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认知理论的知识观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645473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认知理论的知识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情境认知理论的知识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境认知理论的知识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认知理论的知识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知识融入情境中情境认知理论的知识观摘要: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 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 把无声的文字描述为有 形的画面,化理念表达为形象展示,由此引发的想象更清晰,更生动,更能点燃学生审美的火花,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 “情境”教学模式,师生情感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 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 15 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 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 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

2、才能显示出活力和 美感。 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 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 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活”,从而真正把两 者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对于情境教学的重 要性大家早有共识,但对教学情境的设置方法却百花齐放。在这里我将自己多年来总结的一些 体会全盘托出,以便大家批评指正。 一、情境教学要以“情”为纽带 从 教学过程来看,这里涉及主导和主体两方面的情感。运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离不开 教师自己真切的感

3、受。教师要善于以己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以情激情,以情动人。 小学语文教材选材范围甚广,其中有许多篇目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较大距离。所以,要想把学 生引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教师必须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同时还要备自己。要 从调动学生主体情感的角度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感悟的情境,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内化为 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最终实现情境教学。 二、对学生充满信任与尊重 教师对学生奉献一片爱心,将情感全部投入,而且要充 满信心,充满期望。课堂提问应及时鼓励,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回答得好,教师可以说:“你 回答得很好,请坐!”这样的语言充满激励;有时

4、学生的回答,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但教师应 寻找可贵之处给予表扬;即使学生完全没答清楚,教师也应以“请你再好好想一想”的语言结 束他的回答。这一“请”字,充满了爱,充满了信任与尊重。 三、扮演角色体会情 境 为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 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 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理解,文 中的“事”好象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象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 到愉快,越感到学习的轻松。 四、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审美能力

5、 把无声的 文字描述为有形的画面,化理念表达为形象展示,由此引发的想象更清晰,更生动,更能点燃 学生审美的火花。小学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文字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适 宜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性想象。如学习,桂林山水和索溪峪的“野”这一类的课文,我 通常会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闭目遐思文中描绘的一个个意象,把山和水的颜色、形状、 情态连接为一幕幕活动的镜头,在头脑中“放电影”,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驰骋于 秀丽多姿的美景中,充分领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新奇境界。 在教学中,我 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师生情感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心理 需要,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联通:562403 贵州省兴义市泥凼镇金竹小平 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