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6457159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内容: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相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数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写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口算和笔算正确的计算。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1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数和加减混合运

2、算。2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1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的选择笔算和口算的方法。2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挂图、小棒、计数器、小黑板等。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第一课时 连加、连减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式主动思考笔算的过程并用竖式计算,掌握把两个算式连起来写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2使学生经历连加、连减算式方式的思考、计算过程,培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3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尝试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

3、主动思考,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课前准备:教师:主题图、口算卡片等学生:1回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看课本第1页,思考: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197 86 179 146 302 505 318 260 391 8852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要注意什么?3笔算:3625 7416二、情景导入,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大家看,她们的收获真是不小啊!那么你能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问:和一共摘了多少个?列出三个算式:1927 2726 1926学

4、生独立列竖式解答。老师提问?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列式:192726 或者 262719 这个算式怎么来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连加”,板书课题。你认为可以怎样来算这个题?小组内交流讨论。请各组派代表演示后汇报计算方法。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分成两个竖式计算。观察两个竖式,你有什么发现?老师介绍两个竖式连起来写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自己算一算262719吗?可以任意选择计算方法。汇报交流:你用了哪种方法?怎样写的?2试一试:9025-28(用竖式计算)交流计算过程和得数,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指出:连减也可以像连加那样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5、三、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先观察,这里计算的是哪两道题?两个竖式都是怎样写的?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后交流算法过程。2“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第一组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板演,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看图说说条件与问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解答。提问: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的一共摘了多少个?又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的还剩多少个?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五、作业安排。 1课本第2页第2题。2补充习题第1页。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教学内容:课本第34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

6、1使学生主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学会加减混合的笔算,掌握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并能灵活的运用口算和笔算正确的计算。2使学生经历加减混合笔算的计算过程,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发展运算能力。3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尝试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计算时合理的选择口算。课前准备:教师:主题图、口算卡片等学生:1回忆连加、连减的竖式的写法。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看课本第3页,思考:你看懂了什么?可以尝试着做“试一试”。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填空。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 ) ,先从个位加减。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 。如果

7、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 ) 。(二)竖式计算。36+28+17= 652521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说说图的意思,编编应用题。小组交流。个别回答。 完整的读题,连贯的说出三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提问:怎样列式?出示:384233=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指名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按计算顺序把两个算式连起来写,算出得数。2试一试。出示试一试算式。学生自己计算,并说明计算时哪一步是以前学过的口算,也可以直接口算得数。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接下来怎样算?讨论:算出减法得数22后

8、,怎样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到口算的?指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口算内容,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里,遇到可以口算的可以不列竖式计算,直接口算。三、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第一组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板演,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检查笔算过程。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提问:这道题你用什么方法做?为什么可以用口算?学生独立在书本上填写,然后校对。指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口算内容,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里,遇到可以口算的可以不列竖式计算,这样简便。3“想想做做”第3题。明确计算要求,让学生说说哪一步可以口算。4“想想做做”

9、第4题。出示题,学生独立解答提问:根据什么求第一个问题?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哪位小朋友能连起来说一说先根据哪两条件求什么?再根据哪两条件求现在一共多少棵?你认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5“想想做做”第5题。理清条件和问题,独立完成后交流。说说先根据哪两条件求什么?再根据哪两条件求女生栽树多少棵?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五、作业安排:1.课本“想想做做”第1、3题未完成的习题。2补充习题第2页。第三课时 练习一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练习一第14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计算连

10、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2能选择笔算或口算的方法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逐步形成认真计算、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课前准备:教师:口算卡片学生:回忆我已经学过的加法和减法,哪些可以口算?哪些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1 提问:前两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什么时候用口算比较方便一些?2 揭示课题。为了能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今天我们练习这部分内容。二、练习:1做练习一第1题。出示:426= 357= 358= 4520= 689= 708=这里的题目你想口算还是笔算?为什

11、么?让学生直接写得数。汇报校对。指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口算内容,遇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我们可以直接口算。2做练习一第2题。分组,每组完成两小题,指名板演。汇报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计算中错误情况和原因。提问:你在哪一题用了口算?你是根据什么想到用口算的?交流:通过上面的计算,你有什么感受?小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比较复杂,计算时要认真、细致,算好每一步。两步都要笔算时,竖式可以连起来写。能用口算时就口算,这样比较快。3做练习一第3题。出示题,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学生计算,把每次计算的结果写在括号里。交流得数。观察思考:第一小题得数都是90,十位上三个

12、数相加得几十?个位上呢?做练习一第4题。出示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汇报交流。三、思考题出示图:有两行苹果,第一行个,第二行个。问:两行各几个?第二行比第一行多几个?从第二行里拿几个放到第一行,两行就同样多?出示思考题:了解条件和问题,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内讨论,看哪一组的方法多。交流:方法一:先计算,发现左边比右边多个,所以可以交换个和个,或者个和个。方法二:两边都有一筐是个,可以不考虑它,只计算其余两筐再交换。四、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第页。第四课时 把两个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68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

13、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两个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过程,学会并能正确的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2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并了解把两种不同个数物体摆得“同样多”的不同途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交流等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把两个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方法。课前准备:教师:主题图、圆片、小棒等。学生:看课本第6页,思考:你看懂了什么?可以尝试着用小棒摆一摆。教学过程:一、摆一摆:1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摆的要和第一行同样多。第2行要摆几根?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摆7根。比一比,谁比谁多,多几根?谁比谁少?少几根?想想做做第题:第一行摆15根,第2行摆9根。先思考再摆一摆:第一行拿走( )根小棒,就和第二行同样多。第二行添上( )根小棒,就和第一行同样多。从第一行拿走( )根小棒摆到第二行,两行小棒就同样多。二、教学例3:1出示例3图,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提出问题: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学生操作探索:用红蓝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比较谁的多,谁的少?怎样才能让两串彩珠同样多?请大家想一想,动手摆一摆、移一移。交流汇报。方法一:去掉多的。方法二:少的添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