一、新诗的诞生“五”新诗运动(一)“作诗如作文”(非常重要)“五四”新诗运动对晚清“诗界革命”有所继承,有所突破。重点了

4、解胡适在其论新诗中提出“作诗如作文”的主张。作诗如作 文: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顺着诗意的自然曲折,自然轻重,自然高下”);二是以白话写 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口语)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的新语法,也即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 两个方面的散文化。事实上有“战略选择”的意义:即以散文化(或者说是“非诗化”)去对过分成熟的传统诗歌语言形式进行有组织的 反叛,在传统诗歌结构之外去另寻门路。1、“作诗如作文”要求打破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的界限,摆脱外在形式的束缚,为“用白话写诗”提供了历史突破口。2、胡适提出这个主张,受到了宋诗传统和晚清

5、“诗界革命”的启示,但又完成了一种历史超越。3、“作诗如作文”带来诗歌语言形式和思维方式的双重革命,诗歌观念的变化也蕴涵在其背后。4、作为一种激进的“战略”,该主张为新诗的创造开辟了道路,但在某种意义上,模糊了“诗”的文体特征,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二)胡适提倡“诗体的解放”跟“平民化”的启蒙主义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诗的经验主义:其核心就是他所说的“言之有物”,也即“有我”与“有人”,“有我就是要表现著作人的性情见解,有人就是要与一般 的人发生交涉”前者突出了写作者知识分子)主体的性情与见解,后者强调了与“一般的人”即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这正是“五 四”时期的文化(文学)启蒙主义在诗歌

6、观念上的反映。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应阅读最初发表的一些白话诗,尤其是胡适尝试集中有代表性的诗作,对早期白话诗如何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摸索与试验 有一定的印象,然后对新诗的“最初形态”作简要的归纳:主要用白描和托物寄兴手法,倾向于散文化和平实的风格,以求跳出旧诗 词的束缚,实现诗体解放。尝试集和其他早期白话诗很幼稚,对其艺术形式的分析主要应着眼于如何有别于传统诗歌,并考察其 贡献、价值与局限。如胡适尝试集、沈尹默三弦月夜、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等。(一)早期白话诗特点1、早期白话诗分为两类:一是用白描手法如实摹写具体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显示出客观写实的倾向,如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学 徒苦

7、,胡适的人力车夫,周作人的两个扫雪的人, 康白情的草儿在前,都是对民间疾苦、社会人生的实写,可以看到古 乐府的影响;俞平伯冬夜之公园、康白情江南、傅斯年深秋永定门上晚景等都是纯粹的写景诗。另一类则通过托物寄兴, 表现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与思索,如胡适鸽子老鸦,周作人小河,沈尹默月夜等;也有的是直接表现某个抽象意念, 如鲁迅的梦,胡适一念等,正是在这些新诗里,虚化意象与寓言意象大量出现,并且表现了强烈的主观意志,这都是中国传 统诗歌里并不多见的。2、诗的形式上的特点:(1)早期白话诗主要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基本不用韵,不顾及平仄,随情感的起伏变换长短句式,如同水 缓缓地流过,自然形成了舒缓自如的

8、内在节奏;(2)大量运用虚词,采取白话散文的句式与章法,以清晰的语义逻辑联结诗的意象 : 这都根本有别于传统诗歌。(3)而另一些早期白话诗人则热衷于向民间歌谣传统的吸取与借鉴。(二)怎样看待初期白话诗的历史得失?(相当重要)这是增加的拓展性思考题,教材中没有相关的论述,需要阅读一些研究论著,结合这一章的学习,在不同的观点之间,做出自己 的判断和总结。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文学评论1993 年第 3 期)和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概要第十四章第三节,都是可以参考的材料。不要简单地做价值上的判断,重要的是能够获得一种历史的同情,呈现出历史的复杂 性。比如,有学者认为初期白

9、话诗只关注语言的革命,带来了“非诗化”的弊病,但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非诗化”的方式, 是否也有打破一般审美积习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清新、自由的诗歌可能。再比如,新诗在反传统方面,可能表现得颇为激进,但其中 是否包含了一些历史合理性。对传统的“反叛”也可能是一种对传统的“重构”,在这方面新诗人又做出过哪些尝试。这些问题都值 得进一步讨论。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这一节评述新诗基本站住脚跟后走上文坛的一批青年诗人诗作。“开一代诗风”主要指郭沫若,也可以说是这一批诗人。如果说胡适 一代新诗创建者对旧体诗的批判是要突破旧格局,那么这新一代诗人则开始探索新诗到底应有怎样的艺术建树。他们选择了早期

10、白话 诗缺少“诗味”,作为批评的目标,因此这次艺术反拨是新诗内部的结构性调整。这是本章理解的要点。由此入手,不妨大致了解成仿吾的诗的防御战、郭沫若的论诗三札等论作中的代表性言论,注意其如何强调“情感、”“想象” 和诗的“抒情本质”,如何探求“语体诗”的长处与艺术发展的前景。也可以结合前一章对女神的分析来理解这种艺术反拨的意义:女神在新诗发展上的主要贡献是:它一方面把“五四”新诗运 动的“诗体解放”推向极致;一方面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 这样,不仅“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在新诗里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而且诗人也更加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

11、。同时,还要大致了解“湖畔诗人”的爱情诗所带有的“历史青春期的特色”:1922 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了他 们的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 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 畔诗人”他们不同于早期白话诗派的新诗先驱者,不是新、旧时代的过渡人物,而是“五四”所唤起的一代新人 ;他们在写作湖畔诗 时,基本上是“五四”高潮时期,还没有“五四”落潮时期的苦闷与仿徨(尽管他们的诗中也出现了眼泪与悲哀)。他们的诗是真正意 义上的“五四”的产儿,是“没有沾染旧文章习气老老实实的少年白话新诗”。(一)小诗体产生的原因及背景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

12、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小诗的出现,一方面表现 了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感情与感受的努力。它的主要作者除冰心、 宗白华外,还有徐玉诺、何植三等人。产生原因如下:1、小诗的体式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的影响。2、五四时代是一个思想的时代,作家们广泛地思索关于宇宙、社会、人生、个体诸种时代性命题,五四退潮以后,许多知识分子不 同程度地陷入了苦闷与彷徨之中,他们的悲伤孤寂需要寄托。3、白话诗有散文化的非诗流弊,小诗短小精悍、无拘无束,形式自由,以“小杂感”的形式,便于反映浮现心

13、头的刹那的思想感受, 对现代新诗锤炼诗质和诗意是一种绝好的方式。4、中国诗有热衷于捕捉一个景色、一种情绪、一种境界的古典短诗艺术的传统。(二)冰心繁星、春水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繁星、春水的主要内容是对母爱、童真与大自然的讴歌。冰心以最炽热的语言讴歌母爱,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至上的 伟力。把母亲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有之源”对纯真童心的歌颂,是她宣扬的母爱向另一方向的自 然延伸。她视儿童为世界上最 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善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对大自然的礼赞,也与她对母爱的宣扬一脉相承。 在她的心中, 自然是“人化的自然”,大空、繁星、春水、小草、白云、山风、露珠、无不散发出生

14、命的气息,意象丰富而情思专一。此外, 在繁星春水中也有不少对人生意义的沉思默想。冰心写作的小诗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且常以哲理人诗。 这打破了“胡适体”白话诗滞步不前的局面。四、新诗的“规范化”一一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一)新月诗派的理论主张1、理性节制情感。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这种“理”是一种自我克制,而并非早起 白话诗人及后续者追求的诗的哲理化。新月派的矛头所向,是他们所谓的“感伤主义”与“伪浪漫主义”,也即诗歌中情感的过分泛 滥,以及不加节制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了实现“理智节制情感”,新月诗人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

15、客观抒情诗的创造,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 对象化,铺排印象。比如“青松与大海”、“鸦背驮着夕阳”,使情感的表现蕴藉含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能激起读者更丰富的联想, 积极参加审美再创造过程。另一尝试是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如闻一多罪过、天安门等,采取合乎人物身份的土白方言,通 过具有一定戏剧性的情节,表现人物的独特命运与情感,而不将作者自己的主观情感表露出来。这些尝试使得诗歌显示出“非个人化” 的倾向。2、“和谐”与“均齐”。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而作为依据的,正是中国的诗歌传统。 正是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是借 鉴西洋与中国传统格律,根据现代汉语的特点,所进行的新的创造:闻一多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之外, 还要有“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匀奇”),“绘画美”的强调也是考虑了中国诗画相通的传统。(在掌握其有关知识的同时,最好能深入思考新月派的诗学主张为何可以理解为是“在新诗和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并 在经过新诗运动激烈反传统并立住脚跟之后,重新与中国诗传统的卞流(尤其是唐诗宋词)取得衔接与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