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6440187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1污水的类型:根据其来源一般可以分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初期污染雨水及城镇污水。 城镇污水:指由城镇排水系统收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部分城镇地表径流,是一种综合污水。2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TOC:总有机碳TOD:总需氧量3污水排入河流的混合过程(1)竖向混合阶段:一般河流的深度与宽度相比较小,所以首先在深度方向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但也存在着横向混合作用。(2)横向混合阶段:当深度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后,经过一定距离后污染物在整个横断面达到浓度分布均匀。(3)段面充分混合

2、后阶段:污染物浓度在横断面上处处相等。河水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持久性污染物浓度将不再变化,非持久性污染物浓度将不断减少。4持久性污染物的稀释扩散(零维模型) 排放口下游河水的污染物浓度;污水的污染物浓度和流量;上游河水的污染物浓度和流量。5非持久性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降解(一维模型) 积分得:河水流速;初始点到下游断面处的距离;纵向弥散系数;污染物分解速率常数;初始点的污染物浓度;断面处的污染物浓度。6一维简化模型(适用于河流较小,流速不大,弥散系数可忽略的情况下) 积分得:7氧垂曲线(作图) P9图9-1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按功能高低依次将水体划分为五类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

3、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幼鱼的索饵场;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9海水水质标准: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分为四类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水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4、第十章1物理处理的定义、去除对象及其方法定义: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去除对象: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主要方法:筛虑截留法(筛网、格栅、过滤)、重力分离法(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气浮池)、离心分离法(旋流分离器、离心机)。2格栅的作用和种类作用:截留污水中较粗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防止堵塞和缠绕水泵机组、曝气器、管道阀门、处理构筑物配水设施、进出水口,减少后续处理产生的浮渣,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种类:(1)按栅条净间隙: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1.5-10mm); (2)按栅格形状: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3格

5、栅的断面形状及过栅流速形状:正方形、圆形、矩形或其他流线型。锐边矩形(迎水面是半圆的矩形),迎水面和背水面都是半圆形的矩形。流速:(0.4-0.9m/s)防止把已经截流的污物冲过格栅,(0.6-1.0m/s)防止栅条间隙堵塞,污水通过格栅间隙的流速。 最大流量时可高到1.2-1.4m/s.4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P23-25(1)格栅槽总宽度:格栅槽宽度;栅条宽度;栅条间隙;格栅间隙数。格栅间隙数:最大设计流量;栅前水深;污水流经格栅的速度,一般取;格栅安装倾角。(2)过栅水头损失: 过栅水头损失;计算水头损失;阻力系数,其值与栅条的断面几何形状有关,按表10-2计算;重力加速度,取;系数,一般取

6、。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为。(3)栅后槽的总高度:栅后槽总高度;栅前水深;栅前超高,一般取;格栅的水头损失。(4)格栅的总长度:格栅总长度;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长度,,其中,为进水渠道宽度,为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展开角度;格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位的长度,一般取;格栅前槽高。(5)每日栅渣量:每日栅渣量;单位体积污水栅渣量,一般取,细格栅取大值,粗格栅取小值;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5沉淀法的概念与用途概念:它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用途:用作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如沉砂池; 用作污水的初级处理,如初沉池;用作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如二

7、沉池;用作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6沉淀类型(1)自由沉淀:发生在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时,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互不干扰,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发生变化。如沙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2)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相互絮凝作用,沉淀的轨迹呈曲线,颗粒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如化学混凝沉淀及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间段的沉淀。(3)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如二沉池下部及污泥重力浓缩池开始阶段均有区域沉淀发生。(4)压缩沉淀:发生在高浓度悬

8、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颗粒相互之间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如二沉池污泥斗中的污泥浓缩过程及污泥重力浓缩池中均存在压缩沉淀。7.斯托克斯公式及其意义p29-308理想沉淀池:划分为四个区域,即进口区域、沉淀区域、出口区域及污泥区域。假定:(1)沉淀区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水流速度均相同,水平流速为; (2)悬浮颗粒在沉淀区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为; (3)在沉淀池的进口区域,水流中的悬浮颗粒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断面上; (4)颗粒一经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9表面水力负荷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反映沉淀池效率的参数,一般称为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单位为。物理意

9、义: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10沉砂池的设计原则和主要参数及形式(1)城镇污水厂均应设置沉砂池,工业废水视水质情况而定。其只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2)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当污水自流进入时,应按每期的最大设计流量计算;当污水为提升进入时,应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在合流制处理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3)沉砂量可按每立方米污水沉砂计算,其含水率约为,容重约为。沉砂池应设置砂水分离器。(4)贮砂斗的容积不应大于2日沉砂量,贮砂斗壁的倾角不应小于。排砂宜采用机械方式,人工排砂时,排砂管道直径不应小于200 ,同时考虑防堵塞措施。(5)沉砂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

10、.3 。9沉砂池形式: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沉砂池。10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p35-37设计参数:污水在池内的最大流速为,最小流速应不小于; 最高流量时,停留时间不应小于,一般取; 有效水深不应大于,一般采用,每格宽度不宜小于; 池底坡度一般为,根据除砂设备的要求,确定池底的形状。(1)沉砂部分的长度:沉砂部分长度;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流速;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停留时间。(2)水流断面面积:(3)池总宽度: 池总宽度;设计有效水深。(4)贮砂斗所需容积: 沉砂斗容积;污水沉砂量,一般采用;排砂时间的间隔,;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5)贮砂斗各部分尺寸计算设贮砂斗底宽;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则

11、贮砂斗的上口宽贮砂斗的容积:贮砂斗容积;贮砂斗高度;,分别为贮砂斗下口和上口的面积,根据贮砂斗形状而具体计算。此处,需要验证,才符合要求。(6)贮砂室的高度:假设采用重力排砂,池底设坡度坡向砂斗,则。(7)池总高度:池总高度;池超高。(8)核算最小流速:设计最小流量;最小流量时工作的沉砂池数目;最小流量时沉砂池中的过水断面面积。平流式沉砂池可采用重力排砂或机械排砂。11曝气沉砂池的特点: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具有预曝气、脱臭、除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和浮渣的分离等作用。 曝气沉砂池的计算:p3912沉淀池形式:按水流方向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及辐流式三种。 P42-4313沉

12、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1)设计流量:与沉砂池同(2)沉淀池数量:不应少于2座,1座发生故障时,其余工作的沉淀池能够负担全部流量。(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P45 (4)沉淀池的构造尺寸:超高不应小于;有效水深宜采用;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采用,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宜为,圆斗宜为;坡向泥斗的底板坡度,平流式沉淀池不宜小于0.01,辐流式沉淀池不宜小于0.05。(5)沉淀池出水部分:一般采用堰流,初沉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二沉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6)贮泥斗的容积:初沉池一般按不大于的污泥量计算,采用机械排泥的污泥

13、斗可按 污泥量计算;活性污泥法处理后二沉池的污泥区体积,宜按不超过贮泥时间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二沉池的污泥区体积,宜按的污泥量计算。(7)排泥部分: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14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进水区应有消能和整流措施,需设置挡板,挡板距流入槽;出水区应设置挡渣板,以阻拦漂浮物,挡板距出水口处。(1)沉淀区的表面积:表面水力负荷,初沉池取;二沉池取。(2)沉淀区有效水深:沉淀区有效水深,通常取;沉淀时间,初沉池一般取;二沉池取。(3)沉淀区有效容积:(4)沉淀区长度: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一般不大于。(5)沉淀区的总宽度:(6)沉淀池的数量:每座或每格沉淀池的宽度,受

14、长宽比影响,同时与选用的刮泥机有关。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一般为,不宜大于,池长与池宽比不宜小于4,长度与有效水深比不宜小于8。(7)污泥区的容积按每日产生污泥量和排泥时间间隔设计:每人每日产生的污泥量,查表10-5 ;设计人口数;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按污水悬浮固体浓度与去除率计算:,进水和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污泥容重,含水率在以上时,可取;污泥含水率;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初沉池按算,活性污泥法后二沉池按算,机械排泥初沉池和生物膜法后二沉池按算。(8)沉淀池的总高度:沉淀池超高,一般取;有效水深;缓冲层高度,无机械刮泥设备时为,有机械刮泥设备时,其上缘应高出刮板;污泥区高度;贮泥斗高度;梯形部分的高度。(9)贮泥斗的容积:设贮砂斗底宽;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则贮砂斗的上口宽,则,贮泥斗的上、下口面积。(10)贮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取坡向泥斗的底板坡度为0.01。,梯形上、下底边长,;。15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p50-52 16辐流式沉淀池两种进水形式:池径最大可达,池周水深。有中心进水与周边进水两种形式。17斜板沉淀池的组成和分类:由斜板沉淀区、进水配水区、清水出水区、缓冲区和污泥区等组成。 按斜板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