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429104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贵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贵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贵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贵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传递 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战。 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

2、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厢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厢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

3、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

4、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十分痛苦_重拾希望_十分感激(2)结合选文说说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5、(4)第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5)在杨绛的老王一文里,我们感受到了老王与杨绛一家之间“以善良体察善良”的美好关系。读了本文之后你能否感受到同样的美好?请结合本文和老王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心急如焚(2)从“捡到手机归还失主”可见小男孩是一个善良(拾金不昧)的人;从“以她的名义给学校捐款”来帮助“她”可见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从“利用放学时间捡废品减轻家庭负担”可见其懂事、勤劳、坚强乐观。(3)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4)插

6、叙。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5)能。本文中的小男孩因为善良,受到“她”的资助读完大学;“她”因为善良,火锅店的生意因男孩的感恩回报由冷清又好转起来。老王里杨绛一家因为善良,得到老王亲人般的爱,临死前给他们送来香油、鸡蛋;老王因为善良,得到了杨绛一家的尊重和关心。我感受到当我们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善良就会传递下去,不仅温暖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感情。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

7、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根据文中原句“她非常感动”“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可提炼出“非常感动”和“心急如焚”两个词。(2)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分析人物性格,应做到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从文中男孩的举动“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可以看出他善良、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3)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有:补充交代了什么内容;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突出人物什么特点,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突出文章中

8、心;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从内容可见,作者介绍了小男孩家庭情况及捡破烂的原因,应属插叙,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4)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语境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可见,“温暖”一语双关,既指“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5)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和探究。属于开放性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能联系选文,谈感受。围绕“小男孩因为善良,受到“她”的资助读完大学;“她”因为善良,火锅

9、店的生意由冷清又好转起来”,来思考,可获得善良不仅温暖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的启示。故答案为:(1)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心急如焚。(2)从“捡到手机归还失主”可见小男孩是一个善良(拾金不昧)的人;从“以她的名义给学校捐款”来帮助“她”可见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从“利用放学时间捡废品减轻家庭负担”可见其懂事、勤劳、坚强乐观。(3)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4)插叙。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5)能。

10、本文中的小男孩因为善良,受到“她”的资助读完大学;“她”因为善良,火锅店的生意因男孩的感恩回报由冷清又好转起来。老王里杨绛一家因为善良,得到老王亲人般的爱,临死前给他们送来香油、鸡蛋;老王因为善良,得到了杨绛一家的尊重和关心。我感受到当我们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善良就会传递下去,不仅温暖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点评】(1)分析人物情感心理的变化过程,要结合具体情节来作答。找到相关语句,直接选用或概括,注意答题格式要和要求一致,都是四字成语或短语。课文原句“”她内心十分痛苦-她非常感动-她感到了一阵温暖-重拾希望的她-心急如焚-十分感激。(2)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

11、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得分点:善良、拾金不昧、知恩图报的人、懂事、勤劳、坚强乐观。结合文意分析分条作答。(3)插叙是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介绍了小男孩家庭情况及捡破烂的原因,小男孩从小养成吃苦懂事的性格,为下文做铺垫。(4)分析词语含义,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得分点:一语双关、身体

12、暖和、内心倍感温暖。(5)这是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围绕善良、温暖、爱心传递等内容,说出自己记得理解。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采春乔忠廷 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头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

13、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目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子。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

14、的营盘不那么容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 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张开了黄翅翅。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怎么早已一悄无声息地来了? 好啊,春来了! 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舒展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舒展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

15、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采春! 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变得更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得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足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的春天 凡人采回的绿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花蕾花朵,开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