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六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六).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45552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 第六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二 第六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二 第六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必修二 第六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必修二 第六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 第六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 第六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练(六).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专项循环练(六)高频考点强化练高频考点小农经济、土地制度、手工业三种形态、“市”的形成与发展、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是考查重点1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A筒车B桔槔C水排D翻车答案A解析关键词“唐朝”、“轮乃曲成”“终夜有声”可以判断是用水力灌溉的工具,即筒车,利用势能,故昼夜工作,终夜有声。其他均需人力,发明时间也不在唐朝。B项为春秋战国发明;C、D两项为东汉发明,不符合“当时发明”的关键词界定。2农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

2、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五则农谚反映了播种时间、稻种的选择、栽插技术、农作物灌溉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A项和B项都是从某一方面来介绍五则农谚的内容,以偏赅全,故不选;而C项和题干无关。3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3、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答案A解析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与妇女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关。结合明清时期棉纺织业的发展,可以判断A项正确;B项不能说明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C项“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有误;D项不符合史实。4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经营项目数量产量收入(白银)稻30亩90石90两桑10亩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125两家禽58头(略)55两从材料中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

4、商品经济比较发达C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湖州地区丝织业发达答案C解析湖州地区丝织业兴盛,收入超过农业和畜牧业,商品经济发达。联系各选项,C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没有反映。5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答案D解析A项错在“都在异地”;B项从“商品种类非常广”可排除;C项从“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可知徽商乡土观念不浓厚;选择D项,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

5、落泊”)可推断保守。6(2012全国新课标高考)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田宅逾制”说明当时存在土地兼并现象,兼并土地的往往是地方豪强大族,因此政府通过抑制豪强来缓解土地兼并,故选C项。7(2012海南高考)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

6、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社会影响。学生要注意“直接反映”这一限定词。通过两个时期读书人不同的衣着反映了他们的社会价值趋向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影响了社会风尚。明代理学更强调“正心”,不会影响到读书人着“女衣”,B项不符合当时实际,C项读书人不能代表市民阶层。8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

7、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A农耕经济的落后B西方国家的侵略C人口压力的沉重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答案D解析综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可知,制度的落后是经济停滞的根源。古代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严重束缚新的经济因素成长,造成中国经济落后。常考易错针对练常考易错点不能全面理解小农经济、古代三种类型的手工业、“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等是常考易错点1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棱。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

8、苍生。”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中国古代小农经济()A不稳定性 B封闭性C完全依赖自然 D受政府重视答案A解析此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小农经济的理解不全面。C、D两项排除,完全依赖自然和受政府重视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封闭性指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产品不流入市场,材料中也没有直接体现。本题选A项,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由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积累,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弱,加之易受制度政策影响,较为脆弱。2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插图,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

9、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通过图片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家私营手工业作坊,所以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代中叶以后,而水浒传是反映宋代历史的小说,故B项错误;“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故C项错误;在宋代,私营手工业逐渐获得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故选D项。3黄遵宪有诗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了中外贸易B阻隔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经济

10、的发展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答案D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海禁”政策的实质认识不准确。B项明显错误;A、C两项分别从贸易和经济方面分析了“海禁”政策的影响,表述不全面,故排除;D项是对“海禁”政策消极影响的全面概括。故答案为D。4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生产力的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答案C解析此题易错选D,原因是对资本主义萌芽理解不到位。一些人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11、并且依靠的是专业技能,这就充分说明劳动力专业化出现,与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A;一些人之所以出卖劳动力,是为生活所迫,排除B;明朝万历年间,这种情况只是在少数地方出现,并没有普及,排除D。大题冲关规范练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瀚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的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保护中国古文明的屏障,也为自己营造了发展空间和时间。材料二农业是中国的社会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的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庞大

12、的人口,二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材料三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能认知同一文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和连续性的重要支柱。共同以大儒学共融的理论如影随形地左右着中国文明覆盖区域人(包括朝鲜、日本)的思想和行动,是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精神和理论基础。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两千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从隋朝开始有固定文本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了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

13、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高度统一。(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它文明隔绝?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至少答出四点)(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举例说明传承下来的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文化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答案(1)因素:自然因素:有山脉、大洋、沙漠等。人为因素:有长城。影响:使中国少遭外侵;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时间、空间;但阻隔了中外交流,不利于中国文明的发展。(2)自然条件;品种改良;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改进;水利兴修;重农措施等(任答4点即可)

14、。(3)省、县制;文字、思想伦理、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古代医学(言之有理即可)。(4)封闭的环境;家族聚居的农业生产方式;文字、学说,考选用人制度的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山脉、大洋、沙漠、长城等因素来判断。第二小问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回答。积极方面可以从免受入侵,促进发展角度思考,消极方面从不利于中外交流角度思考。第(2)问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从自然因素、生产工具、政府政策、水利工程等方面思考。第(3)问回答对今天有影响的中国古代文化。第(4)问可以根据材料概括。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管子治国材料二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材料三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